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57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raw-image
  •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 2.2 虛字
  •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 2.4 之乎者也 — 者
  • 2.5之乎者也 — 乎
  • 2.6 之乎者也 — 之

Zi5 是另一個可供研究的句式。

此句源出《繫辭下》:「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屨校滅趾,無咎」指的是《易經》噬嗑掛的初九爻位:腳被戴上刑具 (校) 而覆蓋腳趾或斷了腳趾,屬小刑,對小人來說,是小懲大誡,未嘗不是好事,因此無咎﹔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可以視 Zi5 為一個句子或兩個句子。

如果是兩個句子,我們只需處理第二句「此之謂也」。

推導簡單,故不贅。

上古漢語中的「謂」字一般有兩義及兩個語構功能。一指說或述說之義,因此屬動詞類﹔一指道理或意義之義,因此屬名詞類。兩個用法之中,前者普遍,例子比比皆是,後者則較難察覺,其中的一個例子有《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此例的「無謂」是「沒有道理」的意思。Zi5 中的「之謂」類同,是「這個道理」的意思。所以我們賦予「謂」字語構型 n。此外,Zi5.6-Zi5.7 如常不作前後項倒置,「之」字是「謂」字的修飾語,故屬語構型 n/n,與本節對「之」字的分析吻合。

但如果我們視 Zi5 為一個句子,整個句子的結構便因為各成份位置有異而出現變化。

十九世紀歐洲語言學家早注意到漢語的這種特性。這是歐洲語言學家的洞見﹕位置主導一個字符串的語構功能。

但如果 Zi5 是一個句子,其一階成份無疑需作如下解析﹕

「屨校滅趾,無咎」明顯是一個句子,但 Zi5.1-Zi5.7 亦已證明了「此之謂也」是一個句子。這樣的句式 (兩個並列的句子),上古漢語不需使用聯結詞,因此讀者在面對這樣的一個字符串時,要理解其是否一個句子便常有判斷上的困難或疑惑。事實上,或許可以說,讓我們再次強調,上古漢語的寫作者本身根本沒有一個特定的句子概念。在位置主導語構功能的原則下,佔據了函子位的「此之謂也」的語構型便從 變作 s/s

推導按一貫的單向原則進行﹕

記得我們在 2.3.1 節提出「也」字的語構型具有 (s/x)/的模式,其中的 主要屬於基本型 n。本節對 Zi5 的處理,以及一直以來對其它包含「也」字的句式的處理,都沒有偏離我們的判斷。有關「之」字的語構型,無論我們視 Zi5 為一個句子還是兩個句子,它都屬於 n/n

__________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哲學博士,邏輯專業。手頭上有三份手稿,分別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羅輯》﹑《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將會作為三個專題在這裡陸續發表; 原因很簡單,與其給出版社寫信,倒不如姜太公釣魚,讓他們來找我。有意合作者,請電郵 sen.wong@proton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