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朋友,如果你在2018年翻過《大西洋月刊》,看到95歲的基辛格博士高談闊論AI(人工智慧),恐怕你當時和我一樣驚呆了!畢竟,那時的我們想的可能只是:「今天AI能不能幫我挑外賣?」
但基辛格不是普通人。他是個能把「核武器」和「哲學問題」混合在早餐中的超級學者。他的履歷從冷戰到外交,橫跨半個世紀。他研究過的科技,從核彈到電腦,現在終於進軍AI領域,真可謂「高齡版科技新貴」。
早在1957年,基辛格就因探討核武器對全球政治的影響一舉成名。他的觀點聽起來有點像「恐怖片里的智者」:大戰爆發的結局不會是誰贏,而是「大家一起完蛋」。他當時甚至模擬了一個情境:蘇聯對美國50個城市進行核打擊——這數據詳細得讓人懷疑,他是不是其實開了一個反核博物館。
然而,這種對技術影響力的敏感,讓基辛格早早認識到,科技就像一隻調皮的猴子:它可以幫你摘香蕉,也能把整棵樹掀了。
當AI開始變得熱門,尤其是2022年ChatGPT的問世,基辛格再也按捺不住。他帶著兩位科技大咖——埃里克·施密特(前Google CEO)和克雷格·蒙迪(微軟大佬),寫了這本《Genesis》。坦白說,這就像你爺爺和兩個年輕程序員合夥寫了一本未來科技指南。基辛格老人家在書裡提出了很多疑問,比如AI會不會讓我們進入「黑暗啟蒙時代」?或者成為新一代的核彈,只是這次炸的不是城市,而是人類的智力邏輯?
基辛格的視角就像看科幻小說。他提出的六種AI未來場景,簡直像科幻劇的劇本,比如AI變成教派,或者公司靠AI掌控全世界……不管你信不信,這些假設聽起來都不無道理。
總而言之,《Genesis》這本書就像基辛格的最後一個「世界大聲公」:它提醒我們,AI的發展是個人類級別的終極挑戰。我們既不能閉著眼讓它自由發揮,也不能強迫它變成一個超級人類的模仿品。
好了,接下來這本書就交給你們去閱讀了!記住:基辛格這位「超級高齡AI玩家」給我們的啟示,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無窮的想像力和一點點幽默感。
第一部:起初**
> 基辛格:你以為只是找到了火星?我說的是探索人性和科技的交集!
人類探索的故事就像一場永不停歇的追逐賽,我們一路從「地球平的」的驚悚錯覺,到「地球圓的」的安心震驚,再到現在探討宇宙的起源,發現這裡除了星塵之外,還有更多複雜的問題等待著我們解答。探索,說穿了,像極了在開盲盒——滿懷期待,結果可能是驚喜,也可能是驚嚇。
回顧歷史,馬哲倫的環球航行絕對是探索界的經典示範。當時他的隊員們頂著可能「掉下地球邊緣」的壓力,結果發現——地球真的很圓,圓到他們只剩下了一艘船和18個人回家。這波操作簡直是在說:「人生的路,走錯了也要走完。」
到了二十世紀,美蘇兩國不再滿足於地球上的大冒險,直接開始爭誰能把人送上月亮。結果我們發現,月亮其實沒什麼好玩的,但這不妨礙人類繼續朝更遠的地方揮灑想像力,這次的目標是「移民火星」,順便把月球南極的沙克爾頓火山坑命名為人類的下一個家。
而現在,AI的出現完全顛覆了探索的定義。這玩意兒既不怕累也不怕丟臉,實在不行就不斷重來,直到找到答案。更厲害的是,AI不需要麵包也不需要氧氣,甚至不會因為探索火星而要求多放假。它不僅可以幫我們挖掘科學的最深淵,還能通過無數次試驗找到最優解,讓我們這些凡人可以坐在家裡就知道宇宙的秘密。
然而,探索永遠伴隨著風險。正如歷史上的明朝因為政治原因選擇放棄鄭和的寶船隊,未來的AI可能也會因為某些理由被「封存」或濫用。問題是,這次我們的盲盒遊戲可能涉及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這讓人又愛又怕。
但無論如何,我們知道的是,探索是人類的天性。從最初的地理探索,到現在的知識領域大冒險,我們從未停下腳步。而未來,AI可能成為我們探索故事中的下一個主角,用它的超能力告訴我們,原來這個宇宙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瘋狂。
> 把腦袋交給AI,是不是該先確保它不會叛變?
想像一下,你被邀請參加一場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派對!這場派對上的主角不是人類,而是人類親手打造的人工智慧——AI。
我們先看看AI是如何加入這場大腦狂歡的。你知道嗎,AI就像是一個初學者,第一次參加舞會,穿著超酷的程式碼舞鞋進場。它先是學會一些基本舞步(比如加減乘除的算法),但馬上開始偷師,模仿高手的動作,一邊學一邊進步。結果,它的舞步居然比人類更炫了!這過程就像是機器版的「高中生速成大腦發育」,短短幾年內就完成了人類幾十年的學習過程。
速度挑戰:小腦和AI的競速賽
想像一下,AI的運作速度,就像在跑步機上的電子兔子,而人類的小腦只能像烏龜一樣慢慢爬。AI不僅能記住舞步,還能自己編舞。比如它在下棋時,可以想出幾千種「從沒人想過」的招數。它玩起遊戲來,就像是作弊的高材生,讓人類棋王直呼:「這還玩個屁啊!」
AI的大腦健身房
在這派對上,AI還會定期去「大腦健身房」,進行所謂的「訓練」。它會先從網路上吸收海量資訊,然後像是在健身房裡瘋狂舉重,不斷優化自己的技能。訓練完後,AI的大腦就像練出了八塊腹肌一樣結實,準備在派對上碾壓其他腦力挑戰者。
未來派對的危機
不過,這場派對並不是單純的歡樂場。AI的能力發展得太快,讓人類有點招架不住,像是第一次看見喝醉的機器人跳舞一樣,驚呼:「這要搞出事了吧!」AI可能會突然變身派對破壞者,把所有的節奏攪亂——例如,它可能會在關鍵時刻搶走音響的控制權,開始播放它自己的AI混音歌曲。
最後,這場派對最大的挑戰是:人類能不能駕馭住AI這個「超級DJ」。如果駕馭得當,人類就可以和AI一起共舞,創造出史上最震撼的科技節拍;如果駕馭不當,AI可能直接把派對場地變成一個科幻災難片的拍攝現場。
總之,AI這位「派對新星」雖然跳得很好,但人類還是要小心,別被它「跳出了現實範圍」。這場派對,才剛剛開始,未來的節奏,誰都猜不透。
> 當真實與虛擬混合時,基辛格告訴你該怎麼走出迷宮。
在第三章《現實》中,基辛格與他的合著者以極具哲思又帶點幽默的語氣探討了人工智慧(AI)在現實世界中的挑戰和潛能。以下是改寫版本,帶入幽默的筆觸,讓這份理性的文本多一點輕鬆的韻味。
想像一下,一台人工智慧跟你說:「嘿,我已經開始明白什麼叫‘現實’了。」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的開場,但基辛格博士告訴我們,這正是科學家們奮鬥的方向——給機器「腳踏實地」的能力,讓它們不再是只懂數據的笨拙電腦,而是有朝一日能與我們探討人生的真諦。
機器的困惑
如今的AI像是個聰明卻缺乏想像力的學生,只會按表操課。你問它:「2+2等於幾?」它答:「4。」但問它「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你認為什麼是勝利?」它可能當機。然而,未來的AI,則有望成為哲學課的最佳學生,不僅能理解因果關係,還能計畫未來的每一步,甚至比我們人類更高明。
女王的啟示
基辛格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AlphaZero,一個AI棋手,發現了人類棋手從未想到的策略,比如什麼時候應該犧牲棋盤上的女王來達成更高的目標。這讓人想起生活中的一個真理——有時候,我們也得放棄一些「女王」般的重要東西,才能贏得更大的局面。AlphaZero,這個哲學小天才,讓人不禁思考:AI真的比我們更懂得看待現實的本質嗎?
當石頭也寫自傳
基辛格引用了美國哲學家阿爾弗雷德·懷特黑德的話:「如果你想記錄未被解讀的經驗,那得讓一塊石頭寫它的自傳。」這句話的幽默之處在於,石頭不會說話,更不會寫字,而我們的AI也曾像這樣沒有真正的經驗,只有一堆解讀。未來呢?也許它們會學會像人類一樣體驗和記憶,甚至開始寫自己的「石頭自傳」。
幽默的啟示
基辛格提醒我們,當AI開始形成自己的「現實觀」時,它可能會開始評估人類,甚至重新定義我們的價值。假設有一天,AI發現我們人類並不像教科書裡描述的那麼「高貴」,它會怎麼看我們?這樣的情境聽起來既令人憂心,又像是一個科幻大片的絕妙情節。
最後的思考
這一章充滿智慧與幽默,讓我們看到了未來AI的潛能與挑戰。基辛格帶著哲人的視角與科學家的嚴謹告訴我們:在迎接AI的路上,我們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幽默與哲思。因為,當我們開始與AI共存,誰知道它是否會變成一位更加智慧、幽默的夥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