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如何看待老化|揭開老化之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書名:揭開老化之謎-從生物演化看人的生命歷程

作者:史蒂芬.奧斯泰德(Steven N. Austad)

譯者:洪蘭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576671507


人類的終極願望就是找到長生不老藥,此書為求精確,讓數字說明現在的處境與狀況,讓數字表達而不是隨便的猜測,內容也常常提出一些未來的假設,但是如果不知道不確定的就會明說不知道。這本以數據構成的書籍算是非常不錯的。

世界上的人瑞

貝西.辛格翠在5歲的時候突然變成了6歲,並進了學校。當她在公共汽車上,她一直是6歲,一直到她9歲。為了電影與鐵路的關係,在她在11歲的時候,她是12歲……當她27歲生日的時候,她突然變成24歲。在她40歲時,她就一直停留在39歲;她50歲時,她變成40歲;她60歲時,她是55歲。在她70歲生日的時候,每一個人都說她一點都不像是80歲的人。她75歲時,她的相片上了報紙,說是本縣是最老的人瑞,是93歲,又過了10年,她過世了,她整整活了109歲。 By諾曼.英格索

這個引言道出了一個世界上曾經瘋狂在找尋的那些人瑞的現實狀況。

在過去我們一直在探詢著最年邁的人,發現那些最年邁的人瑞,都是生存在一些難以到達、醫療設備缺乏、食物匱乏的地區。

當然引言說明了,貝西.辛格翠小姐她所處的環境也是不發達的地區,沒有實施醫療登記,也沒有身分證,因此這個人瑞的一生就道出了人性及時間偏差。

生物圈二號

提到生物圈二號之前,生物圈一號就是指現在所有人生活的地球。

故這個實驗才取作生物圈二號,生物圈二號這個實驗是仿造地球製作出另一個生態圈佔地三英畝,基本上屬完全密封空間,所有水循環、空氣循環全部都由內部的生態圈提供,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封閉系統。

其實驗目的眾多,主要就是實踐人類是否能在另一個空間完全製造出可以生存的生物圈,就是為了證明封閉生態系統在外太空支持和維持人類生命的可行性。

另外在為期兩年的實驗後,去探測人體上的變化,許多人的BMI值都下降,但膽固醇值也下降,由此來觀察人類心理上、生理上的反應。

其中少為人知的也就是實驗人體在這些狀況下「老化」的狀況,雖然生物圈二號很大,但相對於整個地球來說仍是小朋友,因此此空間環境受限於自循環,人們、生物等,都相對於地球來說,變得更加「節儉」、「食量下降」,因而攝取的熱量下降,生活步調變慢,在許多研究中,降低卡路里會影響人老化的速度,甚至影響男女性不同賀爾蒙的生成,甚至原本預估會導致女性停經等等。

因環境因素,生物攝取量下降,進而使受測者變瘦,甚至影響荷爾蒙,結果發現身體在老化上引起了緩和作用,女性雖然沒有停經,但間隔變長變少。

被認為「身體的代謝變少,所以造成身體老化變慢」,換個方式說,就像是「開汽車,但都使用慢速穩定的檔位行使,相比高速檔位行使,慢檔位能用的更久」。

但實際上問題還是很多,此計畫著重的重心並不在「研究老化」,加上老化的影響因子是「多重且混合的」,所以只能從此計畫帶出剛剛上面簡單的結論。

身體內的焦糖作用

這個是我最訝異的作用。

焦糖作用又稱焦化作用,在身體裡面每一個細胞攝取養分並使用,因此「燃燒熱量」提供身體動力。

普通的身體的細胞在「燃燒養分獲取能量」,就是正常的生長與老化。如果是「運動」的身體,因為身體需要更多能量,「燃燒」的速度更快,所以出現了加速「老化」的作用。

沒錯,很反直覺,因為運動,細胞就像汽車那個「過熱的汽缸」,在使用能量上讓細胞變成具有一點黏性、黃褐色的狀態,然後這個細胞因為「過度使用」,此細胞死亡的的狀態就會提前到來。

運動燃燒熱量,但也燃燒細胞,然而人一生的細胞受限於幹細胞的生成與成長,基本只有一定的值,因此在這個「焦糖作用的研究下」,運動反而會造成加速老化的作用。

但也很特殊,運動又因為「用進廢退」原則,身體與細胞也會越來越好,例如細胞迭代雖然變快,但細胞效能越來越好。

所以此書最後給了一個難堪的結論,既然如此,運動的效果到底對身體如何呢。

答案是,「我們花了多久時間運動,我們就能多活多久」。也就是,如果我們這輩子運動的總時間累計有5年,那我們能比預計死亡的時間延後5年。例如,如果有個人,他這輩子絕不運動,他死亡年齡將會是80歲;但是如果他這輩子運動的時間累積有5年,那他死亡的時間會變成85歲。

這結論超好笑,也就是雖然看結果,年齡的確延長了,但那些延長的時間也都「全部」都是運動的時間。


小結

這邊是老書了,用好多不同的議題來探究老化,我覺得挺有趣的,例如剛剛的「焦糖作用」。

這裡還有提到好多有趣的,例如「身體的廢物DNA」:人體約有20趴的DNA毫無功能,無法提供顯性或是隱性的影響。殘忍一點說,如果那20趴基因直接拔掉,也不影響一個人的變化,但那20趴基因的存在是什麼呢?這邊也提到癌症的問題,貌似這兩個互相影響。但這邊我就不多作說明啦。

整體上探究雖探究,各類議題都有蠻深度的討論,蠻推薦可以看看。不過因為已經算是老書了,有些議題已經與現今的一些結論有點不同啦。

avatar-img
10會員
94內容數
歐齁歐齁就是開開心心的意思。 不管是體驗生活還是旅行,甚至是寫寫網誌都能歐齁歐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飄兔的歐齁歐齁 的其他內容
書名:衝突溝通的技術 作者:羅瑞‧米勒(Rory Miller) 譯者:楊文彬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6580 本書提出了人們腦中會有三種模式,內容稱之為蜥蜴腦、猴子腦、人類腦。 蜥蜴腦著重於生存、猴子腦在意情緒與地位、人類腦處理邏輯與解決問題等等。 「猴子
書名: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譯者:蔡世偉 出版:方智出版 ISBN:9789861755267 這本書暢銷到不行,甚至覺得我沒有寫書評的必要了,以我個人還說,還真的絕佳推薦。 此書與《超速學習》具有部分內容的相似性。 甚至在超速學
書名: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作者:顏擇雅 出版:天下雜誌 ISBN:9789863982999 投資自己的陰暗面 投資自己永遠是自我成長最好的選擇,這當然沒說錯,尤其在服務業為主的台灣,這更是重要。 作者提到一個特殊的英文單字,叫做「McJob」,這個單字就是泛指在麥當勞工作的人,同時暗諷這工
書名: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 作者:李尚龍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 ISBN:9787559625052 這個時代,要努力就要拼勁全力。 你怎麼過一天,你就怎麼過一年。 對於此書,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年是一句影響我最深的話語。 這裡我先很抱歉的告訴大家,在閱讀此書的同時,我還閱讀了「最低的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只是如何學,成效如何,就可以打個大大的問號了。有時候學習是潛移默化的,自己學會了一些技能而不自知,或是很努力想朝自己想學習的目標前進,卻又覺得最後變成了原地踏步。 那超速學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作者有辦法辦到在一年內就學會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的課程呢。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辦到的。
書名:衝突溝通的技術 作者:羅瑞‧米勒(Rory Miller) 譯者:楊文彬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6580 本書提出了人們腦中會有三種模式,內容稱之為蜥蜴腦、猴子腦、人類腦。 蜥蜴腦著重於生存、猴子腦在意情緒與地位、人類腦處理邏輯與解決問題等等。 「猴子
書名: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譯者:蔡世偉 出版:方智出版 ISBN:9789861755267 這本書暢銷到不行,甚至覺得我沒有寫書評的必要了,以我個人還說,還真的絕佳推薦。 此書與《超速學習》具有部分內容的相似性。 甚至在超速學
書名: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作者:顏擇雅 出版:天下雜誌 ISBN:9789863982999 投資自己的陰暗面 投資自己永遠是自我成長最好的選擇,這當然沒說錯,尤其在服務業為主的台灣,這更是重要。 作者提到一個特殊的英文單字,叫做「McJob」,這個單字就是泛指在麥當勞工作的人,同時暗諷這工
書名: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 作者:李尚龍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 ISBN:9787559625052 這個時代,要努力就要拼勁全力。 你怎麼過一天,你就怎麼過一年。 對於此書,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年是一句影響我最深的話語。 這裡我先很抱歉的告訴大家,在閱讀此書的同時,我還閱讀了「最低的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只是如何學,成效如何,就可以打個大大的問號了。有時候學習是潛移默化的,自己學會了一些技能而不自知,或是很努力想朝自己想學習的目標前進,卻又覺得最後變成了原地踏步。 那超速學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作者有辦法辦到在一年內就學會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的課程呢。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辦到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變老的階段,無論是否有錢或沒錢,思考一下如果世界變成只靠一管10CC左右的血液,透過AI大數據分析,就能更準確的發現身體裡面所存在的遺傳疾病或癌症,大大的提高了存活的機率及年齡,想一想「長命百歲」可能會變成常態?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活太久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開
The Oxford Book of Aging 思我生命之旅 Thomas R. Cole/Mary G. Winkler主編 梁永安譯 (本書第七章由鄧伯宸翻譯) 2011  立緒文化 ❍ ❍ ❍ ❍ ❍❍ ❍ ❍ ❍ ❍❍ ❍ 緒言 布萊思相信,再過不久,人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無法避免,不過這本書卻說,老化是種疾病,可以預防,可以治療。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變老的階段,無論是否有錢或沒錢,思考一下如果世界變成只靠一管10CC左右的血液,透過AI大數據分析,就能更準確的發現身體裡面所存在的遺傳疾病或癌症,大大的提高了存活的機率及年齡,想一想「長命百歲」可能會變成常態?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活太久可能不是一件值得開
The Oxford Book of Aging 思我生命之旅 Thomas R. Cole/Mary G. Winkler主編 梁永安譯 (本書第七章由鄧伯宸翻譯) 2011  立緒文化 ❍ ❍ ❍ ❍ ❍❍ ❍ ❍ ❍ ❍❍ ❍ 緒言 布萊思相信,再過不久,人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當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在盛讚某某明星很「凍齡」的時候,似乎只會讓我們先意識到保持外表年輕的重要性,卻忽略了身體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日益衰老,在我們亟欲探詢讓我們能保持年輕外貌的同時,更需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品質而預做準備。 我們時常聽到許多長輩以自己已經年老當作理由來拒絕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持續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