付費限定

投資策略思考|價投好難〈6〉:為什麼同一檔股票,有人賺錢,有人賠錢?

更新 發佈閱讀 1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邏輯投資」專欄(專欄介紹)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心與觀念分享(含週報),目的是作為學術討論與知識分享,未有推介股票意圖,亦未有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訂閱費用每月 12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研究、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IG,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近期有讀者私訊跟我反應,說他已經追蹤「邏輯投資」一段時間(我不清楚是否有訂閱),但他參考專欄資訊買入的標的並未大漲,卻看到我在臉書提到皇昌、威宏-KY、新美齊、亞昕、冠德、勤美、宏全、台耀都有明顯漲幅,質疑我只會挑上漲的標的出來分享,下跌的標的就「停止追蹤」或「隱去不談」,似乎有欺騙讀者之嫌。

類似這種「跟單了我卻沒賺」「我沒跟到的單卻大漲」的質疑與批評,我虛心接受,個人看法我在「專欄討論區」也有說明,但這讓我想另外開一篇文章跟讀者探討「為什麼同一檔股票,有人賺錢有人賠錢」這個老問題,實際上差異性除了「分享者欺騙」這項因素外,可能還存在其他結構性原因,是投資者或單純想跟單的人有必要釐清的問題。


為什麼同一檔股票,有的人賺錢,有的人賠錢?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經驗,當你跟了某人的單,也許是訂閱某些專欄或會員資訊得知的標的,又或者是在PTT股票板或股市爆料同學會看到別人分享而買進,結果卻是分享的人本身大賺,但自己卻虧錢。

這會不會是分享者造假,或者只挑上漲的標的分享?我無法排除這個可能性,但在「資訊分享者」與「看見資訊買入的參與者(跟單者)」之間,我能想到的差異性就多達下面五點:

  1. 進場時間點與持有成本不同。
  2. 佔投資(資產)組合比重不同。
  3. 本金與可供投資的穩定現金流不同。
  4. 對於持股的理解與趨勢掌握度(信心)不同。
  5. 操作策略不同。

接下來我們將逐一進行討論與剖析,讀者也可以看看是否跟自己的經驗相符,作為策略調整的參考。


一、成本差異(進場時間點差異)

「資訊分享者」可能是自己研究標的,並在股價低點或市場缺乏熱度時買進,此時他本身已佔據持有成本上的「相對優勢」,以遠雄港(5607)為例,在50元買入跟在70元買入,對於這一波股價下滑的耐受力就有明顯差異。

如果投資人持股成本約在50元位置,這一波大跌股價最低跌至46元左右,逼近-10%的的常見停損標準,但實際並未觸發,因此這群人有高機率能撐到近期股價反彈,並未虧損出場。

反觀在股價70元以上追高買入的投資人,這一波下跌不僅已經觸發停損點,若沒有執行停損,後面股價大跌勢必帶來更為沉重的壓力,最終可能在股價長期相對低點時認賠出場,不僅抱過一座山,可能還虧了一大筆錢。

圖片來源:自行整理

圖片來源:自行整理

請注意,這裡並不是要說讀者不需要執行停損,「停損」是一種「資產保護」的策略,我尊重這樣的策略;另外我也不是要說只要股價漲多就不該追,這裡只是單純舉例說明,進場時間點與持有成本的差異,能夠明顯影響個人的操作與心態,你可以把它想成「對於下跌的心理承受度」。

如果你極度厭惡「股價下跌」,對於股價下挫會感受到龐大的身心壓力,那我會建議你要更加斟酌進場時間點,特別是「跟單」,如果你想跟單的股票股價已經漲多,你就該思考下面這兩個問題:

  • 前面進場的人成本都比我低,當他們開始拋售造成股價回調,我是否已經做好心理準備。
  • 我追高進場的原因與信心為何?在我後面進場的人還有多少?我會不會是最後一棒?

正所謂「聞道有先後」,如果你真的喜歡「跟單」,而且你對於你追蹤的「資訊分享者」有相當程度的信心與認同,那我會建議你在第一時間資訊發布時就立即跟單買進,因為「資訊分享者」除了本身資金相對雄厚外,他也可能認識不少主力與親朋好友,他們可能已經買了相當多的部位,就等待市場拉抬,換句話說,這票人是底部買盤主力,一旦股價漲多,就有可能開始分批停利出場,所以如果你太晚才跟單進場,或者追高買入,你反而會承受「資訊分享者」與其主力、親友的退場賣壓,形成「他賺錢、你虧錢」的悲劇。

請注意,這不是說「資訊分享者」在欺騙讀者或追隨者,實際上逢低買進,等待市場拉抬這件事情本身就是正常的投資思維,而是否跟單或追高股價,反而應該是投資人自己應該要做好的功課。


二、佔資產比重差異(投資組合差異)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107 字、24 則留言,僅發佈於主題文章專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
24.1K會員
939內容數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168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2025/04/17
本文探討霍華·馬克思在金融海嘯、Covid-19疫情和川普貿易戰期間發表的「無人知曉」備忘錄,以及其投資哲學,並提供在高度不確定性環境中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2025/04/17
本文探討霍華·馬克思在金融海嘯、Covid-19疫情和川普貿易戰期間發表的「無人知曉」備忘錄,以及其投資哲學,並提供在高度不確定性環境中的投資策略。
Thumbnail
2024/12/29
本文分享如何在飆股身上運用「五日線」策略進行第一批的停利,並舉順達(3211)與迅得(6438)作為實際案例,說明如何藉此策略在飆股行情中,兼顧獲利與風險控管。文中強調此策略並非完美,旨在協助投資者守成,避免在主升段過早離場,並探討其他倉位處分策略。
Thumbnail
2024/12/29
本文分享如何在飆股身上運用「五日線」策略進行第一批的停利,並舉順達(3211)與迅得(6438)作為實際案例,說明如何藉此策略在飆股行情中,兼顧獲利與風險控管。文中強調此策略並非完美,旨在協助投資者守成,避免在主升段過早離場,並探討其他倉位處分策略。
Thumbnail
2024/06/29
本文將探討股市當中的「定錨效應」與其負面影響,並輔以「邏輯投資」自己遭遇的親身案例現身說法,文末還有小彩蛋,分享自己練習對抗「定錨效應」買入的投資標的
Thumbnail
2024/06/29
本文將探討股市當中的「定錨效應」與其負面影響,並輔以「邏輯投資」自己遭遇的親身案例現身說法,文末還有小彩蛋,分享自己練習對抗「定錨效應」買入的投資標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價投好難」系列是「邏輯投資」專欄的「價值投資」系列教學文章,本文主題為:分清投資、投機與無知的差別
Thumbnail
「價投好難」系列是「邏輯投資」專欄的「價值投資」系列教學文章,本文主題為:分清投資、投機與無知的差別
Thumbnail
本園地核心價值之二: 人人都會投資,各有巧妙不同 筆者在本篇專章的開頭先分享一段很特殊的讀書心得。
Thumbnail
本園地核心價值之二: 人人都會投資,各有巧妙不同 筆者在本篇專章的開頭先分享一段很特殊的讀書心得。
Thumbnail
本文是給「邏輯投資」專欄訂閱讀者的提醒與呼籲,以及針對閱讀專欄文章的建議
Thumbnail
本文是給「邏輯投資」專欄訂閱讀者的提醒與呼籲,以及針對閱讀專欄文章的建議
Thumbnail
投資篇 投資篇股市是騙人的,只要跟錢牽扯到關係的事物,都會有人比你聰明,比你更奸詐更狡猾,我不是教你騙人,而是用我微薄有限的經驗談,來告訴你如何保護自己。首先搞清楚,所謂市場價格,就是有人賣,價格就會跌;有人買,價格就會漲,簡單的供需理論,但何謂投資,就你買低賣高就是叫投資,買高賣低就叫散戶,那如何
Thumbnail
投資篇 投資篇股市是騙人的,只要跟錢牽扯到關係的事物,都會有人比你聰明,比你更奸詐更狡猾,我不是教你騙人,而是用我微薄有限的經驗談,來告訴你如何保護自己。首先搞清楚,所謂市場價格,就是有人賣,價格就會跌;有人買,價格就會漲,簡單的供需理論,但何謂投資,就你買低賣高就是叫投資,買高賣低就叫散戶,那如何
Thumbnail
前提先說: 這是一篇不害臊的自我廣告文跟隨寫心得。即使費用變動幅度不小,感謝讀者們九成以上持續支持,也感謝方格子平台能容忍我這次任性的停刊復刊一直予以協助。 由於內容有部份比較直接,所以請慎入。 股市決勝,不論自己苦工研究或直接參考他人看法,貴在自知之明。
Thumbnail
前提先說: 這是一篇不害臊的自我廣告文跟隨寫心得。即使費用變動幅度不小,感謝讀者們九成以上持續支持,也感謝方格子平台能容忍我這次任性的停刊復刊一直予以協助。 由於內容有部份比較直接,所以請慎入。 股市決勝,不論自己苦工研究或直接參考他人看法,貴在自知之明。
Thumbnail
其實不難發現,無論是上一篇文章所說的 「左側或右側」, 都沒有哪一種交易方法可以「買最低、賣最高」, (當然市場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高或低,所以這裡的高低是指在自己的「週期」內的「波段高低」) 原因除了這個價格通常只有主力「有機會」做到之外, 最重要的是做到「降低風險、保證獲利」! 報酬由正轉負,
Thumbnail
其實不難發現,無論是上一篇文章所說的 「左側或右側」, 都沒有哪一種交易方法可以「買最低、賣最高」, (當然市場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高或低,所以這裡的高低是指在自己的「週期」內的「波段高低」) 原因除了這個價格通常只有主力「有機會」做到之外, 最重要的是做到「降低風險、保證獲利」! 報酬由正轉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