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光倒轉三十年,那時的台灣要找禮儀師,別人可能會認為你在胡言亂語。其實禮儀師算是一個很年輕的名詞,以前人不叫做殯葬的人禮儀師,大多是用土公仔這種略帶貶抑的詞彙來形容這個產業的人。
那土公仔這個名稱怎麼來的呢?其實理由也很簡單,早期傳統社會主要的喪葬手法是採用土葬。不像現代有火葬、樹葬、花葬或海葬各種五花八門的葬法。畢竟老一輩的觀念就是死要留全屍,火化可是大逆不道,屍體灰飛煙滅就甭想超生了!既然以土葬為尊,那搞土葬的這群人無時無刻都在挖土啦、埋屍啦、埋棺材啦。有的時候還得挖土遷墳、撿金、撿骨等等,所以就稱這行業的人為土公仔。
這種帶有歧視的稱呼可不是只有台灣有喔!西方人早期稱呼殯葬業者為Undertaker(對就是那個摔角手送葬者),其實這詞彙也帶有歧視意涵,畢竟Under就給人一種低下的感覺。近年來國外也開始改稱呼殯葬業者為Funeral Director,就像我們不再講土公仔,改以禮儀師稱呼一樣。
那葬儀社跟禮儀公司有差嗎?當然有,本質上兩者都是從事殯葬產業,但公司的規模與系統則大有不同。首先,談到禮儀,那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周朝,但我知道大家不是來上歷史課的,那些八股的老話在此打住。
基本上以前要處理喪葬事務,只有葬儀社這個選擇,正因如此,業者的品質當然是參差不齊。漫天要價、仗著與家屬在殯葬儀式觀念上的資訊不對等而巧立名目隨意添加不必要的儀式或法事可說是屢見不鮮。政府為了遏止歪風便開始逐步修法改革,不少葬儀社為了在革新的時代活下去只能被迫轉型。開始朝向系統化前進,也造就了禮儀公司的誕生。
回到原點,縱使葬儀社與禮儀公司有諸多不同。但對於服務家屬的熱忱以及對逝者的敬意都是一樣的(這裡先排除掉那些糟糕的業者),我覺得沒有孰優孰劣,只能說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