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中東的新秩序

以色列在遭遇哈瑪斯襲擊後,大舉向加薩走廊進軍,全力殲滅哈瑪斯,隨後還狙殺在伊朗的哈瑪斯領導人。正當全世界以為以色列的報復行動已經結束時,以色列卻策動呼叫器爆炸案,瓦解宿敵真主黨的指揮系統,再以精確轟炸的方式,斬首黎巴嫩真主黨的領導階層,隨後更揮軍北上,進入黎南地區。眾所皆知,與伊朗同屬什葉派的真主黨,是由伊朗所一手扶植起來的,但在以色列大軍壓鏡的情勢下,伊朗雖揚言要嚴厲報復,並以大批彈道飛彈與火箭彈襲擊以色列,但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阻止以色列的在黎南地區的軍事行動。

那為什麼以色列此次的態度如此強硬,雖然哈瑪斯的血腥襲擊,的確引起以色列的舉國公憤,但中東地區的零星戰事,也非一朝一夕了。雙方互相報復攻擊,已持續多年,沒有一次像這樣,引起以色列的全面進軍,畢竟哈瑪斯的襲擊,雖然慘無人道,但並不是大規模的戰爭。而真主黨雖然在當時聲援哈瑪斯,並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卻沒有發動地面入侵,因此以色列的強烈反應,的確是違背常理。而最特別的是美國的態度,雖然一方面支持以色列,並全力調停,避免危機繼續擴大,卻推說以色列所發動的一連串攻擊,美國在事前並不知情,而在事後也沒有為此懲罰以色列。

伊朗扶持的真主黨,是目前黎巴嫩各派系中,唯一保有武裝部隊的組織。

伊朗扶持的真主黨,是目前黎巴嫩各派系中,唯一保有武裝部隊的組織。


或許可以這麼說,即使美國在事前真的不知情,那在事後也是以默許的態度,讓以色列繼續出兵。那為什麼美國會一改過去的態度,放任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這背後頗耐人尋味。畢竟過去美國雖然是以色列背後最大的支持者,但為了確保中東地區的情勢不要失控,通常也會一手限制以色列,避免阿拉伯國家被激怒後群起報復,釀成大戰。這可能的原因,目前眾說紛紜,有分析師認為,拜登由於年邁無法連任,目前正處於看守政府的狀態,形同跛腳,因此以色列不理會拜登政府的調停。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認為拜登因為即將下台,無連任的壓力,所以是定放手一搏,以成就自己在中東問題上的歷史定位。

但最有可能的原因,應該還是與俄烏戰爭有關,畢竟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陷入泥淖,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無法再分心介入國際問題。因此許多過去維持脆弱平衡的地區,情勢已出現改變。這最好的例子是亞塞拜登與亞美尼亞的領土爭端,過去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而俄羅斯支持亞美尼亞,而形成僵局。俄羅斯甚至還以維和為名,派駐部隊在亞美尼亞境內,讓亞塞拜登暫時不敢輕舉妄動,即使之前兩國已爆發過多次衝突,仍然無法打破局勢。但在俄羅斯攻烏不順後,亞塞拜然已經出兵奪回爭議領土,亞美尼亞也無力阻止,甚至轉而尋求與美國改善關係,就說明俄羅斯勢力的衰退,已影響到外高加索地區的平衡。

同樣的這種情況,當然也會出現在中東地區,過去俄羅斯積極介入敘利亞內戰,並取得成功,把美國勢力逼出敘利亞,並取得地中海東岸的重要海空軍基地,這也讓土耳其與伊朗,在俄烏戰爭之前,選擇更傾向俄羅斯,以化解美國的壓力。但現在俄羅斯的國力大幅衰退,恐怕已很難繼續維持在中東的勢力,再加上伊朗在俄烏戰爭中積極支援俄羅斯,提供武器彈藥與經濟支援,這無疑會受到美國的制裁。這些原因都直接或間接導致了目前的情況,美國雖然加派部隊到中東,卻未積極阻止以色列,反而坐看中東情勢會如何發展。

伊朗雖然態度非常強硬,在以色列狙殺哈瑪斯領導人與攻擊真主黨時,都採取了報復攻擊,卻無意升級成全面戰爭。這背後的原因,應該是伊朗政府的高層也明白,俄羅斯已大不如前,能給予的支援很有限,伊朗獨自掀起一場戰爭,恐怕沒有什麼勝算,更可能讓國內情勢更加動盪,導致政權不穩。而且照理說,俄羅斯無力繼續協助敘利亞的阿塞得政權,有可能導致敘利亞的內戰再起,只是美國的注意力早就從中東,轉移到了印太地區,因為石油已不再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晶片才是。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上,有供應關鍵原料的日本、生產製造的南韓與台灣,才是未來的重中之中。

甚至可以這麼說,美國計畫進一步撤離歐洲,已經是無庸置疑的事,雖然有一些歐洲智庫學者,悲觀的預測,俄羅斯有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攻擊北約成員國,歐洲國家必需以烏克蘭為前車之鑑。不過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損失的部隊,最少需要十餘年的時間才有辦法重建,至於整個國家的耗損,更是難以計數,真的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再發動另一場戰爭,攻打北約成員國嗎?而且未被併吞的烏克蘭,已經與俄羅斯種下世仇,勢必成為俄羅斯的心腹之患,北約國家也都大舉提升國防經費,採購新型武器。這都讓美國能減輕協防歐洲的責任,削減駐歐美軍的員額,並將心力轉移到西太平洋來。

所以美國將戰略重心轉移到西太平洋的速度,恐怕會變的更快,不論接下來由民主黨的賀錦麗或共和黨的川普當選,都不會改變這樣的情勢。至於中東地區接下來會變成什麼樣子,應該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不同。過去很多反美的左翼運動人士認為,只要美國的勢力離開中東,不再爭奪石油的利益,中東就會走向和平,但現在美國開始放手,石油的重要性也逐步下滑,中東仍然沒有見到和平的曙光,反而更為血腥。只能說這個地區的宗族、教派、歷史恩怨,遠在發現石油與西方強權入侵前就已存在,認為只要這兩個因素消失,就能迎來和平的人,是故意對這個地區的歷史,視而不見。

當強權隕落,過去的平衡被打破,周邊地區的舊秩序也會瓦解,不過西太平洋的局勢可能比中東要稍微穩定一點,因為在蘇聯解體後,中國已經趁機填補了這個地區的權力真空,俄羅斯在印太地區的角色早已不那麼重要。印太地區未來的情勢會如何發展,還要等待中美之間的角力結果,才能見分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