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數與現代科學的分歧顯現在那些部分、具體造成了什麼差異?
在更前幾篇寫的,術數的特殊性,在於它潛在的將「命運」這個問題代數化:在命盤的「運算」中,有了什麼氣/星,所以命運變得「比較好」或「比較差」。
而在上一篇,可以看到機率空間對這件事下了更嚴格的定義,而所以會提出這樣的三個問題:
在這樣的靈魂三問,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知道:
雖然命理學有「代數化跟形式化的雛形」,但與現代科學終究有明顯的區分,或更具體來說,「恐怕還不能算是現代科學」。當然實際上也有人去建立具體的量化設定,當作命盤判讀的輔助,但我們也知道,當真的去量化的時候,命理學與現實的差距就會被赤裸的呈現出來。
雖然話說如此,但其實並不是要做結在「命理學不是科學,所以不用討論」,要是這樣的話,那也不用寫這麼多篇。
在這個脈絡中,需要去看到的其實是
命理學,或是其背後的舊時代自然哲學,其實是一種中間產物,而這個中間產物如何「進入下階段」,也是值得深思的。
現代的我們,其實享受的是「被足夠研究的術數體系」,但在更古老的時候,人們是從火的擺動、風聲、雲彩、骨頭燒過的裂痕尋求啟示。相對於這樣多樣,甚至可說是混亂的方法,術數系統,乃至各種占卜或巫術法術的系統化,是很明顯的「質變」——再到現代科學的從巫術淬煉而出。
而這個「質變」,就讓人不禁想到翠玉錄的「Hinc erunt adaptationes mirabiles, quarum modus est hic.(依此步驟所得,是奇蹟般的演化。)」,這整個過程就是從粗鄙中分離精細(subtile ab spisso.)的煉金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