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的颱風天隨筆|如果我跟個案經歷同一本書、同一首歌、同一部電影

心理師的颱風天隨筆|如果我跟個案經歷同一本書、同一首歌、同一部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OMG又是颱風假,無語問蒼天。


原先和個案約了視訊(想讓大家舒服地在家會談,也免去改期、延後的麻煩),但捷運停駛的消息替我決定了今天的行程:妳給我待在家。


寫信向個案說明、致歉後,懷著對踢公北感到委屈無奈的心情(多希望可以依照原定計劃...)慢慢拾起小日子,做些能讓心情整齊乾淨的事。


圖/動畫《DAN DA DAN》的 ED | TAIDADA by ZUTOMAYO



很自然地,我又想拿起平板看但丁《神曲》😂(緣由還請參考上一篇文章:心理師的颱風天隨筆之躺平奧義),在一山還有一山低的邏輯裡自我安慰。Sorry但丁。

raw-image

圖/畫作《Dante and the Three Kingdoms》by Domenico di Michelino


要翻頁時,想起自己有時會和個案完食同一本書,或者同一首歌、同一部電影。沒人規定必須如此,但出於好奇和在意,只要時間許可我都樂在其中。除了在內心表達對個案思想情感的敬意,也因為這種體驗總是帶給我驚喜和感悟,不管是對於作品本身、還是對「這個人」的各種可能性。Suddenly, the world's wide open.


聽到個案的故事時,那些喜怒哀樂通常已成往事(雖說還有正在進行的煩惱),是我無緣參與的歷史。但如果我們經歷同一本書、同一首歌、同一部電影,好像就能在某個維度上並肩而行,說不定心可以更加靠近,或相反地——會發現彼此視角差異極大,而我對這個人還能有更多理解。這不是很美好嗎?🍀


轉頭看看外面風雨交加,還想起,幾年前曾有位個案把他的文章集結成小冊,有模有樣的印製成小書分送給幾個人。遞上來時語氣淡淡的,但我隱約感覺像一種託付。等到終於有空翻閱時,「哇...還有注釋...噢噢人物...」,恍然證實我是文中的一個角色,以代號稱呼。雖然字裡行間仍是一貫的淡淡風格,我卻確實行走在他的記憶中,曾與他並肩同行。

我覺得人真的就像一本書,有許多章節、濃淡不一的文字,有的卡滿書籤、折耳,有的還存在撕裂某幾頁的痕跡。


有時共同經歷的是旋律與歌詞,甚至是更抽象的電影畫面,那些急於傳達卻無以名狀的心情,如何都描繪不好的語句,突然之間有了顏色。


raw-image

圖/電影《Carol》,跟個案的分享無關


這世界有各種藝術創作真是太好了啊🍀


這些經驗讓我越來越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無法只是靠言語“達成共識”,應該包含更豐富的情感、聲音、移動、顏色。


還是那個感想:

「感受和經驗的事情,語意和邏輯無法回答(遙,2022)」。



謝遙臨床心理師目前於初色心理治療所執業,若需預約心理諮商請至此:https://reurl.cc/pv4GRl


avatar-img
謝遙臨床心理師
14會員
21內容數
臨床心理師aka毛線球梳理師,電影/書/劇/動漫的心理學分析熱忱者。NTU臨床心理學碩士,專長為兒青、成人及神經心理學;醫院與大學專任工作之後,進入社區服務民眾。 心理困擾像糾結的毛線球,牽牽絆絆、難分難捨。當看見絲絮/思緒裡頭的感受、需求、渴望、思考、意義,更加了解自己時,便有力量編織新的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謝遙臨床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第一次接觸John Coltrane的音樂,是受到日本爵士樂動畫電影《Blue Giant》影響。比起令男主角宮本大醉心的“Impressions”,我更傾心John Coltrane擔任薩克斯風手的“In A Sentimental Mood”
一邊聽這首曲,一邊聊聊音樂和心情吧。 發這篇文的當下,我居住的城市夜越來越深。
圖/《葬送的芙莉蓮》動畫 在寫這篇文之前,我的方格子已經休耕3個月,這荒煙蔓草的程度...方格子官方陸續寄email來「關心一下」失格的作者,循循善誘數次未果後,還給了我「魔法師」的頭銜(大笑)。 颱風前夕,突然覺得在那些包含完整架
第一次接觸John Coltrane的音樂,是受到日本爵士樂動畫電影《Blue Giant》影響。比起令男主角宮本大醉心的“Impressions”,我更傾心John Coltrane擔任薩克斯風手的“In A Sentimental Mood”
一邊聽這首曲,一邊聊聊音樂和心情吧。 發這篇文的當下,我居住的城市夜越來越深。
圖/《葬送的芙莉蓮》動畫 在寫這篇文之前,我的方格子已經休耕3個月,這荒煙蔓草的程度...方格子官方陸續寄email來「關心一下」失格的作者,循循善誘數次未果後,還給了我「魔法師」的頭銜(大笑)。 颱風前夕,突然覺得在那些包含完整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