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提到拜訪地方團體,時間拉長來看,對於雙方的關係來說,還是有點幫助的。
前幾年工作需求,到某市場作田調。到市場當然是看看攤商的組織情況、一些公告海報、活動之類的,當然,也要找個可以坐著的飲料店待著。逛著逛著,看到原來市場的管理會辦公室在某角落。
於是找了天過去拜訪。
跟管理市場的主管閒聊,自我介紹一下計畫的目的什麼的,最後當然請教一下主管的看法與意見。主管想了想,提了一下,說我們如果有來訪談之類的,請跟他們事先說一下。我本來以為是要審查主題啥的怕市場形象受損,結果不是。主管接著說,因為常常會有人來訪問攤商,問一問就離開了,也不知道這些資料最後怎麼了,攤商就會來問。
其實反過來想,這真的蠻困擾人的。如果有天我走在路上,遇到人問我一堆問題,我回答後...就不知道後續會發生什麼事情,的確感覺會怪怪的。
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說,記得,訪問的時候可能權力在受訪者那裡,但寫的時候權力就在拿筆的人身上了。這裡的權力,不是很負面的指誰能指使誰,而比較是誰對事情的發展有控制的能力(或至少自覺可以影響事情走向)。或者用日常的話來說:嘴長在人身上,你說的話傳到他那邊,實在也不知道他會講成啥樣子。這情況總是需要反思一下。
因此,秉持著共好的精神,或者是研究倫理的遵循,明確的告知資料蒐集的範圍與用途,甚至當作出成果後讓受訪者瀏覽,都應該盡量的達成。
而當田調開始時,就跟在地團體建立互動,這樣至少讓田野中受訪的人有疑問時,可以找到人給一些回答。對團體來說,也是降低一點大家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