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一些簡報課後,想用學到的技巧製作簡報,但後來會發現有時候簡報設計上會有一些條件的限制:
在有條件的限制之下,可能就沒辦法完整展現自己想要講的內容。而我認為這是因為自己學了簡報的「技巧」,但沒有學到「心法」。
於是尋尋覓覓便找到了《精準設計:簡報心法篇》這堂課。我會在這篇文章和你分享「我學到了什麼」、「課程重點筆記」及「我上課的真實心得」。
《學一點》獨家折扣!最新 Hahow 8 折優惠券,點此領取(可儲存重複使用)
講師 Bill 提到,好的簡報取決於下列幾點:
因此,在實際運用軟體製作簡報前,要先篩選什麼資訊「符合目的」,刪去不必要的資訊,並優化資訊間的邏輯連結,最後才考量設計版面的視覺元素。
綜合前述,一份簡報的製作流程通常會有以下步驟:
製作簡報最重要的不是軟體操作或視覺設計是否夠強,而是使用的資訊和設計是否「符合目的」和「有邏輯連結」,所以在製作簡報前,最需要考量的是:什麼資訊是沒必要出現或次要的?
為了釐清資訊,你可以先停下手邊的工作,問自己 3 個問題:
在你可以決定的部分,先把「不符合目的」的資訊刪除,只留下「符合目的」的資訊,最起碼能把干擾的雜訊減弱,接著考量「有效資訊」之間的邏輯關係,方便安排版面。
在篩選資訊時,有 3 個原則需要注意:
只要目的越明確,你就越能用簡單直接的方法達成目的,準備起來更有效率。
市面上有許多建議,比如簡報不要太多頁、一頁只講一個重點或標題不應超過幾個字等等,都是很好的建議,但每種狀況的需求都不一樣,所以「最符合目的」的簡報才是最好的簡報。
依據「目的越明確越好」的原則,將資訊彙整為「有效」和「無效」,可以幫助自己快速完成簡報,但其實資訊的重要性是依序排列的,就像光譜一般。
假設 A → B → C 都是需要強調的關鍵資訊,但 A 最重要,B 次之,而 C 最後。那當版面上有 A 了,B 和 C 就會變成雜訊。所以設計單張版面時,若 A、B、C 用同樣顯眼的方式強調,反而會失去重點。
* 至於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後面段落「精準簡報設計 3 階段」的「資訊面處理」會有更詳細的介紹。
從前面我們知道,要選擇符合目的的資訊與設計,但要是時間不足,可以改選擇「至少不違背目的」的設計,簡單來說就是盡可能保持「中性」。
《學一點》獨家折扣!最新 Hahow 8 折優惠券,點此領取(可儲存重複使用)
在處理資訊時,為了應對各種情況,需要一套系統化的方法來處理,也就是「樹林理論」。
在樹林理論中,「林」指的是簡報的整體結構,而「樹」則是須強化的關鍵資訊。
若是公司規定要把整份表格放上去,也必須詳細講解其中 A 和 B 的數據,便可以按照下列順序執行:
STEP1 拆解樹林:依照簡報要達成的目的,將資訊拆解。
STEP2 個別優化:
STEP3 彼此互補:最後,把前兩個步驟的成果組合起來,有下列 3 種作法 (附圖):
在第一階段的「資訊面處理」中,規劃的是整份簡報的架構與安排資訊的先後次序。
如果以「旅行」作比喻,「林」是隨身攜帶的地圖,為了指引方向,需經常查看;「樹」則是重點參訪的觀光景點,通常只會出現一次。
《學一點》獨家折扣!最新 Hahow 8 折優惠券,點此領取(可儲存重複使用)
在第一階段,我們理解了整體布局該如何進行,接下來則是學習單張投影片的布局。
在還沒上課之前,我以為所謂的「視覺化」,指的是精簡文字後,放入 icon、圖片、動畫或影音素材,但其實視覺化的本質是要讓講者腦中所想的,與觀眾眼睛所見的一致。
為單張投影片規劃資訊時,先幫資訊分組,再依「目的」與「邏輯間的連結」來安排版面:
一、大小對比:選出「最符合目的」的文字資訊放大成標題。
二、相對位置:在條列式的文字資訊中,擺在上方的資訊,一定比擺在下方的資訊更容易被觀眾注意到,這就是相對位置的重要性。實際運用時,可能有下列幾種情況:
三、物件連結:標示資訊之間的邏輯關係,讓觀眾更容易理解,通常用箭頭或線條表示。
〔原始投影片〕
〔一般會做的改善〕
〔釐清「目的」與「邏輯」後,整理順序與關聯〕
修改方式 1:強化分類階層
修改方式 2:凸顯相對順序
修改方式 3:解析內容架構
要注意的是,資訊視覺化是為了讓觀眾容易理解而進行的步驟,並非為了畫面美觀,因此需要思考的是「要怎麼做才會更好懂」,而非花時間找圖片或 icon。
最後,如果要製作出一張融合上面三張圖的投影片,當然也可以,但仍然要思考觀眾想看什麼,對他們來說,不在意的資訊就會變成干擾的雜訊。
《學一點》獨家折扣!最新 Hahow 8 折優惠券,點此領取(可儲存重複使用)
在第三個階段「視覺面處理」優化版面時,一定要考慮「目的」和「邏輯」,讓觀眾變得更好理解,且不干擾原來要傳達的資訊:
目的:符合目的者顯,不符目的者隱
* 但要是一開始的素材沒有太複雜的話,這一部分可以省略。
邏輯:使相同目的的資訊擁有一致的視覺元素
* 幫觀眾透過設計元素的區分,快速掌握資訊之間的關係。
要注意的是,最好先使用紙筆在「資訊面處理」和「資訊視覺化」等兩個階段處理好資訊和資訊之間的邏輯關係後,再操作軟體完成「視覺面處理」,避免過度設計的問題。
上圖就是過度設計的例子,明明資訊結構很清楚,卻因為做了太多背景框的配色,導致文字框的配色就要更亮,反而在畫面上互相干擾。
如果想要修改,就得先減弱所有設計,再依據「簡報目的」,選擇要凸顯的關鍵資訊。每張投影片都盡量只有「一個目的」,讓觀眾快速抓到重點。
更完整的簡報設計方法,請閱讀【精準簡報設計課程筆記:抓住關鍵內容的3階段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