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螢火蟲之墓》餘生之時,也奮力地閃著光

近期《螢火蟲之墓》登上串流平台,勾起許多人記憶中的水果糖,還記得第一次看這部動畫,是國小時候,父母買了錄影帶讓我在小時候反覆地看了這部動畫,每次看到節子死掉時還是會哭泣,對於小生命的離世感到鼻酸,但也僅止於此,10歲的我的世界裡,還沒有現實的殘酷,還沒有見過生離死別,亦沒有體會過人生的無常與嘆息。直到長大後的現在,重新再看一次,才看懂了高畑勳從第一個鏡頭開始的安排,才感受到最悲傷的不是死亡,而是被現實壓著打無力翻身的無奈。那些小時候看不懂的畫面與情節,現在的我恍然大悟,這部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本就是訴說著悲劇,只是沒想到,導演每一個畫面與細節的安排,都透過戰火下小人物的故事警惕著我們,悲劇不會只在戰爭發生,清太與節子的遭遇,那些生命的轉折,都是你我的日常。

以前看這部電影只專注在兄妹兩人戰爭中所發生的事情,直到劇情尾聲節子死去讓我哭泣,沒想到長大後直接讓我鼻酸的是在片頭:在車站中餓死的清太,站務員從其身上掏出水果糖罐,隨手扔在草叢,節子的骨灰撒出,隨後畫面出現節子的靈魂,節子望著車站裡死去的哥哥,本能地想跑上前,但肩膀被另一雙大手按住,回頭看,是哥哥的靈魂。

因為知道故事的結局,看到這幕直接哭。清太直到死前都還想著妹妹,還把相依為命的妹妹骨灰帶在身上,妹妹也始終喜愛、尊敬著哥哥,死亡雖然難過,但死後他們終於重新聚首,沒有飢餓,沒有孤獨,不再受苦。原來以前我根本沒看懂這部電影是用倒敘法的方式述說,兄妹倆的靈魂登上回憶列車,帶我們重現生命最後幾個月。

孤獨,是現在這部電影最觸動我淚腺的原因,那年他才14歲,也還是個孩子,帶著妹妹,獨自承受著媽媽過世的難過,他沒有哭;與阿姨不睦搬出親戚家獨自生活,他沒有哭;原本過著優渥的海軍家屬生活,後來在河畔防空洞過著簡陋原始生活,他沒有哭;但看著4歲的妹妹埋葬螢火蟲,輕描淡寫地說媽媽也在墳墓裡吧!他淚崩了。長大就是這樣啊,為了不讓所愛之人傷心,盡可能地以善意謊言保護,那是愛,但現實總有保護傘到不了的地方,我們每個人也都是這樣,在經歷了什麼之後一夜長大。

以前覺得親戚阿姨像後母一樣刻薄,只願給兄妹喝湯,把米飯給自己親生子女,還把他母親的遺物拿去換米,或動不動就斥責清太無所事事,果然有媽的孩子像個寶。現在則完全能理解並認同阿姨的行為,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自己都很難吃飽還收留兩名孩子也算是仁至義盡,甚至會覺得清太不懂事,怎麼就不出去找工作做,這樣阿姨也不會不給他們飯吃或數落他們,可能也不會導致最後兄妹餓死的悲劇。但換個角度想,清太當時也是個孩子,甚至是個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他也盡了他最大的努力,用他的方式帶著妹妹好好生活。沒有誰對誰錯,大家都在那個時空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活下去。

生活很苦,但清太還能帶著妹妹奔跑在海邊,還能在田間抓螢火蟲,彈琴唱著歌,這也是珍貴的能力啊,在那些短暫的幾個片刻中,他們的笑容是真實的,要在困境裡笑出來是需要多大的韌性。在缺乏糧食的情況下,其他人家的孩子偶然嘻笑打鬧到河邊,看到了兄妹倆的住所,嫌棄又嘲笑地說著怎麼有人吃青蛙乾、把磨碎的豆子當米、河邊撈起的小貝殼,最後說著這裡是鬼屋笑著跑開。這樣鮮明的對比,這些無憂無慮的孩子怎麼能理解孤兒獨自生活的處境,更加凸顯兄妹倆的悲劇人生。在快要餓死的情況下,清太開始在空襲來臨時闖空門、偷食物,讓我們看到了人們在現實逼迫下不得以拿生命來賭的無助與無奈。

最後,清太仍舊孤獨的自己面對父親的戰死、妹妹的死亡,妹妹離開後,他就真的只剩下自己一人了,必須親手火葬妹妹無疑是最殘忍的事情…。戰後年輕女孩們愉悅地來到河畔遠眺鄉間風光,河畔就是兄妹倆住過的防空洞,有誰會知道兩個生命在此消逝的短暫人生呢?人終究是要群體生活的,盡可能地與社會保持連結,群體之下的資源還是較完善,存活機會較高,這是我看完電影後認清的現實,而身邊有所愛之人相伴的日子,就是最美好的幸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換個地方生活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