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初始效應 - 懂了很有趣的行動經濟學

語序?有差嗎?

假設你的手機時而自動關機,時刻提醒你已經差不多要找一個接班手機。經過SOGO百貨的時候,看到展示櫃裡面有一個你不太瞭解的新創品牌,於是好奇的你伸長脖子一看……

便宜的價格竟然有不錯的品質!

你會掉頭就走嗎?還是會繼續瞭解?如果你沒有被吸引而買下它的話,你又晃到另一家店,也是一個你不認識的牌子,大大寫着:

不錯的品質竟然有便宜的價格!

你會繼續掉頭就走,還是停下來看看?
這兩個句子會讓你有不一樣的感覺嗎?

順序好像真的有差

大人總會說命裡缺什麼,名字就會有什麼字。可「靜」可「靜」,實際不可靜。小時候的我很聒噪,一直和前後左右咬耳朵。學校裡那些沒人想參加的比賽——英文講故事、歌唱比賽、演講比賽——全都會把我的名字填上去,因此我花了很多時間背講稿。

不知道爲什麼,比賽的時候會很討厭前幾號就是厲害的人物。

但多年後才發現,這就是初始效應。如果一開始的選手表現非常優秀,評審的標準就會因爲初始效應而變得更嚴苛。這些是我十年後當評審老師的時候才懂的事情。

找工作的的時候大部分都需要面試,不管是線上還是實體面試。通常公司沒有太多的時間觀察和審視你是否適合這份工作,取代而至就會用「第一印象」和「面試你之前的那個人」作爲標準,來選擇自己的工作夥伴。

人類對於最初得到的資訊會產生一種「刻板印象」留存在心中
這個印象非常影響日後的評價。

新聞的標題、書本的書名

「震驚!知名藝人驚爆驚人內幕!」

「不可不知!最新選舉民調結果引發熱議!」

新聞標題就是新聞的開始,聳動的標題才可以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這也是初始效應,讓我們留下強烈印象。

兩個新人的故事

有兩個新入職的新人,最近接到一項重要的任務,直屬主管交辦他們倆第一次做關於產業的書面報告。

主管收到了兩個人的簡報資料——A做的資料東缺西缺,偶爾忘記填寫引用出處,而且因爲請假遲了一天才寄出資料;B做的資料沒有錯字,淺顯易懂,準時繳交。

這種情況下,主管下一次遇到類似任務時,可能會把任務交給B。如果有升遷機會,B的表現也很可能會讓他優先被考慮。

即使A只是那時候狀態不好,後續也需要花很久時間才能覆蓋那份「資料東缺西缺,偶爾忘記填寫引用出處,而且因爲請假遲了一天才寄出資料」的印象。

當然,如果是遇到不守勞基法的慣老闆,遇到我們就想躺平的環境,不管是對家人還是對老闆也都可以好好利用這個初始效應,讓大家覺得我們平庸,悶聲吃三碗!

留到最後的嚴肅定義

「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是指人們對於最初接觸到的資訊或印象會產生較強的記憶或影響。在日常生活中,這個效應通常體現在面試、第一次見面或是新任務開始時的表現。最早的印象往往會影響對一個人的長期評價,這就是為什麼「初次印象很重要」的說法如此流行。

用在教育心理學的「初始效應」,出自維基百科。

學習一連串有序列關係的項目時,排列在最初的學習材料較容易記憶,因此在課程早期宜呈現前導組織及關鍵組織概念。當採取自由回憶的方式測驗記憶內容時,最先出現的項目已經送入長期記憶所以較易被回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