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的東西

無用的東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篇閱讀感言,是我閒暇重看遊戲 「憤怒電玩宅幾集之後,覺得有趣,想到前年看媒體人范琪斐所著《買槍、養馬、呼大麻》的「沒有用的東西」一文寫的,可能要先聲明我並沒有很想幫她打書,我也不認同她的部份言論,只不過這些素材讓我想寫下一些東西。

註:憤怒電玩宅,名James Rolfe,經營風趣吐槽遊戲的影片頻道,一些部落客如「好色龍」有幫忙上字幕分享,我覺得很下飯(如果不會嗆到的話)。

沒有用(useless)的東西,也有用武之地

該文章是范對美國《燃燒人活動》(1986年開始在內華達州年年舉辦的藝術型祭典)的觀察,我覺得這個活動如其所言,展現美國人對「無用」的寬容,簡單說就是為證明藝術可無用,於不違反普世價值的前提,在海邊燒個木頭假人秀,1986年時假人還是兩公尺,2014年變成十層樓高,越辦越大,這樣的活動門票三百多美金約一萬台幣,為燒假人還要造假人,需要呼朋引伴完成,於是各種市集也加入,且原則是不接受企業贊助稀釋立場色彩。

范以看似無用的小物為開頭,點到「事物要以越多功能越好還是越專精越好?」然而此處重點在文化差異,美國人其實不會有前述問題,若換我功利點講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有用,但再換層表達可能是「一定要有用嗎?」。文章最後談「神明電話亭」,採訪當是「與神對話」的有趣過程,原來這位透過隔間的「神」是奧勒岡某體育用品店店員,至此傳達出一種感動,服務的過程有吐槽有訴苦有垃圾話,凝聚出某些好意,我會閃過念頭:他們怎麼敢這樣放縱?如果失控呢?但就是這樣寬容的自信與容錯形塑其強健群體

憤怒電玩宅

AVGN近期的作品流量下滑,跟AI、短影音爆炸式增長不無關係,最近幾期甚至有談到人工智慧,某方面代表他還是憑本意創作,儘管我們都在長大,其內容比例上也難登大雅之堂(他的糞作文案充滿下痢之詞),但跟網紅分析超級英雄糞作卻受歡迎類似,世界上總有靈魂能從泥土中挖掘出黃金精神,再舉例如AVGN對任天堂Earthbound的介紹集,都會讓我為其熱情和遊戲故事、說故事人含義感動不已,撇開這些,他連古時候的遊戲機Atari、液晶電子遊戲手錶......都有做過介紹,而且看著還都很好玩,我有時看完當天疲憊壓力都隨之一掃而空,側面證明前段記者的觀察。

結語:衝突或者更廣義的無用

最後我嚴肅或認真一點檢視目前為止的社會脈絡,無用的定義是什麼呢?誰來定義有用無用?又或者你想要把問號放在哪?在聚焦的當下創意或衝突都可以無用也都可以有用,在這個宇宙是有用,在另一個宇宙是無用,端看出發點與切入點,我假設地極端地退一萬步來說,國會或議場的衝突矛盾也是一種無用,差別是等級還沒上升到雷射槍,「消亡感」與世界某一端的爭鬥暫且不談,你我自己心中就有衝突,每天掙扎起床、糾結午餐選擇......最後在選票紙蓋下印章,除了選擇以外,至此我拿《槍砲、病菌、鋼鐵》書中主旨之一作結,從部落、城邦到國家,人事物形形色色,衝突也形形色色,但讓人站穩腳步與強健發展的,是容許多元與接納衝突的大度,對目前的我而言,訊息都可以協助我判斷未來的選擇,大部份矛盾都能協助凝聚結果,希望此篇無用論也能協助凝聚讀者的意義。

內容總結
買槍、養馬、呼大麻
3
/5
avatar-img
YJ的沙龍
61會員
131內容數
此分類以觀看影集感覺與觀點為主,希望能滿足一點看官的欣賞或吐槽欲,歡迎踩在矮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J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篇與二二八和平紀念日有關的感言我在今天發文,大概是因為有感臺灣意識抬頭不少,對此我是樂觀的,不是因為川普造就的疑美論或海底電纜斷裂造成的恐中感,而是認為目前為止距離《福田村事件》那樣的國族主義所致的社會悲劇,臺灣其實做的很好,你可以說我感覺良好、證據不足,但我必須要指出,政治這種事,實是誰
4/5亡國感的逆襲
《好的論述》我去年讀到這本2022年的書,但最近有感它宣講概念之重要性比以往更甚,作者徐輔賢是韓裔澳大利亞記者,曾兩度獲得世界辯論大賽冠軍,將「辯論」融入生活幾乎半輩子的實績傲人。作者以他成長經歷與辯論賽結合為基底,講述辯論可以如何運用於思考使生活增益,為什麼我會認為其重要性更甚呢?還是因為社群。
4/5哈佛大學的思辯溝通術
「羞恥」概念類似今年腦筋急轉彎2的新情緒「阿羞」,不過本書更多是指Shame,動畫中心角色是Embarrassment(難為情),雖然用詞不同,但本書用譜系或家族來解釋,意即羞恥是一系列的情緒,難為情也包含在內。以小型社會為單位、部落為群,人類演化出體驗羞恥的能力
4/5良性羞恥
本篇與二二八和平紀念日有關的感言我在今天發文,大概是因為有感臺灣意識抬頭不少,對此我是樂觀的,不是因為川普造就的疑美論或海底電纜斷裂造成的恐中感,而是認為目前為止距離《福田村事件》那樣的國族主義所致的社會悲劇,臺灣其實做的很好,你可以說我感覺良好、證據不足,但我必須要指出,政治這種事,實是誰
4/5亡國感的逆襲
《好的論述》我去年讀到這本2022年的書,但最近有感它宣講概念之重要性比以往更甚,作者徐輔賢是韓裔澳大利亞記者,曾兩度獲得世界辯論大賽冠軍,將「辯論」融入生活幾乎半輩子的實績傲人。作者以他成長經歷與辯論賽結合為基底,講述辯論可以如何運用於思考使生活增益,為什麼我會認為其重要性更甚呢?還是因為社群。
4/5哈佛大學的思辯溝通術
「羞恥」概念類似今年腦筋急轉彎2的新情緒「阿羞」,不過本書更多是指Shame,動畫中心角色是Embarrassment(難為情),雖然用詞不同,但本書用譜系或家族來解釋,意即羞恥是一系列的情緒,難為情也包含在內。以小型社會為單位、部落為群,人類演化出體驗羞恥的能力
4/5良性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