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轉世的真相:人類靈魂不會退回到較低界別的進化之謎

在《對轉世的正確理解》一文中有十點說明,其中第四點是「人類總是轉世為人類」。文中提到:「自然界存在著不同的領域或部門,它們代表著內在演化中清晰而獨特的階段。一旦靈魂從一個領域進化到另一個,便無法再返回先前已經完成的演化週期和階段。儘管演化是緩慢而漸進的過程,但它仍然以清晰有序的方式進行。」
『當我們從礦物界進入植物界後,就無法再成為礦物界的一部分。同樣地,當我們從植物界進入動物界後,也無法再回到植物界。一旦我們作為具有自我意識的個體進入人類領域,經歷了漫長的一系列生命後,便無法再回到較低層次的演化,因為那已經是我們完全通過且對我們沒有更多影響、目的或用處的階段了。
『人類的靈魂永遠不會轉世為動物、樹木、植物、石頭,或其他非人類存在。』
雖然神秘學認可人類的靈魂在意識上可能墮落至較低的動物性,並透過連續的人生逐漸趨近動物,但其堅信,雖然在遙遠的過去我們或許曾經是動物界的一部分,但轉世後,我們不會、也無法重返動物界或任何其他較低的領域。
然而,許多形式的印度教、佛教或其他哲學卻認為,因惡業的緣故,靈魂可能輪迴轉世為動物甚至更低等的存在。我們應該將此視為迷信或無知嗎?抑或這些教導背後可能隱含著某種真理?
在《生命原子的轉世》一文中,布拉瓦茨基提到:「這是建立在一個真理的基礎上;事實上,這是一個公理上的真理 — 但僅涉及人類的原子和散發物;而且這不僅發生在一個人死後,而且發生於他的整個一生中。 《摩奴法典》(Sec.XII,3和XII,54和55)提到: 『每一個行為,無論是思想上的、語言的還是身體的,都會產生善果或惡果(業);人(不是靈魂)的各種轉世,會經歷最高、中間和最低的階段,都是由他的行為產生的』;以及『一個 「梵的殺手」將進入狗、熊、驢、駱駝、山羊、綿羊、鳥等的身體。 』這裡的秘傳含義並不是指人類的自我,而是提到他的身體的原子,他的低等三元組,以及他的流體發散物。』
神秘學告訴我們,每個人在投身時,都由七個「原則」或組成部分構成。其中三個-阿特曼(Atma)、菩提(Buddhi)和心靈(Manas)具有精神和持久的性質,而低等地的四個包括欲體(Kama)、生命能量(Prana)、星光體(Linga Sharira)和肉體(Sthula Sharira),是暫時的、會死亡的,只存在於特定的生命期。它們組成了小我,即現在的人格。這在《人的七重性質》中有更深入的解釋,描述了這七個原則的性質和功能。
布拉瓦茨基接著說:『婆羅門為了自己的利益,歪曲了這些法則中所包含的真正含義。前面引用的這些話,其原本的涵義絕非後來解讀的那樣。原本「梵」在寓意上只代表人類的第七原則,即他不朽的單體和個人自我的本質,而婆羅門把它們自私地應用於自己。凡是在自己身上殺死或熄滅梵之光的人,即從阿特曼剝離個人自我、從而殺死未來「天界者」的人,就會成為「梵的殺手」。他非但沒有透過有德行的生活和精神上的追求來促進菩提和心靈的相互結合,反而透過他自己的邪惡行為,使他的激情創造了磁性親和力,導致他自己的每一個低等原則的原子,被吸引到低等動物或畜生的形成體中。』
『這就是「靈魂轉生」(Metempsychosis)學說的真正含義。』她解釋說。『這並不意味著將人類的粒子與動物或植物的原子混合,是對某人的懲罰。絕對不是這樣。這種混合反映了一種因果關係,其影響可能會在未來的轉世中顯現,除非其人格已被抹去。從起因到結果,每一個結果將依序成為新的因,它們將沿著輪迴的循環運行,而最初的衝動只有在沉睡期的門檻上才能自行消散。但那一刻即將降臨。』
我們再次看到,在業力的責任上,每個人都擔負著重大的使命。我們何時才能真正開始為自己的每一個思想、言語和行為負責呢?最終,我們將領悟到這偉大的真理,即沒有無果的因,也沒有毫無反作用的行為。此刻,我們必須自我負責,掌控自己,就如《入菩薩行論》中的寂天所言:『從現在起,我將成為自己的主宰,世界的僕人。』
在威廉-賈奇的短篇小說《波斯學生的教義》中討論了這個問題,故事中的一位角色說:『那些微小的原子時刻在我們身上飄移著,它們尋找著適合的中心,吸引至具有相似性質的事物。 。我們從同伴那裡吸收與我們相近的元素。於是,人類在這個低等的世界中輪迴轉生。他既是大自然的統治者,也是關鍵所在、焦點所聚,是自然界實驗室中最高級的集合體。他曾經降落於野獸之上的那些原子,將在未來的某個生命階段,重新回到他的身旁,為他帶來傷害或哀傷。但他,作為永恆的存在,不會墮落。墮落的是低級的、個體的、原子性的。他是所有低於他的人的兄弟和導師。請注意,不要因你的道德缺失而阻礙並拖延整個大自然。』
因此,『每時每刻從我們身上飄移的那些原子』,透過磁性的親和力和吸引力尋找它們適當的中心。根據布拉瓦茨基的說法:『這並不需要開悟者的智慧,只需要具備良好的靈視能力,就能看到它們在人和物之間來回穿梭,就像一團藍色閃爍的火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