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獅子山下煙雲(二十八) 香江生活花絮

香港的冬季有點像台北,偶有濕冷的時候,比較多的是亞熱帶型的“暖冬” 感覺。只是,由於和大陸接壤,經常會有北方的寒流直接南下,氣溫就會驟降,變得冷冽刺骨,不像海島型的台灣,大多時候,氣溫受到海洋溫暖海水的調節。

又濕又凍的冬日,最好打發的就是來頓熱呼呼的「打邊爐」或是重口味的「雞煲」,這是跟幾個星期前才認識的台灣鄰居打聽來的。「打邊爐」, 旺角一帶有幾家可以選。但是,我們選擇再多走幾步路,到「油麻地」彌敦道上一家有名的「雞煲」,享受濃冬最佳美食。

我們在香港的生活,就短短幾個月,很多生活上的瑣事還在陸續適應當中。要完全融入當地的生活,最有效的,就是使用當地的語言和本地人溝通。當然,對我家人而言,這根本就不可能。我們的粵語程度還非常低,日常的街市買東西,溝通的內容,九成以上還是使用中文。

這裡須要修正,「中文」,在香港指的是廣東話,這情況和海外知名華埠美國的舊金山,和澳洲墨爾本是一樣的。由於近百年來,移居紐澳英美等西方國家,主要都是廣東話族群,華人通用的中文就是廣東話。因此,移居香港的初期階段,我們主要還是說國語。這麼一來,我們經常會被誤認為是大陸內地過去的。

我的鄰居雖然定居香港已經超過三十年了,可能生意大都在內地,經常穿梭兩邊,他的粵語還是帶著濃濃的閩南語腔調。曾經有一次,他獨自在附近公園到處溜達,悠哉閒逛,沒想到遇上兩個徒步巡邏的「差人」,可能看他無故逗留某處,東張西望,「行跡可疑」,就被攔下盤問。

可能他身材清瘦,也有些大病之後的憔悴感,更引起警察的注意。當年合法移居香港的大陸人士還不太多,但是社會上似乎有為數不少的非法移民,多數來自內地,和一些來自越南。相信常看港片的觀眾一定發現,電影裡經常有警察在路上詢問路人,並要求出示身份證的橋段。這是真的,而且,就發生在我們的鄰居身上。

可能是他的外表關係,再加上並不純熟的廣東話,最糟糕的,他當天沒有帶身份證,也說不清他家的地址或是電話號碼,警察就把他帶回警局留置了。這有點搞笑,一個企業家,就因為這些身份的可疑跡象,就被帶回警局繼續調查。我猜,這是先前港英殖民地政府嚴控市民的遺風

他在警局折騰了幾個鐘頭,才由他的兒子去把他帶回家。所以,他勸告我們, 出門一定要帶香港身份證,免得跟他一樣被警察帶走。

語言隔閡,很多時候是很不方便的,常去香港旅遊的台灣觀光客,可能都會有刻板的印象,就是買東西的時候,覺得店員不太友善也不耐煩,總感覺很勢利眼。只要覺得你問太多,或你沒有想買,態度立刻丕變,甚至還會語言冒犯。總之,感覺不舒服。

我想這是語言的隔閡,也是溝通方式的基本差異。香港給人的印象就是生活節奏快,當地人說廣東話的語速也很快,外人又聽不懂,以至於有這樣的‘’錯覺‘’。

實際的生活上,我們倒沒有這樣的感覺。例如,我們常去的九龍塘「又一城」購物中心,就非常“本土”,卻也是名牌貨、高檔貨俱全的百貨和生活多功能商場。那邊,不太常見來港的觀光客,步調感覺蠻悠哉的,我們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再說更草根的傳統市場,那親切感就更像我們熟悉的台灣菜市場了。我們最貼身經歷的,就是「石硤尾」的街市,從我們居住的「又一村」社區往下走約十分鐘就到了。

它和其他地區的菜市場沒太大差別,生活的必需品一應俱全。走進那空間,聽到的都是街坊的寒暄談笑,笑聲不絕於耳。我用國語問這“阿姐”這個多少錢,她就面帶微笑,用廣東話熱心的回答。我聽懂她的粵語,她也知道我說什麼,一點都沒違和感。我的廣東話就是這樣點點滴滴存入腦記憶體空間。

有一個肉攤,攤主一點都不肥,長得有一點像“古惑仔”, 但常面帶笑容。由於是比較靠近市場的入口,肉品的賣相也不錯。去這個市場,第一次接觸的本地人就是他。

當天,是我好奇,趨前瞧瞧,是他拉大嗓門“拉客”的。聽到我開口說了“早晨”以後,開始說國語,他立刻改成廣東腔很重的國語回答。接著一連串的自編故事。

他說:「是剛上任的城市大學教授,對吧?你們薪水都很高,不過‘’買嘢‘’(買東西),還是‘’呢度‘’(這邊)‘’平滴‘’(比較便宜)」。

他還說出幾個十萬港幣以上的月薪,瞎猜一陣。同時,問了我姓啥以後,直接改口叫我“X教授”。這個和幾個月前,卸貨櫃的搬家工人,進門溝通兩分鐘後,開始叫我“X博士” 是類似的。他們的共同特色是,反應很快,很主觀,也很敬業、樂業。

那一帶,在主權回歸之後,有大量的大陸名牌大學教授進駐,他們都是高薪聘請來的學者。住的地方都在那附近幾個社區。所以,只要聽到說“普通話”的人,就會被認定是新到港的學者。

我已經耐心解釋,大略說了我為何住在附近?不過,他好像沒聽懂,還是不在意。反正,往後幾次,只要看到我,就老遠的喊我 “X教授”。害得我後來,只要沒有要買肉,我就繞道進市場。連我家人都覺得,怎麼去市場買個東西,幹嘛捨近求遠呢?

我沒刻意解釋為何,所以他們不明白,那樣的人情味負擔,可是要花十幾分鐘才能解套的。這是不是顛覆了有些人,對於香港人的刻板印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