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局理論:過譽還是低估?

2023/11/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戰略是為了明天,戰術是為了今天。" 彼得·德魯克

"戰略是為了明天,戰術是為了今天。" 彼得·德魯克

我猜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理論都有所耳聞,但我發現可能因為中文和英文翻譯的區別而導致一種不同的心態解讀,在台灣對於賽局有種要讓自己佔最大的便宜,在美國則是找出規則的方式,這個區別可能會衍生許多後續問題,主要可以用時間、彈性和視角作為討論。

對於賽局理論的定義,根據字面意思來說,在台灣是指比較勝負優劣的情勢分析技巧,在美國是指參加活動的經驗總結,這兩種想法都跟賽局理論給出的定義重疊:賽局以數學方式呈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以符號學來看,人類只能用抽象的詞語來解釋我們所看到的事物,就好比當我們描述人生時,我們無法用簡單幾句話把人生這個概念解釋完整,人生就是OOO的時候,總是會覺得除了這個OOO以外還有些什麼尚未描述,這種狀況下人們選擇用一個理想的概念來統整或是用其他符號系統來做使用,數學剛好是一個用符號來描述客觀事界的技巧,此外甚至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分解更多問題。

在我的視角來看,賽局理論藉由將現實數據擷取可以比較的部分,將局勢拆成每個人的所做出抉擇的後果,依照個人對後果的滿意程度來作評分,一個人的賽局會被歸類在機會成本,有了其他人加入也就代表你的行為會間接影響他人選擇,這種狀況下,數學利用剪粘的方式把兩人之間的選擇合併來看,添加一些合併帶來的效果讓賽局分析成了可能,只要把握好競爭者有誰、每個競爭者有甚麼選擇、選擇後競爭者的最終結果,就可以寫出各式各樣的分析策略,雖然這種賽局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互動中找出獲利最大策略,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時間

想像我們過的每天作為一張書頁,我們的一生會形成一本書,這種時間帶來連續性的概念與賽局理論只注重在一場局勢來說會簡化過多而失真,如果只有一場局勢的話還好應付,但這場局勢會一直不斷重演,你與對方都會因為之前的經驗做出新的總結,自然而然決策會改變,每次的改變會使資料變得逐漸複雜,到了第3或4場賽局,我們的大腦會因為無法處理過於複雜的局勢而選擇放棄。

彈性

由於我們是藉由數學符號來表達一種結果,難免會失真,更何況我們是在沒有實際親身體驗過這些結果,這些結果所帶來的滿意程度往往會失焦,通常會因為他人的選擇而限制自己的選擇來避免利益損失,長期下來很容易會失去自我的彈性,陷入因果沼澤,舉例來說:你可能在掙扎要選求溫飽的工作還是熱愛的工作,如果依照賽局選的話,賽局會建議你選溫飽的工作,在這個選擇做出後,腦袋會慢慢浮出一種偏執:沒辦法啊,即使我想去選熱愛的工作,但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所以我選了這個工作,以現實來看,有很多替代方案來提升你的利益,像是工作閒暇之餘研究自己的熱愛,慢慢摸索出一個可以轉換工作的時間和方案,賽局本身自帶的"代價"符號總是讓我覺得我們選A就不能選B。

視角

賽局本身"競爭"的特質,認為盡可能掠奪資源讓他人輸就可以贏得比賽,選擇自己埋頭苦幹而忽略他人的表現,生活中賽局裡對手是會一直變換,如果都是保持競爭的敵意很容易讓自己的想法無法跟他人交流,逐漸失去原本的初衷。

從這三個部分可以看出符號對我們的心態影響,我們喜歡把一些過於繁雜的事務用一個理想化的詞來包裹住,像是人們會用科學這個詞來解釋一些人們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只能過藉由不斷試驗這團如同迷霧的現象中得到模糊的想法,或者從從他人的符號系統裡借用出來,這種麻煩總是讓我們想要用一種一勞永逸的方式來結束,現實總是產生更多的問題讓我們處理,與其想著怎麼競爭中勝利,不如想著怎麼用自己的方式融入這個環境來變相解決問題會是比較好的方法。

13會員
39內容數
在滿是既定的線、面、網中,試著衝破既定、挖掘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