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打造你要的人生

raw-image

📘閱讀書名

打造你要的人生: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閱讀心得

幸福快樂的三大要素:

  1. 享受
  2. 滿足
  3. 目標

自我情緒管理的技能:

  • 後設認知
  • 情緒替代
    • 感恩
    • 幽默
    • 保持希望
    • 理性關懷
  • 停止過度關注自我

幸福四個支柱:

  1. 家人
  2. 友誼
  3. 工作
  4. 信仰

此書哈佛教授也是《重啟人生》一書作者,說實在如一些國外書評寫到,作者的受眾在中產階級,此書也有這樣的感覺,第一部〈管理好情緒〉可以看的到佛法、斯多葛主義、認知行為治療的影子,但第二部〈追求真正重要的東西〉則會遇到許多問題。

如果以不婚不生的世代來說,隨著年紀漸長,幸福四個支柱中的家人和友誼應會逐漸凋零,另外這世代是否只能持續工作無法退休呢?最後只剩信仰維持到孤獨死的結局嗎?

很顯然,不婚不生的世代所追求的幸福需要另尋出路,雖然《美好人生》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的重要關鍵,但我並不想停在這個結論,或許那些享受離群索居的智者們,能給出替代人際關係(家人、友誼)的方式,單身社會的幸福勢必要跳脫框架、另闢蹊徑。


書中提供四種情緒替代的方法提到幽默,幽默、好奇與敬畏三者是特殊的主題,應該可以歸類在正向的高激發性情緒中:

關於幽默,也牽涉到自嘲、諷刺、幸災樂禍等議題,以戲劇角度而言,在《Theatre:我的看戲隨身書》寫道:

看喜劇的時候,我們是在俯瞰著渺小的人物不斷地出錯。看悲劇的時候,我們是在仰望高大的靈魂受苦。悲劇和喜劇都一樣是在描寫旁人的災禍。—《Theatre:我的看戲隨身書》

從斯多葛學派的觀點可以看出「幽默可以化解憤怒」,換句話說,跟之前討論滿足的低激發性狀態一樣,高激發性狀態的正面與負面也有能互相取代的性質,例如:以好奇取代焦慮、以幽默取代憤怒,可以說是同一高激發性情緒的不同詮釋面向。

取笑自己是良好的幽默方式,斯多葛學派完全認可他們所受到的公然侮辱。自我貶抑的幽默可以解除對手的武裝,而且貶抑自己的人不會引人攻擊。斯多葛學派還認為幽默另有其他用途,因為一個笑看攻擊的人可以超越攻擊並且削弱攻擊者的力量。然而最重要的——也是與我們觀點最相關的——是幽默可以化解憤怒。—《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關於好奇心在《鬆綁你的焦慮習慣》寫到:

好奇心是一種超能力,可以幫助我們用簡單的好奇心注意「行爲」,來取代舊的習慣。遭遇不愉快的事物(尤其是焦慮和恐慌)時,我們通常會想要逃跑,然後就會養成習慣,但是,有了好奇心之後,我們就能學習面對,或者甚至主動靠近那些讓人不愉快的事物。在我們學習探索身體及心靈的感受,發現其本質就是單純的想法與感受、會出現也會消失後,好奇心就能幫助我們從舊習慣迴圈當中掙脫出來。—《鬆綁你的焦慮習慣》

關於敬畏在《瘋潮行銷》寫到:

敬畏讓人做出分享。先前我們判斷那些「社交身價」和「實用價值」偏低的文章,例如葛拉蒂的咳嗽文章,或是黑金剛可能跟人類一樣、在失去摯愛時會感到悲傷等等,這些類別的文章仍然登上熱門轉寄排行榜的原因就是它們讓人心生敬畏。—《瘋潮行銷》

不過這三者中的幽默與敬畏是否隱含社會比較在其中呢?這三個主題值得研究。


另外,書中提到四種職涯模式:

  1. 線性
  2. 穩定型
  3. 三分鐘熱度
  4. 螺旋式上升

你自小就被灌輸穩當的職涯發展路徑只有一條:選定一個專業,找到相關的工作,除非有更好的機會才考慮跳槽。你會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直到更高薪、更好的工作向你招手。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線性」職涯模式。

「裸辭」、「轉換跑道」會受批評,應與「線性職涯模式」有很大的關係,其實很有趣的一點是,似乎很少人接受分手前、離婚前先找好下一任對象,這或許意味著我們對工作的忠誠度已經磨滅,而這種各取所需的觀點又逐漸出現在相親市場中,實際上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新一代的感情觀。

話說回來,雖然有不同於線性職涯的模式,但依然需要依靠「技能」或「後盾」,這也是此書適合中產階級的原因,對於低技術、低薪的族群而言他們沒得選擇,零工經濟的興起,我認為並非高技能者吃香,而是被替代性更強,有如曇花一現,這是個多產勝於精修的時代,不過這又是另一話題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