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個笑話,男生問女生,她對對象的要求是什麼,女生說,投緣就好。男生想了一下,問:我頭圓嗎?
笑話歸笑話,到底生物擇偶的標準是什麼呢?許多科學家觀察,認為生物都會選擇比較強壯的對象,因為這樣下一代比較容易存活。但是,也有一些研究發現,有時選擇個性相似的對象,可能更有好處。最近的一個研究,就發現灰雁(Anser anser)就是這樣的喔!
在這個研究裡,科學家們選擇了一群已經被人類照顧了很久的灰雁。這些鳥兒是在1973年引入奧地利,並一直有人類提供食物,不過還是可以自由飛行的灰雁群。
在觀察期間,這群灰雁的族群大小大約在92-144隻之間,且其中有9隻(約8%)的個體是由志工從孵化一直照顧到2個月大的。
研究團隊每天給牠們兩次食物做為補充,但牠們仍需要自己覓食;每週進行三次監測,紀錄牠們的社會關係變化與繁殖表現。
一開始,研究團隊先使用了三種不同的行為測試來評估牠們的個性。
活動性:研究團隊記錄10分鐘內鳥兒在環境中花多少時間吃飯與運動。
大膽性:研究團隊以每秒0.5公尺的速度接近鳥兒,觀察要多近鳥兒才會開始逃跑。距離越短就代表鳥兒越大膽。
攻擊性:研究團隊提供鏡子在餵食區,看鳥兒會接近到多近。距離越短代表攻擊性越強。
上面這三種測試,都重複很多次,以確保結果的一致與可靠。事實上,他們發現這三種特性的重複性都蠻高的,尤其是攻擊性!另外是,這三種個性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有趣的是,雖然灰雁並不總是「物以類聚」(找同個性的鳥兒成親),但是在他們觀察的33對灰雁的48次繁殖事件中,大膽性相配的灰雁夫婦,牠們成功孵化出幼鳥的比率顯著提高,平均孵出4-6隻幼鳥。相對的,大膽性相差很多的灰雁夫婦,平均孵出0-2隻幼鳥。
不過,大膽性對於能否成功把幼鳥養大,並沒有影響。因此,研究團隊認為,可能是因為在孵化期需要雙方一起孵蛋、一起抵抗掠食者,所以個性相似的灰雁夫婦,可以取得比較高的成功率。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生育與養育是很複雜的過程,需要父母一起付出許多努力;在某一階段的成功組合,並不能保證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呢!
參考文獻:
Lauren K. Common, Andrew C. Katsis, Didone Frigerio, Sonia Kleindorfer. Effects of assortative mating for personality on reproductive success in greylag geese, Anser anser. Animal Behaviour, 2024; 216: 141 DOI: 10.1016/j.anbehav.2024.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