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完「小丑2」趁記憶猶新感覺深刻,記錄一下自己的想法與心得,回想當時看完「小丑1」的時候心情是複雜的,整個高譚市的群眾集體陷入瘋狂崇拜小丑的結局,我陷入一種矛盾的迷惑中……
翻開當年看完「小丑1」的筆記中寫著~「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善意對待」「別人的人生或許有你無法想像的苦」「不要任意嘲笑他人的夢想」,提醒著自己這部片要傳達出的「同理心」,這世界確實無法公平,但那些在社會邊緣掙扎求生的人所遭遇的困境,或許我們無法體會,但生而為人也可以選擇「同理」和「溫柔」以對。
第一集中描述「亞瑟」的生世與遭遇,默默在社會的底層謀生卻常遭受另類眼光與粗暴的對待,和精神異常的母親相依為命,從小被母親要求無論發生任何事都必須永遠保持微笑,這樣扭曲的宣洩方式讓他成為別人眼中的怪咖,邊緣性格的他將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都轉換為笑聲,笑到聲嘶力竭,笑到肝腸寸斷……
沒有人了解他的笑聲的背後是什麼?只有更厭惡他的怪異,更加以嘲笑與踐踏。
成為「小丑」帶給人們歡笑,是工作也是他愛世界的方式,縱然過著清苦的生活,工作結束後和母親在小公寓看喜愛的電視節目,是最幸福的時光。
電視節目中脫口秀主持人是他仰望的偶像,也是夢想世界中最閃亮的巨星。
那一個下班後的夜晚,在地鐵車廂內單純的想幫助受欺負的女孩,最後卻成為被痛毆的對象,當理智線斷裂的那一刻,心中壓抑多年的傷痛和委屈瞬間爆發不可收拾。後面展開一連串的屠殺報復行動和大毀滅的開端。
「小丑」在無意間開啟了高譚市另一個陰暗角落的破口,召喚出許多正遭受不平的受傷靈魂,複製投射出滿城的「小丑」,集體向不公不義的現況宣戰,高譚市民造就出前所未有的瘋狂。
當劇情深入小丑的生世和成長過程,會明白造成他人格扭曲背後的原因,藏在冷酷外表下的柔軟心靈,被一波波殘酷現實摧殘成銅牆鐵壁,人無法選擇父母和生長環境,每一個生命來到世間都是一場未知的旅程,雖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幸運在健全的愛中成長,但一樣擁有愛與被愛的權利和追求夢想的自由。
當我們不知道別人的人生經歷過什麼,輕蔑的惡意的「訕笑」與「嘲諷」都有如鋒利的刀劍,刺入最柔軟最脆弱的心靈。
當「仇恨」和「報復」堆砌成「毀滅式的結局」,也撩撥著更多角落的黑暗面,那群瘋狂崇拜著血洗攝影棚兇手的高譚市民,是否才是最讓人感到害怕?不計一切的毀滅式結局就是叫好又叫座的最強爽度?
後續關注這部片引發的討論和點出的議題,飾演男主角的演員「瓦昆菲尼克斯」因此劇榮獲奧斯卡影帝,他的演技和氣場令人折服絕對實至名歸,在頒獎典上另類的表達方式也讓人印象深刻,不是漫威迷的我對這部電影毀滅式的收尾和英雄式的崇拜,內心充滿著不安……
或許是我不熟悉DC電影的表現手法和誇張的戲劇效果吧。
直到昨日看完「小丑2」終於解開心中的不安,這一集聚焦在事件過後的現實面,屠殺的報復行動之後終究要面對真實世界的法律,小丑以「英雄」之姿進入了監獄等待司法最終的審判。
在黑暗的牢獄中,男主角依舊要和糾纏心中的兩股力量相互拔河,卸下「小丑」的面具之後,穿上囚服的人是誰?真實的我有人崇拜嗎?
由「女神卡卡」飾演的「小丑女」的出現,以動人的歌聲將觀眾帶入主角更深層的內心世界,雖然部分以歌舞劇的方式呈現,但穿透靈魂的唱功和高水準的劇場橋段,更讓觀眾感受主角最深處的幽微與掙扎。
「我不再是一個人」加入愛情的元素更激盪出另一波高潮與雙重的瘋狂,接續著上集的結尾,高譚市民關注著成為「英雄」的小丑能免於被判刑,每一次的開庭的攻防都是全國關注的焦點,男主角也逐漸迷失在「小丑」的虛榮中無法自拔,更將每一次的出庭打造成為萬眾矚目的個人秀,看著高譚市民瘋狂崇拜他的眼神中,彷彿得到全世界的力量。
終於在一位昔日的工作夥伴的指控中,重新敲醒他內在的警鐘,眼前世界似乎只是眾人營造出的假象,他逐漸意識到大家崇拜的是「小丑」的身份,而不是扮演小丑的他,當他最後在法庭上承認自己就是那幾起命案的殺人兇手,還加碼說出親手悶死母親的罪行,法庭內一片嘩然,當場深情愛著他的「小丑女」更率先頭也不回揚長而去,市民們瘋狂叫囂指責「小丑」糟糕的表現,彷彿聽見幻鏡敲碎一地的聲音。
不願清醒的高譚市民,依舊以自己的方式強行捍衛他們所崇拜的「小丑」,在極具震撼的轟然巨響中……無聲靜默……
此時在腦海中跑出現實世界的既視感,曾經的政治明星和邪教領袖,那一群始終選擇「相信」的選民和高譚市民,畫面開始重疊…..
電影最終在一個意想不到的情節中結束,(或許是點出下一個該被好好正視的議題)停留在血淋淋的畫面聲嘶力竭的笑聲中,有一些疑問在滾動的字幕間持續,有一些醒悟在動人的經典情歌中繚繞。
然而這次觀影後,心中有回歸真實的平靜,感覺此劇很用心的點出集體崇拜破鏡後的殘局,但似乎對DC影迷來說是爽度盡失的清醒片,畢竟激情過後的夢醒時分總是萬分虛空……
但真心覺得這是一部極具寓意的超高水準大片,佩服導演和編劇的勇敢挑戰,影帝神級的演出再次震撼人心,絕對是一部值得走進戲院體會的好作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