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3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現在是現在:我的完美日常(Perfect Days)觀後感

raw-image

謝幕之後,深深地感動著。於此時倒也珍惜著,有幾位朋友在看完「我的完美日常」後,立刻與我分享,甚至提及觀看的過程中會連結到我,也覺得我一定會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不知道這裡頭的連結,是否因為我也和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喜歡仰角拍攝樹梢,喜歡底片攝影,喜歡閱讀,喜歡那樣的日常,還是因為我原本就著迷於溫德斯的影像風格,更每每分享著他所著作的《一次:影像和故事》。不管如何,雖然延宕許久,但著實非常開心終於找機會看完「我的完美日常」。

      在談這部電影之前,或可先聊聊查找相關資料後發現的有趣故事。「我的完美日常」這部電影的誕生,其實與東京奧運有關,那是源自於「東京公廁計畫」(Tokyo Toilet Project)。原來為了觀光與行銷,日本於東京澀谷區邀請十七位享譽國際的建築師,設計極具特色的公廁,舉凡安藤忠雄、伊東豊雄、隈研吾、坂茂…等等,都參與其中。而在完成之後,便想要透過宣傳影片的拍攝與發表,讓更多人知曉。尤有甚者,也希望透過影片讓來訪的遊客對於公廁有良好的印象,並藉此展現東京乃至日本對待公共衛生與公共利益的態度。

計畫進行的過程,主其事者聯繫影帝役所廣司希望能由他擔綱演出,而他則提出是否能由德國著名導演溫德斯負責掌鏡。原本以為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沒想到溫德斯立刻應允,並且還提出將短片改成長片的想法。於是乎,「我的完美日常」這部電影順勢而生。也許在一開始構思時沒有人會想到,一部原本只是為了宣傳的影片,最末不僅成為一部擄獲人心的電影,而且還在國際影壇上大放異彩。「我的完美日常」榮獲坎城影展天主教人道精神獎,而役所廣司更贏得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獎的殊榮。不僅如此,在其他的各項電影盛會中,其還囊括各種獎項。甚至,還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而且入圍最後的評選。

回到電影之中,既然「公廁」為電影發想的初衷,那麼電影必然與其有所關連。電影的主角平山,正是一位公廁的清潔員。而也如同電影名稱所言,既然稱為「我的完美日常」,那麼電影的描繪,也就不免聚焦於日常。只是當那樣的日常,是由老婆婆打掃街道的窸窣聲,以及微透的晨曦,迎來平山的一天的開端。由聽覺而至視覺,那樣的甦醒或許無異於他人。但是當窸窣聲取代了鬧鈴聲,晨曦取代了天花板,彷彿又有那麼些不同。而後平山起身折疊棉被、收拾寢具,簡單地洗漱、換裝,細心照顧小巧的室內盆栽植物,接著拿取門口的手錶、鑰匙、零錢,然後出門。

拿著自動販賣機的罐裝咖啡,平山開著車子,然後放入錄音帶,前往工作的地點。當汽車音響傳來「The Animals」演唱「日昇之屋」的獨特嗓音,彷彿整個電影的感覺置換成完全不一樣的氛圍。觀看的過程中,不免覺得其實平山迎接一天的甦醒含括三個步驟,首先是視覺與聽覺的打開,然後出門時,看著微亮的天色,那面露笑容的深呼吸,像是在對世界道早安。最後則是當汽車開始播放出音樂時,像是一種身心皆準備好迎接一天工作的表現。


而後電影聚焦於平山盡心而認真地打掃公廁,那一間又一間極具特色的公廁,著實讓人眼睛一亮。然而打掃與觀看畢竟是不同的事件,所以看著平山用抹布仔細地擦拭,甚至還拿鏡子檢視一些不容易看見的部分,更是讓人讚嘆。當結束上午的工作之後,中午平山會在樹林環伺的神社吃簡單的三明治,並且於此時拿起輕便的底片相機,仰角拍攝樹梢的風景。那是光影穿透樹葉的透亮,那是樹梢在風中輕舞的躍動。午餐完畢之後,接著又是下午的清掃工作。下班後,前往大眾澡堂泡湯。然後晚上騎著腳踏車到熟悉的小店,吃飯配酒。最後返回家中,窩在榻榻米上,點著一盞小燈看書,然後熄燈入睡。

這就是平山的日常,若細細審視平山的房間,印象深刻的當會是擺滿書的書櫃、以及小有收藏的錄音帶,而那一小區塊的迷你盆栽也引人注目。也許閱讀、音樂、盆栽,可以視為平山的興趣,當然中午的攝影在其生活中也不容或缺。然而,當平山的工作夥伴小隆半開玩笑地點出,面對打掃公廁這件事情,平山竟然都自己準備相關的器材與設備,那究竟是有多喜歡,或者多投入這份工作。甚至他也提及如果以十分為滿分,平山的工作至少可以九分。那都反應著,面對工作,平山也都極為投入。

也許所謂完美的日常,就是可以全心地投入在當下,不論是仰看晨曦的甦醒、聆聽音樂的耽溺,閱讀書籍的沉浸,拍攝樹梢的觀察,澆灑植物的審慎,還是面對工作的盡心。即便日復一日,即便旁人眼裡的一成不變,都無損於當下每一刻的精彩。那是日常的況味,那是眼前的當下。於是乎,就這麼一樣的舉措,在導演的運鏡之中,以稍稍不同的節奏反覆呈現著。

唯一的變數彷彿就是工作夥伴小隆所帶給平山的難題,或是因為機車難以發動,突然央求平山下班後借他車子,讓他可以帶著想要追求的女性朋友前去工作地點。或者因為缺錢,想要將平山車上的珍貴錄音帶賣給二手店家。其餘工作上的小插曲,也許對平山來講都能平心靜氣地從容以對。舉凡小朋友上完廁所找不到媽媽,或者有人對於透明變色廁所的不安,因為那仍屬於日常的一部份。


只是相較於日常的重複,無常的來臨往往沒有太多的先兆。先是小隆突然辭職,一時之間找不到人,使得平山得要完成兩個人的工作。那不打折扣的工作態度,面對著加倍的工作內容,徹底打亂了平山的日常。於是難得地看見他對於服務機構發怒,所幸這所謂的變動,很快地就平息。然而,卻也從中可以感受到平山與一般人無異的那一面,原來他也會發怒,原來丟失日常的節奏他也會感到不安與焦躁。

另一個無常,則是平山晚上回家時,姪女突然到訪。平山也猜想那應該是她與母親也就是平山的姐姐有所爭執而離家出走。其實一開始平山沒有認出姪女,那也反應出兩人已經很久沒見面。某些層面上,也點出平山離開既有的家庭而獨自生活,應該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其實姪女住在家中的時候,平山總是和善以對,不僅讓出自己睡覺的空間,搬到堆積雜物的地方。甚至早晨準備外出工作時,都深怕吵醒她而小心翼翼。而當姪女提出想要跟平山一起去工作,他也沒有拒絕。只是,他知曉那終非長久之計,所以仍悄悄聯繫妹妹。

話雖如此,姪女待在平山身邊時,仍待給平山很不一樣的感受。比如說兩個人討論著閱讀的書籍,甚或在工作時的協力,以及午餐時間的閒聊。相信平山鮮有機會可以有人去分享他的日常,而當姪女說平山所拍攝的大樹是他的好友時,他也笑著接納那樣的見地。也許即便日復一日地觀察拍攝大樹,他也從未想過「好友」這樣的想法,一開始不免覺得突兀,仔細一想卻又覺得甚有道理。印象最深刻地莫過於兩個人騎著腳踏車,邊騎邊聊天,相信對於平日幾乎都沒說話的平山來說,那是一個難忘而美好的回憶。尤其是這過程中,總會顯露出笑容,那或許可以是對於姪女的善意,但相信那也是他發自內心的感受。

妹妹的出現,或多或少帶出平山的家世背景,那豪華的轎車,那對於平山所居住地方的驚訝,當然還有對於打掃廁所這個工作,略帶著質疑的提問,都反應出兩人在價值觀上的不同。更關鍵的是,姐姐邀請平山去療養院看望父親,並且還特別言及父親病重記憶不好,不會再像過往一般。若對照著平山先前所跟姪女說的話,提及世上有很多不同的世界,看起來相連卻不相通。也許那也道出過往平山與家人之間,即便同住一起,卻在思想與價值上有極大的差異。甚至在那無可避免的衝突之中,造就了眼下幾乎不相往來的局面。面對姐姐邀請去探望父親,平山輕輕地搖了搖頭。卻也在與姐姐擁抱分離之後,難忍悲痛的淚水。

當然,還有對於情感與失落的那一幕,也讓人印象深刻。平山原本在洗衣店洗衣服,想提早去常去的小酒館。卻不經意看見老闆娘與另一位男士相擁,震驚不已的平山,有點驚惶失措地逃離現場,然後旋即去超市買了酒與煙。先是喝了酒,然後吸煙時又被煙嗆到,那舉措在在地凸顯他心中難以平復的波動。這也呼應著之前平山在小酒館與老闆娘之間的關係,相較於他人有著顯著的不同。老闆娘明顯對於平山有更多的關心與在意,而平山也沉浸在那樣的關係裡。也許對他來說,那是他美好的幸福時刻。

帶著難以平抑的情緒,極其意外的是,方才小酒館的男士竟然來到平山身旁並且主動索取香菸。同樣是吸煙嗆到,同樣是因太久沒有抽煙,同樣是內心激動而無法安住。那樣的相同,也許稍稍緩解了兩人之間的氣氛。男士表示自己其實是老闆娘的前夫,因為罹癌,所以想把握機會好好地跟老闆娘道歉與道別。由於看出平山對於老闆娘的在意,所以甚至還拜託平山在往後的日子擔負起照顧老闆娘的責任。平山雖然表示自己只是較為熟絡的客人,但是那樣的轉折,倒也立刻平復了他內心的糾結與不安。


這些「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也許是一般人的「日常」,卻可以說是平山的「無常」。透過那樣的敘述,帶出了兩個頗值得玩味的議題。首先,從平山的反應其實可以感受到,他仍是會情緒起伏的平凡人。而那「平凡」的意象,對觀者來說其實會有一種切近感。也就是平山也許與自己無異。而那樣的無異,換個角度來說,倒也彰顯著,如果願意,也許每個人都可以嘗試選擇這樣的生活。亦即,透過那樣的敘述,讓人真切地體悟到平山的日常,是生活,而非修行。由此當可撞擊出關於生活本質與想望的提問,輕輕地在觀影者的心頭。

其次,則是日常與無常的省思,也許在電影一開頭,展演著平山一天的作息,那不免讓人想像著那該是完美日常的一天。而就在那日復一日之間,彷彿漸漸熟悉那樣的規律、那樣的節奏。甚或在那平靜的生活裡,想像著也感受著微小的幸福。然而,接續而來的變動與無常,打亂了這一切,情緒的翻騰、讓人難捱,更讓人不安。然而,當劇末一切彷彿又回到規律之時,心情宛如又恢復平靜。如同汽車音響所播放的「Feeling Good」,那像是重新找回完美日常的歡愉。

只是,接續導演則聚焦於平山的面容,由輕盈而至悲傷,也許那先前所經歷的種種,依舊在腦海裡翻騰。也許那不想再提起的過往,那畏懼去想像的未來,都仍然纏繞在心頭。而這一切仍然成為日常的一部份,只是轉而以不同的樣貌與形式存在著。原來,日常含括著無常,原來追求一成不變終究是一種徒然。一如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這也如同酒館老闆娘對於事物總是很難維持現狀的慨嘆。

更值得玩味的是,老闆娘前夫對平山的提問,影子重疊在一起會變更黑嗎?平山堅持會。那其實或許隱喻著人與人之間的相遇與互動,還有過往記憶、未來想像與眼前當下的交纏,都會相互影響。也許未必在重疊的那一刻肉眼可辨,一如也許未必在事件發生的當下感受到彼此之間的影響。然而,看不見卻也不等於沒有發生。很多時候,那樣的交疊會慢慢地醞釀,即便微小都依然舞動著其獨有的旋律。

這也如同整部電影中,總會在平山入睡後以及甦醒前,穿插黑白而模糊、甚至是躍動的影像。其中有一些在依稀可辨的狀態下,正是平山當天白天所遇見的畫面。那如同夢中的影像,帶著意識流的特色,其呈現方式或是扭曲也好、斷裂也好、再製也好、甚至伴隨著難以辨識的符號與意象。那也許是從意識的深處,拉扯出記憶裡,甚至是潛意識更多的訊息;那也許只是白日記憶的活躍與反芻。不管如何,那不也再次去凸顯即便聚焦於當下,即便安住於日常,也許都不免受到生命各種情境的影響。

然而即便如此又有何妨,那不就只要再次試著回到當下與日常,甚至嘗試去創造與建構下一個日常。平山與姪女在騎腳踏車時,姪女提問著河流是否終將奔向大海,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她遂想去海邊目睹這一幕。然而平山也許因為已經跟妹妹約好,所以提出下次之約。姪女仍想要釐清下次是什麼時候,平山只是回應著,下次是下次,現在是現在。那專注於當下的信念,那活在當下的安住,也許正是電影所欲傳遞的精髓。

以此一觀點回過頭省思,劇末關於平山面容的特寫鏡頭。那悲欣交集的感慨,也許才是劇末「Feeling Good」這首歌的真諦。亦即所謂美好的存在,不單單只是生命中的歡欣,也不僅是那存在於日常的規律與不變,而是含括在那變動之中所懷藏的悲與欣。不論是悲還是欣,那都是情感的反應,只不過在思維裡,偷偷夾雜著好壞、喜厭的評價與論定。

其實仔細回想著電影細節,寡言的平山總是好奇地觀察著周遭的一切,也總是欣然於與人的互動。電影中有好幾次拍攝開車時的平山,每每在過程中觀察過往的人們,不論是抱著樹的老人、平凡的上班族。甚至他也欣然於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如同他看見一位特殊的孩子總喜歡摸著小隆的耳垂,而小隆也願意接納這個孩子的舉措時,平山的笑容讓人難忘。也許那是他看見小隆善良的一面,也許那是他歡喜於人與人之間的良善。這也如同當平山發現有人把一張畫有井字遊戲的紙張,藏在廁所的夾縫裡,他沒有把那張紙當成垃圾,而是自己投入井字遊戲之中,並且就這麼來來回回,那不也是生活裡的驚喜與美好。

倘若只是守著不變的日常,那麼對於任何的「變」不免感到排斥,於是乎往往容易變得疏離與漠然。因為任何的介入,都可能帶來改變,而那並非平山的心態。也就是說對平山來說,他安然於日常的不變,但是另一方面,他也願意去接納外在事件所引發的變。而非為了守住那樣的不變,而封閉自己,甚至與世界、他人建立一道難以跨越的藩籬。

此以來看,「變」與「不變」,「日常」與「無常」。電影一開頭聚焦於重複性的行為,並且建構了日常的樣貌,那是不變;然後因為外在條件的衝擊,帶來改變。甚至總是反覆地以晴空塔為符號,彷彿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得見,那是關於現實的不變;然後又以仰望樹梢的舞動為意象,彷彿每個瞬間的光影變化都不一樣,那是關於現實的變。過往總不免認為「變」衝擊了「不變」,一如「無常」打亂了「日常」。然而,也許那所謂的「變」凸顯了「不變」的本質與精彩,而所謂的「無常」賦予了「日常」更深刻的意涵。更重要的是,「變」與「不變」都是生活的樣貌,我們在不變的節奏裡,細膩地體會日常;我們在變的動盪裡,好奇地領受無常。

最有趣的是,導演特別在片尾名單呈現完之後,以日文的「木漏れ日」(KOMOREBI)作為整部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這個單字是指樹葉搖曳時所灑落的光影,那是平山每天所觀察與拍攝的畫面,那是每每在平山的夢境裡所閃現的影像。那不也是整部電影所要呈現的意象,如果人與人之間如同樹葉一般,那麼光線灑落穿透在那舞動的樹葉,不也如同時光流淌在人與人的生活互動裡。關鍵就在於能否看見與領受箇中的精彩。

當人們總是忽略那光線穿透樹影的變化,是否也傳達著難以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種種微小的牽繫。那也許無關於關係的界定,只是回到一種單純的存在。如同當小隆所欲追求的女生,原本因為喜歡而偷了平山的錄音帶,然後又拿去歸還,並且央求再聽一次Patti Smith的「Redondo Beach」。也許在那音樂的起伏裡,也許在那歌詞所描繪的自殺故事裡,深深地觸動著她的內心深處而難以自拔。帶著滿溢的情緒離開之前,她突然輕輕地吻了平山的臉龐。也許那是一個謝意或歉意的表達,但更願意去理解的是,那是內心突然被照顧與療癒之後,而衍生的難以言說的情感表達。

有趣的是,之後平山去了澡堂,然後回家躺在榻榻米上,聆聽著與電影名稱有密切相關的Lou Reed的「Perfect Day」。在那溫柔的嗓音裡唱著人與人的牽繫,那是幸福,也是美好。也許對平山來說,方才的經歷中比起男女情感上的愛意,他更在意的是自己所鍾愛的音樂撫慰了他人的心靈。一如當姪女在平山的書中,提及她可能會像書中的主角一般,那不也從書中的描繪找到與母親爭執後的理解與認同。也許平山也好、小隆也好、小酒館老闆娘也好、這位女生也好,甚至是平山的姪女也好,都各自在各自的人生中,顛簸、踉蹌。安住是一種療癒,無常不也帶來照撫的可能。

尤有甚者,文學、音樂、影像,這三個元素在電影中扮演著無可或缺的角色。而也許回到剛剛所說「KOMOREBI」的意象裡,這三者也可以說是穿透樹葉的光。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個光,讓樹葉與樹葉之間構成了絕妙而無可取替的存在。原來時間的流淌是光、文學音樂與影像是光、變與不變也是光,喜怒哀樂不也是光。因為有光亮,讓生活得以被照見;因為有光亮,讓我們在日常與無常的交替與交融裡,慢慢地領受著活著的精彩。

不妨試著問自己,多久沒有看過微亮的晨曦,多久沒有嗅聞那清晨微帶著濕氣的空氣,多久沒有靜靜地聆聽那輕撫著心頭的曲子,多久沒有在夜晚就著小夜燈沉浸在文字的美好裡,多久沒有抬頭仰望樹葉在光影中舞動的精彩。也許所謂的人生就如同小酒館老闆娘的前夫所說,有太多不懂的事,沒搞清楚就要結束。然而,那又有何妨。重要的是,眼前當下我們能做什麼。當我們總是慨嘆世間的不完美時,不妨試著回想「KOMOREBI」這個字,與此同時別要忘了抬頭仰望灑落在樹葉間隙的光影。若感受依舊被思慮所逼迫與干擾,那麼不妨喃喃地唸著:「現在是現在」。也許慢慢地就能回到眼前當下,感受著那道光,那無可取替的每一瞬間。

      那是活著的精彩,那也可以是生活的日常。至於完美,那原就存在於當下與日常之中,等待著人們去領略與發現。





延伸閱讀


關於電影筆記本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