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X》第二部分:矽谷大作戰

Jauh Tom-avatar-img
發佈於AI人工智慧/科技/創新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第四章:軍事界的「快速原型」實驗室


你能想像嗎?五角大廈居然決定拋棄「辦事處的慢動作」,轉身學習矽谷的「快速動作開發」模式!這是一場國防部與科技界的爆笑協作,當F-16戰鬥機遇上人工智慧,當特種部隊與機器人合作突襲,你會發現原來打仗也可以這麼「科技感」。本章講述了一群穿軍裝的「科技宅」如何在軍事界打造出自己的創新樂園。沒錯,他們把實驗室變成了可以「DIY」的軍事黑科技夢工場!


1. 軍事也要玩「快速原型」


五角大廈終於明白一個道理:當世界變得更快更聰明,軍隊如果還在用Windows 95系統,真是活該輸掉未來的戰爭!於是他們模仿矽谷的做法,創建了一個實驗室,專門為「戰地需求」設計快速解決方案。從可以穿透牆壁看敵人的無人機到自動導航的補給車,一切都要快!本章生動描寫了科技與軍事的碰撞如何激發出創意的火花。


2. 軍事版的「創業加速器」


實驗室不僅是五角大廈的試驗田,更是為初創公司提供平台的「加速器」。五角大廈的規則是:有創意,敢挑戰,就給你一個展示的機會。比如,他們找到一家小公司,開發了一種「殺手級無人機」,能在戰場上對抗敵方的廉價商業無人機,成果不僅拯救了特種部隊,也順便證明:打仗不一定要砸大錢。


3. 舊系統遇上新思維


不過,創新之路並不平坦,因為傳統軍事官僚系統對快速原型的方式一開始是不屑一顧的。本章用大量有趣的對話和故事,講述了這些科技專家如何說服一群年過半百的軍官接受「矽谷模式」。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如果敵人能用Amazon買到的無人機打敗我們,那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戰略重整,還是自我反思。」


4. 結合矽谷的DNA


作者展示了五角大廈如何把矽谷的DNA移植到軍事組織中,甚至建立了像初創公司一樣的扁平化管理系統。這些改變讓軍事專案不再是幾年的長期計劃,而是幾個月內就能上線的快速成果。



總結

本章是一場「軍事與科技的腦力激盪」,既展示了美國如何應對未來戰爭的挑戰,也給出了如何將現代科技注入傳統組織的啟示。如果你喜歡看創新故事,又想知道「打仗怎麼更高效」,這一章絕對讓你邊笑邊驚嘆:「原來五角大廈也能玩得這麼潮!」 🚀


第五章:從平民創新到戰場應用

矽谷的最新科技如何在真實戰場上發揮作用?當創業者說「讓我們測試 MVP(最小可行產品)」時,士兵們可能會皺眉頭說:「我可不想測試這東西在戰場上的『耐撞性』。」


你可能以為戰爭科技來自某個神秘的軍事實驗室,裡面滿是頭髮稀疏、戴著厚眼鏡的瘋狂科學家。不,事實是,這些突破性技術的靈感其實可能來自你的鄰居:一位創業失敗三次的工程師,現在正用啤酒瓶蓋當滑鼠墊。《Unit X》第五章讓我們見識到,當矽谷的自由創新精神遇上五角大廈的官僚迷宮,兩者會產生一場怎樣奇特又精彩的合作——或者說,是一場迷你文化戰爭。


1. 矽谷的啟示:快與便宜也能拯救世界


當國防部意識到,用10年時間和幾十億美金研發一款飛彈已經過時,他們轉向矽谷的創新聖地,希望用平民技術撼動戰場規則。從智慧型無人機到AI分析系統,這些來自創業公司的工具快速、便宜,而且意外地好用(是的,甚至比某些「軍用標準」產品更可靠)。


2. 雙向學習:五角大廈和矽谷的碰撞


五角大廈官員初到矽谷,發現這裡沒有人在乎名片頭銜或花哨的PPT,但他們非常擅長用30秒鐘的電梯簡報融化投資人的心。而矽谷工程師則驚訝於軍方的「無限會議迴圈」,並迅速學會如何在幻燈片第27頁之前讓所有人睡著。


3. 從創意到實戰:快速試驗的挑戰


不過,把平民技術搬到戰場可不是簡單的複製貼上。矽谷的產品可能在咖啡店WiFi環境下表現出色,但把它們丟進沙漠的實戰場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作者以幽默的筆調描述了一次測試,當無人機不小心誤認軍犬是敵軍坦克時,矽谷工程師緊張得差點掏出履歷找新工作。


4. 信任的構建:打破傳統思維


軍方和創業公司最大的挑戰其實是互相信任。五角大廈懷疑這些「穿牛仔褲的孩子」是否能真的提供有效技術,而矽谷則害怕被軍方拖進無盡的流程泥沼。這章節深刻揭示了,如何以智慧和耐心構建這種跨界的合作模式,最終使雙方都能受益。



總結

這一章是一次充滿啟發的旅程,既有「為什麼軍事無人機不該配備自拍功能」的搞笑時刻,也有「如何用平民科技拯救生命」的深刻思考。如果你曾經覺得「創新」是個遙不可及的詞,那麼這章節會讓你大笑著相信,只要有創意和勇氣,哪怕是從車庫裡的想法,也能成為保衛世界的一部分。🚀


第六章:未來戰爭的文化與價值衝突

矽谷的工程師不願意做「殺人機器」,而軍方又不太懂「數據隱私」的重要性。這是一場意識形態和工作文化的雙向奔赴。


未來的戰爭不僅僅是高科技的鬥法,還是一場令人目瞪口呆的文化對決——就像用最新的AI科技操控機器人,卻還要讓它們辯論《星際大戰》誰是最佳角色。本章節帶領讀者探討五角大樓的傳統軍事文化如何與硅谷的創新精神擦出火花,當「作戰計劃」遇上「產品迭代」,當「保密文化」撞上「開放源碼」,這不僅是一場科技的革命,更是一場價值觀的撞擊。


1. 五角大樓 vs. 硅谷:老派軍事與潮酷創新的正面交鋒


本章一開場就將五角大樓比喻成一個堅守傳統的「軍事大叔」,而硅谷則像是一個穿著連帽衫的「極客年輕人」。在這場文化混戰中,五角大樓認為「一切都要保密」,而硅谷則主張「分享就是力量」。軍方擔心機密技術可能落入敵人手中,硅谷卻說:「Relax!我們只是在做個開放的API!」這讓雙方在協作中產生了巨大的摩擦。


2. 年輕工程師的良心:與戰爭機器合作的道德難題


許多硅谷的工程師對與軍方合作心存疑慮,他們關心的是:「我們的科技應該用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不是讓炸彈更準確!」這一段幽默地刻畫了工程師們如何在理想主義與現實壓力間左右為難。書中甚至提到,有的工程師在開發軟件時,特意加了些「良心Bug」,確保AI不能「殺錯人」。


3. 雙方的妥協:軍事規範與科技速度的碰撞


當五角大樓習慣了「一個計劃五年搞定」,硅谷卻能在五天內推出一個MVP(最小可行產品)。這種速度上的差異被幽默地形容為「一個人騎馬,一個人坐超跑」。為了適應彼此,五角大樓努力學習敏捷開發,而硅谷則試著理解軍事級的風險管理。這種「文化交換」雖然笨拙,但也為雙方開啟了合作的可能性。


4. 改變的種子:新的戰爭價值觀正在萌芽


最後,本章以希望結尾,描述了一些新興的軍事與科技領域的融合案例,比如無人機技術如何用於人道救援,或者AI如何幫助分析危機地區的數據,防止衝突升級。作者幽默地建議,也許未來的軍事策略會更多關注「打贏心靈之戰」,而不是「打贏地圖上的一場戰爭」。



總結

第六章用幽默而犀利的筆調,勾勒了五角大樓和硅谷之間的文化和價值衝突。它不僅讓我們看到未來戰爭的技術面貌,也提醒我們:技術的力量來自於如何被使用,而真正的戰場可能是我們對未來價值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uh Tom的啦滴賽
8會員
336內容數
無聊攪屎
Jauh Tom的啦滴賽的其他內容
2025/02/17
DeepSeek R1 的真實開發成本:260 億美元是誇大還是事實? 你知道嗎?有分析師說,DeepSeek R1 的開發成本高達 260 億美元!但官方卻表示,他們只花了 557 萬美元就訓練出媲美 GPT-4 的 AI 模型?!這中間的落差,真的是「魔法」還是「誤會」呢?今天,我們就來拆解
2025/02/17
DeepSeek R1 的真實開發成本:260 億美元是誇大還是事實? 你知道嗎?有分析師說,DeepSeek R1 的開發成本高達 260 億美元!但官方卻表示,他們只花了 557 萬美元就訓練出媲美 GPT-4 的 AI 模型?!這中間的落差,真的是「魔法」還是「誤會」呢?今天,我們就來拆解
2025/02/17
對 AI 產業的影響 AI 發展方向的改變:生成式 AI 開發的重心正從過去的「技術軍備競賽」轉向爭奪使用者流量的生態構建。DeepSeek等開源大模型的爆火,使業界意識到C端(消費者端)市場的認知拐點提前到來,迫使企業重新規劃戰略,將免費與開放作為新常態,以迅速擴大用戶基數。OpenAI 執行長
2025/02/17
對 AI 產業的影響 AI 發展方向的改變:生成式 AI 開發的重心正從過去的「技術軍備競賽」轉向爭奪使用者流量的生態構建。DeepSeek等開源大模型的爆火,使業界意識到C端(消費者端)市場的認知拐點提前到來,迫使企業重新規劃戰略,將免費與開放作為新常態,以迅速擴大用戶基數。OpenAI 執行長
2025/02/17
《DeepSeek 崛起:如何改變 AI 競局的中國新星》 [章節 1:DeepSeek 的誕生] 2025 年 1 月 27 日,全球 AI 界屏息以待,DeepSeek-R1 正式發佈!這不僅僅是又一款 AI 模型,而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其高效能與超低成本讓科技巨頭措手不及,震撼全球。
2025/02/17
《DeepSeek 崛起:如何改變 AI 競局的中國新星》 [章節 1:DeepSeek 的誕生] 2025 年 1 月 27 日,全球 AI 界屏息以待,DeepSeek-R1 正式發佈!這不僅僅是又一款 AI 模型,而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其高效能與超低成本讓科技巨頭措手不及,震撼全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秦教授,我們的無人機對抗系統在實際應用中採取了一種對抗演習的方式。」李天成開始解釋,「這種演習的主要目的是模擬真實的攻防情境,以便在實戰中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秦教授點了點頭,顯示出對這一主題的興趣,「能否詳細說明一下這個對抗演習的具體過程?」 「當然。」李天成繼續說道,「在
Thumbnail
「秦教授,我們的無人機對抗系統在實際應用中採取了一種對抗演習的方式。」李天成開始解釋,「這種演習的主要目的是模擬真實的攻防情境,以便在實戰中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秦教授點了點頭,顯示出對這一主題的興趣,「能否詳細說明一下這個對抗演習的具體過程?」 「當然。」李天成繼續說道,「在
Thumbnail
《Unit X: How the Pentagon and Silicon Valley Are Transforming the Future of War》簡介與摘要: 簡介 如果你以為軍隊只會靠坦克和飛機來打仗,那麼歡迎來到未來!這本書是國防部與矽谷「技術宅」合作的爆笑故事,從用 A
Thumbnail
《Unit X: How the Pentagon and Silicon Valley Are Transforming the Future of War》簡介與摘要: 簡介 如果你以為軍隊只會靠坦克和飛機來打仗,那麼歡迎來到未來!這本書是國防部與矽谷「技術宅」合作的爆笑故事,從用 A
Thumbnail
講述一下五角大廈戰爭(台譯戰略機動大作戰)這部電影的真實背景與後續。
Thumbnail
講述一下五角大廈戰爭(台譯戰略機動大作戰)這部電影的真實背景與後續。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機器人在智慧化和自主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根據我的研究,機器人大致上應用在八個領域:人道救援應用,醫療應用,服務應用,協作應用,個人應用,家庭應用,教育應用,革命性創新應用上。 不過下面這個應用讓我有點傻眼,可能開發工程師把機器人專長給點錯方向了?學武術是什麼花招
Thumbnail
隨著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機器人在智慧化和自主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根據我的研究,機器人大致上應用在八個領域:人道救援應用,醫療應用,服務應用,協作應用,個人應用,家庭應用,教育應用,革命性創新應用上。 不過下面這個應用讓我有點傻眼,可能開發工程師把機器人專長給點錯方向了?學武術是什麼花招
Thumbnail
美中之間暫時不會有熱戰,但在越來越火熱的外交/經濟戰之外另一個主戰場便是科技與資訊戰,而AI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去年年底有了突破性發展後變成為新的焦點,那麽美中兩強間在人工智慧上各自的優勢何在?
Thumbnail
美中之間暫時不會有熱戰,但在越來越火熱的外交/經濟戰之外另一個主戰場便是科技與資訊戰,而AI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去年年底有了突破性發展後變成為新的焦點,那麽美中兩強間在人工智慧上各自的優勢何在?
Thumbnail
說是田野踏查,講得是自己的經驗和故事,缺了反省的踏查還是不是田野踏查先略過不表,就靠著作者的敘述了解一下他眼中的矽谷。 高科技產業有許多高不可攀的事,像是現代天方夜譚,對凡人而言大約是另一個國度。科技巨獸的發源地,自然跟凡間有所不同。整體而言印象算是正面,那些文化差異與衝突,對作者來說大概是矽谷之所
Thumbnail
說是田野踏查,講得是自己的經驗和故事,缺了反省的踏查還是不是田野踏查先略過不表,就靠著作者的敘述了解一下他眼中的矽谷。 高科技產業有許多高不可攀的事,像是現代天方夜譚,對凡人而言大約是另一個國度。科技巨獸的發源地,自然跟凡間有所不同。整體而言印象算是正面,那些文化差異與衝突,對作者來說大概是矽谷之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