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的每個選擇也經的起考驗嗎?

上個月發生一場山難事件,讓我深刻反思「資訊」對選擇的重要性..

時值暑假,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人踏入山林,感受汗水與芬多精的交互作用,卻也不免小幅增加了消防員的工作。

當天有一組長青登山團選擇踏入郊山,意欲在酷暑之中尋得一方清涼,就在大家開心拍照之際,一位團員失足墜崖,頭部遭到不小撞擊...

我們接獲案件,整裝自登山口出發,接觸到患者時已經是30分鐘後,患者已由同行友人背負至步道,隨即我們展開評估...頭部兩處撕裂傷、頸椎受傷、腦震盪,無法行走、無法背負,我們只得向後續梯次上山的同仁尋求器材支援,最終花了4小時才將患者搬運到登山口,結束這個勤務。

患者後續送往醫院救治並無大礙,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第一梯次沒有把需要的器材全部帶上去呢?這就凸顯了另一個問題:直到第一梯次接觸到患者前,我們其實不知道患者的實際狀況...

還記得當天剛接觸患者時,報案友人小小抱怨了一下:「為什麼我打給119之後他們不趕快派人來?為什麼要問東問西的一大堆?」

首先,其實119接獲案件地址後就會同步派遣周圍消防隊出勤了,對於有沒有即時派遣這件事情,請大家不用擔心。其次,倘若我們不知道患者狀況,其實真的很難在第一時間把所需的所有器材帶上山,畢竟搶救生命是與時間競賽的過程,且不論急急忙忙下會不會忘記某幾個東西,我們還需考慮帶太多器材會不會拖慢整個行動,於是乎,就會發生接觸患者後才通知後續單位攜帶器材的狀況...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119受案人員要問一大堆了,並且也牽涉到後續資訊有沒有傳遞給現場人員的問題,不過,這就不是這次的討論範疇了。

其實救災行動就像一個短時間的專案,從了解問題、評估、盤點資源、實際執行......大概3~5個小時就得完成,這個專案牽涉到「生死」這個難題,所以我們只得在更短的決策時間內、更高的道德壓力下,做出一個經的起專家學者、政治評論、人民輿情考驗的決定。

恩不過,這篇倒不是想談消防員多高尚,而是想藉由這個案件反思日常生活中的決策,在幾乎沒有壓力的時間、沒有政治口水的摻和、幾乎沒人會對你指指點點狀況下,我們是不是也在每個選擇中,認認真真的評估我們真正面臨的問題、評估自己有沒有辦法解決、盤點手上握有哪些好,並且真正為了更好的自己而行動呢?在每個選擇的時刻,究竟我們是遵循本心,還是人云亦云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