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益生菌菌種並不是多就好,看複方益生菌的優缺點

益生菌產品不像魚油、葉黃素、維他命C…等保健食品可以簡單從營養素含量來去判斷一款產品的好壞。挑選好的一款益生菌還包含菌株功效研究、活菌數、還有「菌種」。

許多消費者往往會被「菌種多元」這一個特色吸引,認為菌種多,才能幫助腸道建立多元的好菌菌叢,但事實上並非完全正確。


益生菌菌種、菌株概念

比較早期在挑選益生菌時,我們大多只會看益生菌菌種,比較常見的包含嗜酸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動物雙歧桿菌、比菲德氏菌...等。我們常會以一個菌種來判斷一款產品是否有特定功效,如:調整體質吃副乾酪乳桿菌、保養腸道吃比菲德氏菌。

然而,越來越多新的研究打破這個說法。

這些研究指出:以益生菌菌株個體存在極大的特異性,也就是說就算隸屬於同個菌種、不同菌株,功效可能差了十萬八千里,光從一個菌種名稱沒辦法達判斷任何功效。

最常看到的例子為: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1。

兩者皆屬於Lactobacillus rhamnosus(鼠李糖乳桿菌)菌種,菌株名稱分別為GG、GR-1,兩者的功效作用就存在差異。

前者(GG菌株)有許多與腸道、調整體質相關研究,後者(GR-1菌株)則較多私密處保養的研究文獻。兩者的作用領域完全不同。

因此,越來越多產品會標示出他們擁有的優勢菌株名稱,消費者也能透過這個菌株名稱來去查詢產品的實際功效。

益生菌產品中並非每一菌株都有經過研究證實

在市售的益生菌產品中,許多配方並非所有菌株都有充分的功效研究,常常會摻入一些研究不夠充分的菌株。

舉例來說,下圖是一款益生菌的菌株配方,這支產品總共放了18種不同的菌,但實際上功效菌株只有2隻,其他皆為不知名的菌。

益生菌產品菌種範例

當然也會遇到比較佛心的廠商,配方中放的所有菌株幾乎都有經過研究,但高規格的菌株配方往往也會反映在價格上。

那這跟菌種多寡有什麼關係?

適當的菌種數量有助於維持腸道菌叢多元特性並兼顧功效

適當的菌種數量有助於維持腸道菌叢的多樣性,同時兼顧其功效。
目前國外的功效研究多集中於單一菌株,也有一些研究使用含2至4種菌株的益生菌組合物,並搭配益生元使用。

為了維持產品的功效與品質,大多數領有藥品許可證的益生菌產品(經過一定程度的臨床研究以證明其安全性與有效性)所使用的菌株配方通常也僅包含1至3種菌株。

菌種過多會互相競爭

若添加過多菌種,菌種彼此會互相競爭,影響到原本主要功效菌株的定殖狀況,而這會直接導致該有的功效出不來。

以上面第一款產品的配方來說,主要的功效菌看起來是​​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28 (腸胃保健作用)與Lactobacillus paracasei BRAP01(調整體質作用),但因為腸道一次能定殖的數量有限,其他的16種菌會與這兩隻功效菌競爭定殖空間,一旦功效菌株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定殖的數量不夠,就會達不到原本該有的作用。

一般來說,成分中放超過10種菌種,就會被視為過多。


參考資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