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周杰倫,我跟很多人一樣都可以輕鬆講出一段回憶,像是高中時期中午用餐時總會有同學帶著周杰倫的MV在教室電視上撥放。有次家政課的時候,同學還模仿周杰倫的紅色大帽T風格走秀,全班都笑翻。大學時期在夜唱和辦營隊時則是會來上幾首周式情歌。另外每次聽到新歌,我都會先讓旋律在腦海中盤旋,不急著點開歌詞,讓音符在腦中跳躍之後再搭配歌詞品嘗另一種美。
最近,聽到周杰倫要在台北大巨蛋辦演唱會,我當然也跟一堆粉絲一樣摩拳擦掌,準備搶票!結果,不出意外的……沒搶到
看到票被秒殺沒多久,新聞上就冒出黃牛票的報導,身邊的朋友和網友紛紛開始喊「實名制」!我也忍不住好奇:站在主辦方的立場,為何不採用實名制售票呢?
不妨把演唱會當成一個產品交付到顧客手中的過程,我們從 QCDS(品質、成本、交期、服務)四個面向來看其有無實名制的影響。
品質方面,不論是否實名制,都不會對演唱會本身(燈光、音響、氣氛、表演流暢度等)有太大影響。這一點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成本上,實名制卻影響大得多,包括以下幾點:
實名制也影響入場順暢度。按前面的計算,若開放42窗口且需在19:30前入場,觀眾得17:30就開始排隊,這意味著下班後僅有半小時就得抵達大巨蛋。若再碰上下雨或周五下班大塞車,進場時間必然延後,開場還有觀眾在外等候,主辦方的壓力可想而知。
又或者開場前1小時仍有2.3萬人排隊,42窗口只能處理1.5萬人,那剩下的8千人就會延遲到演唱會開始後50分鐘才能進場。這樣不僅影響流暢度,歌迷的體驗也會大打折扣。實際上有下面案例,僅2千個實名座位已經如此,若是一場3萬人的演唱會....。
演唱會體驗的好壞直接影響觀眾的滿意度。
實名制驗票拉長入場時間,並且在驗票時遇到各種突發狀況(如下新聞截圖)。一場3萬人的演唱會,若有1%的觀眾出狀況,就意味著300人卡在門口,每個窗口平均要處理7件意外,後面等著入場的歌迷火氣只會更大。這種情況就像刷票出站,前面的人一卡住,後面的人越來越焦躁,這對演唱會的整體體驗無疑是很大的打擊。
看完以上分析,實名制雖然看似公平,但它不僅增加了主辦方的成本、拉長入場時間,甚至對遏止黃牛也未必有效。更讓人佩服的是,仍有主辦單位勇於承擔這些負擔,只為保障歌迷的公平體驗,真心值得掌聲!畢竟,演唱會的消費體驗不只是觀賞表演,更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希望觀眾在享受演出時,也能理解主辦方的一片苦心。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