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書評】教育與產業的斷軌|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raw-image

書名: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作者:顏擇雅 出版:天下雜誌 ISBN:9789863982999


投資自己的陰暗面

投資自己永遠是自我成長最好的選擇,這當然沒說錯,尤其在服務業為主的台灣,這更是重要。

作者提到一個特殊的英文單字,叫做「McJob」,這個單字就是泛指在麥當勞工作的人,同時暗諷這工作是低技能、低工資、沒前景的工作。

這毫無意外跟台灣非常相似,也很多人會暗諷「大學生畢業就是去麥當勞工作呀」,因為這些大學生並不是在有前景的科系、學校就讀的。這些人只是學校賺錢的棋子,畢業了自己所學的完全用不著,最後跑去基層做服務業。

想當初我跟朋友之間也常常彼此暗諷「麥當勞可是全球500大的企業欸,不進去工作嗎」,想當然我們普通人進去也只能做基層,中階主管以上就別想了。

所以「投資」自己仍是最好的辦法,但卻往往陷入了另一個局面。在畢業之前,普通人忙忙碌碌的處理學業,在台灣讀到大學畢業卻又變成了普通人的基本門檻,普通人畢業後卻只能做基層,在低薪資、高工時的狀態下,投資自己成了一個大問題。

所以現今就會常看到聽到,只有國中畢業的人現在已經賺了大把大把的鈔票,而自恃甚高的大學畢業人,可能還得當國中人的基層員工。這當然常是倖存者偏差的緣故,不過真的還是帶出了問題,台灣的環境已與過往不同了。

作者並沒有提出對於「投資自己」的解方只說出了對於現階段台灣人的窘境。

而我認為這的確所言不假,因為台灣少子化跟無高階產業的緣故,再加上學校學習與實際產業的斷層。臺灣已經變成了「L化社會」,在社會頂層的還是那一群人,但是中階產業的消失,這些人們淪落為底層。因此真正投資自己的方法對我來說,真的就是發瘋似的在工作之餘想辦法學習新技能,直到這個新技能有辦法取代自己現有的工作為止。


台灣的企業家

這裡作者提到了台灣的企業家與全球相比有幾點不同,第一年紀太老、第二沒有志氣。

原因提及了台灣大環境的問題,資源錯置以及太相信過往的成功經驗,以至於一再複製過去的策略,結果效果越發低落,但卻又不敢放手。

而資源的錯置導致所有的金流也往這些大公司跑,加上台灣學習環境的問題也是資源錯置導致高階人才變得意外特殊,這一點後續再談。

總之就像是台灣單壓著大企業,然後台灣錯過了黃金發展期,後續又不敢將資源挪出去,一再只能複製先前的經驗,以至於台灣企業家已榮光不再。

而當然被批判的「新一代草莓族」就出來了,怎麼會沒有新一代的企業家呢,台灣能舉出例子的企業家就那幾位,年紀也平均70以上了,這是否也是變項批判現今台灣年紀60以下的人都不夠努力呢?

當然,這些年齡層遇到的問題各有不同,但已普通人來說,生活品質真的變差了,但每年還是會看到媒體說「今年是XX年以來經濟最好的時候」,真的是笑死人。

然而其實還是有很多小企業,小創業家正在努力改變台灣,然而如同剛才所說,台灣的資金卻不願意投資在這些人身上,甚至以我們消費者自己來說,我們也很難願意相信「新創業家 」的產品能有多好,對我來說,現在台灣人創業,都變成小文創,反正沒辦法做出高階產品,沒有資金願意進來,消費者也不願意買單,那就做文創吧,然後這些玩文創的年輕人分分秒秒被現實打敗,因為誰會買文創呀?好啦開玩笑的,一定有人買單,但受眾族群太小了,容易餓死自己,所以我才會看到到處都有文創市集,但是攤位卻年年變化。

反之,可能還是有大企業家存在,只是恐怕無法放上檯面,例如台灣的博弈產業真的非常可怕,龐大到可能佔掉10~20趴的GDP,但這些企業家卻站不住腳,因為大肆宣揚,可能影響到的不只是被稽查,同時更深層的關鍵可能會導致官商勾結的事情會敗露。


我們的大學生

我沒有細察作者來歷,但貌似本身從事過教育產業,因此說的出比較細節的問題。

如同先前所述,台灣資金基本上快要單壓「台清交成」大學校了,這些學校的補助特優,為的就是培養高階人才,當然這樣好像沒有錯。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一堆人為了學歷擠破頭,我就問台大哲學系對未來有什麼用。

也因為教育單位的評分標準也採用論文點數制,以至於教學重心直接偏離了,教學成效固然低下,而這還是只談論頂大學校的範疇而已,其他非頂大的學生,因為資源相對匱乏,或許真正能成為高階人才的機會就因此流失了。

再來台灣即使有高階人才,台灣本島卻留不住,又卡在產業企業的問題了。

成為高階人才的人怎麼不願意留在台灣呢,第一是產業不接軌;第二是大環境已難產新企業家,新類型產業難以出現,因此也無法容納高階人才。

而那些高階人才,甚至長久在外讀書的高材生,回國發現就是能力對不上工作,台灣沒有相關工作可以匹配,因為無法在台工作,然而憑單人之力,也難以靠著自己的能力創造新產業。

總之台灣大學生並不是沒用,而是沒辦法學到有用的技能了,廣設大學,分細系所,卻要學廣技能。因為單一技能太高深,台灣卻沒產業能收留這些人,又大學門檻大幅下降,同班級的人才參差不齊,教授能教學的深度也大幅下降,加上論文點數制,教授只想著榨取更多論文而已。

我就提及一下好了,分細系所,難度卻大幅下降的狀況,沒想到台灣還出現類似「便利商店員工學系」的出現,4年大學學完能直接銜接當便利商店員工,這真的好好笑。

沒辦法呀,的確我們需要這些「大學高階人才」,不然沒有人幫我掃條碼、微波食品、跟鏟薯條等等,這樣我可沒辦法吃到微波食品或是速食了,這些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辦得到的?!


小結

我認為這本書,對於各種議題來說都蠻有啟發性的,但是沒有太多求證,有時候就像是空談,就像現在的我一樣。

一開始我看書名叫做「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我以為會是更多對於吃完甜頭後要開始面對苦頭的探討,結果卻是滿滿的各類議題,加上很多議題並非環環相扣,雖然每個議題的確也蠻符合書題的,但我一開始希望能看到的是更有連貫性的篇章哈哈哈。

不管如何,如果不知道台灣有什麼問題,想看看各類議題的探討,還算是蠻推薦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飄兔的歐齁歐齁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