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聽到」->「聽懂」,讓訊息正確抵達對方耳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職場中,不管是在面對面的交談,又或者是電話中的討論,口頭訊息的傳遞有時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這種情況不僅會影響任務傳達,還可能導致誤解與衝突。所以如何能夠做到有效傳達,就是我們要注意的。


1. 簡單清楚表達與確認

強化口頭訊息傳遞的第一步,就是在傳達訊息時保持清楚和簡明。在傳達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釋出很多的資訊,但為了確保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可以在最後再次重述重點訊息,以確認對方是否正確理解。這樣可以減少誤解的風險。


除了口頭傳達,還可以考慮搭配簡單書面或電子訊息作為輔助。這樣做不僅能提供參考,還能在需要時回顧與確認紀錄,讓訊息更具一致性。


2. 注意接收者的理解方式

職場上每個人的理解方式不同,有些人可以透過口頭訊息就清楚理解,而有些人依賴口語+書面記錄,更別說有些人需要用到完整的說明+交辦時限,不管對方是有意還是無心,了解對方的偏好與需求,並據此調整傳達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減少誤解。


訊息傳遞中也要加入時機點的考量,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對方可能因為時間緊迫或環境干擾而無法完整接收訊息,甚至是出現虛應認同的情況,這時候也不可以就當作是取得共識。應考量用文字留下紀錄,或是另外找尋其他合適的時間點進行說明,並確保對方有足夠的注意力,是避免出現訊息偏差的重要策略。


3. 訊息傳達注意事項

3.1 在口頭訊息傳遞後,主動詢問對方對訊息的理解,並鼓勵對方提出問題或做出回應。這有助於雙方確認訊息是否被正確接收與理解。


3.2 將重要的口頭訊息轉化為書面記錄,並通過電子郵件或其他形式傳遞給對方。這不僅有助於後續查詢,還能防止因口頭表達不清而引起的誤解。


3.3 在傳遞重要訊息後,主動跟進對方的執行情況,並詢問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說明。這樣能確保訊息不會因理解偏差而影響後續工作。


3.4 無論是在口頭還是書面溝通中,建立起自己清楚、明確的表達習慣,避免使用模棱兩可或過於複雜的語言,就能有效降低訊息傳遞中的誤解風險。


口頭訊息傳遞過程中出現偏差,是職場中很多人常遇到的挑戰,但透過上面的注意事項,我們可以盡可能減少這些偏差,確保訊息能夠準確地傳達並被理解,讓彼此在工作更加順暢地合作。

● 職涯診所 資深Giver ● 履歷診療室 | 完成超過500 位同仁履歷健檢 ● 17年以上資歷專業問題解答人員,其擅長回覆項目涵蓋,面試、履歷健檢、新鮮人求職、工作效率提升、職場溝通、圖表數據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壓力,但如何判斷壓力已經超過了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並需要和主管進行討論,卻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認定,針對這個議題想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討論,並整理出一些看法。
當下班時間到了,卻發現身旁其他同事還在埋頭苦幹時,你是否曾經猶豫過到底該不該離開?這是一個常見的職場困惑,尤其是對於那些希望展現職業素養,又不想要過度工作的人來說。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幫助在不同情況下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寫一封清楚的工作Email,不僅僅是文字的技巧,更是一種展示專業素養和尊重他人的方式。尤其是Email通常都是給予複數的收件者,職場中常常看到新人因為沒有掌握好這項技能,變成一封Email,50個人收到有20種解讀,進而在職場上遭遇不必要的困擾。以下是幾個在工作Email的重要注意要點,希望能夠幫助
新人第一天上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充滿期待和緊張的時刻,面對所有事物都是全新需要去熟悉的狀態,可以理解心中的焦慮,但也想告訴你,第一天也是展示自己個人素養的絕佳機會。以下是幾點提醒事項,幫助在第一天上班時能夠良好的應對各種情況。
在職場上這10幾年的時間,我經歷了許多管理上的挑戰,其中一個深刻的體會是,作為主管必須清楚地區分「建立規則」和「建立原則」之間的差異,並理解這兩者對團隊和組織的長期影響。
隨著Z世代(1995年後出生的年輕人)進入到職場,也讓整個職場管理模式有所變化,要能夠與Z世代建立有效的對話橋樑,確保彼此能在同一頻道上進行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如何用Z世代的角度去看職場,並且找到一個合適的溝通方式,也是X、Y世代主管的重要課題。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壓力,但如何判斷壓力已經超過了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並需要和主管進行討論,卻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認定,針對這個議題想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討論,並整理出一些看法。
當下班時間到了,卻發現身旁其他同事還在埋頭苦幹時,你是否曾經猶豫過到底該不該離開?這是一個常見的職場困惑,尤其是對於那些希望展現職業素養,又不想要過度工作的人來說。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幫助在不同情況下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寫一封清楚的工作Email,不僅僅是文字的技巧,更是一種展示專業素養和尊重他人的方式。尤其是Email通常都是給予複數的收件者,職場中常常看到新人因為沒有掌握好這項技能,變成一封Email,50個人收到有20種解讀,進而在職場上遭遇不必要的困擾。以下是幾個在工作Email的重要注意要點,希望能夠幫助
新人第一天上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充滿期待和緊張的時刻,面對所有事物都是全新需要去熟悉的狀態,可以理解心中的焦慮,但也想告訴你,第一天也是展示自己個人素養的絕佳機會。以下是幾點提醒事項,幫助在第一天上班時能夠良好的應對各種情況。
在職場上這10幾年的時間,我經歷了許多管理上的挑戰,其中一個深刻的體會是,作為主管必須清楚地區分「建立規則」和「建立原則」之間的差異,並理解這兩者對團隊和組織的長期影響。
隨著Z世代(1995年後出生的年輕人)進入到職場,也讓整個職場管理模式有所變化,要能夠與Z世代建立有效的對話橋樑,確保彼此能在同一頻道上進行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如何用Z世代的角度去看職場,並且找到一個合適的溝通方式,也是X、Y世代主管的重要課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因為別人的回應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感到不開心, 溝通成了情緒性的表達,就不能算是良好的溝通。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數位溝通變得日益重要,但文字的使用可能無意間傷害到他人。有效的文字溝通需要不斷練習和學習,並讓每一次交流都成為一個美好的體驗。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溝通的困難在於任何訊息在傳遞的時候,一定會有散失,只是多或少。如果說面對面討論可以傳遞80~90%的資訊,變成一對多的場景的時候可能只剩下50%。因此如果你不是溝通大師,最好簡化傳遞訊息的複雜度,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共通的邏輯來傳輸,才不會雞同鴨講。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聚會上想要跟大家聊天,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發出一些無聊的聲音;或者你在工作上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卻不小心得罪了同事或老闆,讓自己陷入困境;或者你在跟朋友或家人溝通時,卻因為一句話引起了爭吵或冷戰,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緊張。人活著,就會有對話,因此溝通是不可或缺的社交行為
Thumbnail
有效溝通的三個關鍵是:態度坦率地對話(speaking openly)、具有同理心地聆聽(listening empathically)、適時適切地回饋(reflecting back)。前兩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但是我們通常會忽略第三項,造成發言者不知道自己所說的是否真的有被「聽懂」。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
Thumbnail
如果因為別人的回應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感到不開心, 溝通成了情緒性的表達,就不能算是良好的溝通。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以自身和旁人的經驗,來分享如何良好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在初期過濾掉不適合的案件,也能在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數位溝通變得日益重要,但文字的使用可能無意間傷害到他人。有效的文字溝通需要不斷練習和學習,並讓每一次交流都成為一個美好的體驗。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溝通的困難在於任何訊息在傳遞的時候,一定會有散失,只是多或少。如果說面對面討論可以傳遞80~90%的資訊,變成一對多的場景的時候可能只剩下50%。因此如果你不是溝通大師,最好簡化傳遞訊息的複雜度,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共通的邏輯來傳輸,才不會雞同鴨講。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聚會上想要跟大家聊天,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發出一些無聊的聲音;或者你在工作上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卻不小心得罪了同事或老闆,讓自己陷入困境;或者你在跟朋友或家人溝通時,卻因為一句話引起了爭吵或冷戰,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緊張。人活著,就會有對話,因此溝通是不可或缺的社交行為
Thumbnail
有效溝通的三個關鍵是:態度坦率地對話(speaking openly)、具有同理心地聆聽(listening empathically)、適時適切地回饋(reflecting back)。前兩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但是我們通常會忽略第三項,造成發言者不知道自己所說的是否真的有被「聽懂」。
溝通的基本目的是讓對方理解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對方熟悉的詞語來包裝通常是個好的做法,但是要小心自己對於這些詞語的理解與對方是否相同,不然反而弄巧成拙,像是用錯成語,反而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