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一出身就黏在我們身上的數字,只會增長,不會減少,無法掌控。
那麼幾歲才是年紀大呢?
社會是不是告訴我們,過了25就不配活了?
管他的社會怎麼洗腦你,我們看待年紀的方式都在自己手裡。
在一剛開學的時候,我跟學校的心理諮商師說:
「我有點擔心沒辦法融入大家。」
她回:「是因為你年紀比較大嗎?」
語氣跟表情都帶著特殊的憐憫跟同情。
我當時心想,二十幾歲在校園算是一個問題嗎?
雖然不是剛大學畢業的年紀,但過個幾年,就變的不倫不類?
推測可能這位50-60歲的諮商師,以前曾經遇過這樣的問題,畢竟以前的思想更加保守。
但這也讓我想到年紀作爲標簽,是怎麼一回事。
我很少去想它,但周圍的人一直提醒我它必須去想它。
在我跟父母說出國留學的決定時,接著我問:「阿嬤他們知道嗎?」
我媽回:「大家女兒現在都結婚,有小孩了,你嫁不出去,還去讀書,這種丟人現眼的事,誰敢講。」(我知道她愛我,我也愛她)
大學畢業我就被親戚催婚了。
朋友問近況,我提到去海外讀書。
對方的回覆是:「你現在去讀書,會不會....太老了?」
那外國人是不是比較不在乎年紀呢?
同樣在乎的。只是表現的方式可能沒有那麼直接。
大學生跟碩士生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大學生上課只帶筆電,碩士生跟這個年紀以上的人,會額外帶著紙質的筆記本跟筆。
當時班上有個男生自嘲:「我筆記都手寫。我是恐龍(I am a dinosaur)」
英文裡恐龍的意思是,年紀大,過時,已經沒有用的人。
他還沒三十歲。
這些都是我記憶裡的一些小片段,但會讓我想起的,是其他的片刻,彷彿為我帶來希望的那些人。
「你還年輕,還有很多嘗試的機會。」一個印度人對我說。
「在我是主治醫師後,決定改去法國讀商學院,家人知道後翻臉。」(30幾歲)
另外一位75歲在校園讀書的女士,她事業有成,跟丈夫同經營公司,後經喪偶,婆媳不和,兒子不再聯繫,幾次癌症,現在自己生活著。
我問:「那你之後會想轉到這行業嗎?」
「如果我那時候還活著的話。」她笑著,瀟灑的說。
她經歷了很多,每天依然元氣飽滿。
「你真是我最想活成的樣子。」我說。
我想她天生自帶皇后的氣場。
後來我才知道,她一剛開始當了二十幾年的家庭主婦,45歲被淨身出戶,沒有工作經驗,那一年她選擇從零開始,重返校園,拿到企業管理碩士。
這幾年,是她希望活到老學到老。
每天都像是她最鼎盛的時候。
擁抱自己的一切,不要有後悔的人生。
五十歲不需要像是二十歲,不需要年輕才是好的標籤,而是每個年紀都是你最好的時候。
女士跟我揮揮手,說她下課之後要去打高爾夫球。我看著她笑得燦爛的臉龐。
不是經過歲月的摧殘,滿臉風霜。
而是經過歲月的洗禮,困難的磨練,我們對自己的蛻變喝采。
二十歲有二十歲的方法,五十歲有五十歲的方法,想要做什麼,永遠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