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完美日常》這部影片在結尾工作人員名單結束後的字幕有以下這麼一段話,這也是呼應本片的核心思想:
日文裡的「木漏れ日」,
是指樹葉間的光影,每一瞬間只會出現一次,永不重複。
每一刻都是變化著,每一刻都彌足珍貴,
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11月初,我在串流平台上看了眾多影評推薦的《我的完美日常》,覺得相當驚豔,而且深感共鳴,我重新體驗到了電影的魔力,而且,電影的主題與現在的我的生活狀態與心境真有說不出的相似感。
這部電影講述一位東京的公廁清潔員日復一日的生活,主人公平山是一名清潔工,對於平凡而規律的工作與生活感到發自內心的滿足,然而與多數社會對清潔工的刻板印象有巨大反差的是,他熱愛聽音樂、閱讀書籍和拍攝樹木的照片。
由日本演員役所廣司飾演主角公廁清潔工平山,電影細膩描述他如何在看似一成不變的日常中,透過音樂、透過閱讀、透過人與人擦肩的關懷,察覺生活的美感。這是一部向老文青致敬的電影,只是透過一位清潔工的日常生活來回顧與致敬藝術,想必導演有其背後深刻的喻意,之所以選擇公廁清潔員為主角,其中一個原因固然是因為這部電影的起源是「東京公廁計畫 Tokyo Toilet Project」,這是由UNIQLO集團執行董事柳井康治所發起,計畫的背景是為因應東京奧運,希望透過宣傳影片改善東京公廁的形象,並能加深外國遊客對東京的好感。
生活(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
我(們)從小求學時代就一直被要求,要尋找自己的專長與興趣,未來在社會上要追求功成名就,你的生命才有意義與價值(至少在6年級生這一代確是如此),我記得國中唸的是女校,學校旁邊就是一家大同公司的工廠,老師經常在課堂上說,妳們如果不好好唸書,以後就只能去大同工廠當女工,這樣的價值觀根深蒂固種植在我們這群只有13、4歲的國中女生內心深處。
於是我們汲汲營營,在工作上追求升遷,學習新科技新知識,努力跟上新時代的變化,同時還要努力兼顧與家庭的平衡,真可謂鞠躬盡瘁。然而,當人生來到了快一半的中年,我們在工作上面臨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困境,原本以為順理成章當上了小主管,平平順順做了幾年後,沒想到竟遭到了上面主管的霸凌、屬下的不服從、工作量的爆增,加上社群媒體盛行,工作幾乎成了24小時on call,一週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除了工作以外,你已經無法兼顧家庭,也不能感受生活周遭一切事物所帶來的美好,你已經變成一個對生活無感的機器人,這時,你不禁開始思考,這是你想要的生活嗎?這樣的生活有意義嗎?
平山的工作看似日復一日,但他每天都很仔細認真的打掃公廁,每個細節角落都不放過,他「專注」且「投入」當下正在做的事情,而且是在沒有主管監督的狀況下心甘情願這樣做,他不只將掃廁所當做一份工作,而是當做一件近乎神聖的事情,我想,對他來說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因為打掃公廁對眾人是有幫助的。
《未來預演》這本書提到,大部分的人要不是想得太遠,要不就是在回顧過去,多數人總是以外在社會功利主義的標準設定目標,然後在達成目標的短暫喜悅後再設定下一個目標,在這樣不斷循環追逐中,生命的意義僅變成所追求的目標,而不是在過程中所遇見的美好人事物,也沒有因為遇見美好事物,而改變自己的慣性,提升心靈能量,甚至沒有因為幫助他人而讓身心感到豐盛。
平山的生活看似也和工作一樣日復一日,他依著多年以來心靈和身體建構的「習慣」生活著,每天早上開門都會望向天空,不論晴朗或是雨天,他都會面帶微笑,接著就是刷牙、洗臉、為植物澆水,出門時買一罐自動販賣機的咖啡,然後在車上挑選今天想聽的卡帶,在The Animals的「House of the Rising Sun」音樂中,車子在黎明斜斜的光影中快速穿越了東京的道路。
然後中午時在寺廟前的大樹下吃三明治,他會跟大樹點頭致意感謝,有時拿出有底片的相機拍攝樹木的光影,工作完回家,騎腳踏車去澡堂泡澡,去固定老店吃晚餐喝啤酒,晚上睡覺前讀書,累了就去睡覺。
我很喜歡看著電影中重複出現的平山的生活日常,看起來很療癒,但看似寫實,其實卻超越了現實,我說的不是某些影評提到的東京公廁之潔淨無華美化了實際工作的困苦,我看到的是主角如此樂於享受固定不變的生活日常作息,而似乎沒有任何焦慮不安的情緒,片中加入的2個少女角色也只是短暫興起的漣漪,沒有影響主角的生活,當平山的外甥女問他下次約什麼時候看大海,平山說「現在是現在,下次是下次。」,我想這就是平山能夠安靜享受平淡日常生活的答案,他徹底實踐了活在當下的真義。
導演塑造的主角或許超越現實,超越世俗的主流價值,在平淡的日常中,以自己的步調平靜的生活著,這就是導演想要對世人傳達的,生命的意義不是功名利碌,不是物質財富,而是在固定的日常生活中,能夠發現每一瞬間都不一樣的樹葉間的光影,能夠覺察那生活中微小的變化,而感到喜悅與滿足。
這部電影的時空背景是當代的,但是全片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社群媒體,沒有短影音,也絕少出現人車鼎沸的東京街道,但是在男主角開車的視角畫面不時出現晴空塔,似乎暗喻男主角是隱居在繁華都市的舊日式房子裡的老文青,他喜歡搖滾樂、喜歡卡帶、喜歡有底片的相機、喜歡去傳統居酒屋喝酒,其實這是他對當代資本主義主流文化最直接但溫柔的反叛,他是有意識的以自己相信的價值,過著現代人內心渴望但難以做到的生活方式,在看似單調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發現每日周遭人事物細微的變化,而且能感受那變化的美好,透過電影如詩畫般的影像,我開始覺察生活日常周遭的微小事物,並因而產生喜悅的能量,或許這是這部電影所給予人性的溫暖,與其中所蘊藏的溫柔反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