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讀者 Auther,幫我引薦一位 Podcast 主持人。
讀者說,他因為讀到我寫的內容、因為我的產量而認識我。
所以,Auther 推薦我上 Podcast 受訪。
但在訪談過程,主持人只用短短幾句話,就讓我見識到內容管理瞬間「被升級」的強大威力。
主持人用的,是「台積電級」的內容管理。
因為他真的當過台積電高階主管。
他叫 郝旭烈 Caesar、郝哥。
郝哥說:新手經營短影音「亂發」就對了。
他上完 Lion 老獅說的短影音課程,剛開始每支素材要做 20 分鐘。
但他的上片策略是重複步驟、重複剪輯、重複配樂。
每支影片音樂都套《卡農》。
練到現在,他只要 5 分鐘就能搞定一支短影音。
新手不用去選哪個配樂好。流程越簡單,才越好。
重點,是要趕快把內容上傳、開始產出才對。
這種暴力增產的心法,讓他練就比別人更強的製片力和出片速度。
郝哥打開一組 Momo 買來的小型錄音器,是胸針型的大小。
他說:「我現在馬上測,你就知道了。」
我們隨口講兩句話,然後用他的手機擴音、現場回播。
出來的聲音很乾淨,分不出有什麼異常。
我提問:「欸等下,所以 Podcaster 都在用的大支麥克風,其實能省掉?」
對、沒錯。
郝哥教我,人的習慣是很可怕的東西。
因為你看到大家都在用大支麥克風,你就會去買大支麥克風。
然後,你就不會改了。你「不知道」可以考慮把這流程刪除。
有流程的地方,就會有出錯的地方。
郝哥的內容策略,是把可能出錯的流程精簡。
錄 Podcast 很麻煩、花時間?
你學別人跑錄音室、弄剪輯、架麥克風,做一支節目搞超久。
但你也能趁心理「覺得麻煩」的機制還沒開始,就把內容錄完。
郝哥推薦我王永福、福哥的《簡報的技術》課程。
因為講師深厚的功力,讓郝哥學到很多。
福哥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絕不回頭看簡報。
為了不看簡報,他把簡報內容準備到爛熟;
為了不看簡報,他花好幾個月的時間準備一場演講。
但郝哥學完了之後,又問了一個問題:投影片是必要的嗎?
觀眾看簡報的時候,必定不會看著講者;
觀眾看講者的時候,必定不會看簡報。
所以,簡報雖然是助力,卻也是阻力。
有天郝哥到台積電演講,卻忘了公司裡,電子設備是不能進去的。
在失去檔案之下,他只好憑記憶「盲講」。
講完之後發現,簡報真的只是選配。
(延伸閱讀:學校教錯的 7 種寫作規則)
從此之後,只要是 2 小時左右的短講,郝哥就不用簡報。
在演講時,講師本人就是產品。觀眾只要注意產品就夠了。
「欸欸,可是,賈伯斯明明也用簡報啊!」我問。
郝哥說:你得思考,為什麼他要用?
那是因為,賈伯斯的演說需要視覺的衝擊。
但你不用。
人的「習慣」是很可怕的東西。
你看著別人用簡報,你也跟著用;
但你沒有想過:何時要用、何時不用。
有流程的地方,就有出錯的地方。
搞簡報的話,你就要搞定場地、螢幕、接頭、確保檔案相容。
不弄簡報的話,你就可以從此不弄簡報。
學完技術、進一步精進之後,郝哥連投影片都「簡掉」了。
郝哥的 Podcast 很特別:沒訪綱、輕鬆純聊天。
刪掉錄音室,刪掉大支麥克風,刪掉訪問大綱⋯⋯
我錄節目真的就是本人到場、和他聊天而已。
郝哥說:你不弄訪綱的話,那你做節目就從此不用再準備訪綱。
剪輯也是同樣道理:剪輯,真的是必要的嗎?
你不剪的話,那你做節目就從此不⋯⋯
「欸不對啊,萬一來賓講話超卡怎辦?」我又詢問。
郝哥說:「那就讓他卡啊。講話卡住頂好的,好真實!」
發行 Podcast,就是要讓你在「剪輯好麻煩」的心理機制還沒啟動之前,就把內容產出。
(延伸閱讀:文字的速度感)
城邦出版社執行長說:作品暢銷的重點有三個 ——
內容,內容,內容。
短影音的重點是「內容」,
關鍵字排名的重點是「內容」,
Podcast 的重點,也是「內容」。
只要內容好,那麼額外的形式、流程、剪輯、配樂,都能簡化。
如果講的東西好,手機隨手一拍,錄完就能出片了。
但簡化不是瞎簡化,而是極致簡化。
郝哥讓我學會的心法,是透過「極簡」來強制創作者「高效」。
沒訪綱,你就要現場問得出精準、流暢的問題。
沒簡報,你就要會說故事、讓觀眾眼神聚焦在你身上。
短影音連發,就表示你在反覆操作的過程中,也把流程都弄熟了。
當內容產線順暢到日更 Podcast、隨更短影音,創作者就變強了。
除了經營短影音、Podcast、社群發文⋯⋯郝哥還順便出了一本書。
這本書叫《致富覺察》,目前在博客來暢銷榜。
郝哥說:我現在寫作都用講的、用語音辨識打筆記,不手寫了。
自從練習「講話寫作」之後,說話咬字更清晰、贅字也沒了。
把鍵盤給簡掉之後,創作者也隨著極簡的流程高速進步。
寫作、訪談、演講,三位一體。
郝哥翻開手機裡一篇篇的「筆記資料夾」給我看。
他說:整本書就裝在這裡。是高效簡化、口語化的好讀文字。
這裡,是我們剛剛錄好的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