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濃丸號(Shinano Maru)是一艘由日本郵船KK航運公司(NYK) 營運的6,388噸商船。她在格拉斯哥建造,專門為NYK的日本至西雅圖航線提供服務。原本日本三菱長崎造船廠負責建造該船;然而,三菱造船廠在日立丸號的完工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導致了相當大的延誤。NYK選擇不再等待,於是信濃丸被命令前往蘇格蘭製造,她於1900年4月完工。她有幸在對馬島海戰前夕在對馬海峽附近發現了俄羅斯艦隊。戰後,信濃丸恢復民用,並於1951年報廢。
排水量:6,388長噸(6,491噸)
長:135.635m
寬:14.996m
高:7.89m
推進力:2 × 三膨脹蒸汽機;5144軸馬力(3836千瓦)
航速:15.4節(28.5公里/小時;17.7英哩/小時)
編制:238人
武器:2 × 6吋(152公釐)火砲
信濃丸號長135.6公尺,設計可搭載238名乘客(頭等艙26人,二等艙20人,三等艙193人),其住宿條件在當時被認為是現代而舒適的。最初,信濃丸在日本郵船往返澳洲和日本的航線上投入使用。 後來,在日本郵船的早期服務中,信濃丸被重新分配到北太平洋至北美的航線,在橫濱和西雅圖之間進行定期航行。1902年6月3日,她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海域與日本皇后號發生碰撞。
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後,信濃丸號是日本帝國陸軍首批徵用的船隻之一,用作運兵船和軍用運輸船,向朝鮮和滿洲運送部隊和物資。1905年3月,信濃丸號在吳海軍兵工廠武裝起來並改裝成輔助巡洋艦,安裝兩門6英寸(152毫米)火砲(一艏一座),並由森川隊長指揮。對馬海戰前不久,她與其他六艘武裝商船和三艘魚雷艇補給船一起被分配到聯合艦隊輔助中隊,被分配到對馬海峽巡邏,搜尋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 5月26日至27日晚間,信濃丸號、美國丸號、佐渡丸號和萬州丸號被部署在五島群島和濟州島之間的海峽作為瞭望船。清晨2:45信濃丸看見一艘可疑的船,但被月光妨礙了正確的辨識。信濃丸(Shinano Maru)領先並於4:30準確瞄準對方。這是一艘顯然沒有武裝的醫療船,與其他敵方船隻傳遞訊號,並於之後隱藏在晨霧中看不見。所看到的這艘船原來是俄羅斯醫院運輸船奧廖爾號。俄國艦隊的其餘船隻已經駛過奧廖爾,沒有被日本人發現。森川決定搜尋並抓住奧廖爾並逼近,卻注意到附近有六艘其他俄羅斯船隻,隨後他逃離現場並透過無線電廣播了目擊事件的報告。然而,信濃丸報告的網格座標與森川在航位推算中的錯誤或他對奧廖爾在俄羅斯戰鬥序列中的位置的誤解有關,誤差為10至20英里(16至32公里)。日軍第三中隊急忙趕往森川報告的海域搜尋敵人,卻找不到敵人的蹤跡。 6點05分,信濃丸號重新與俄羅斯艦隊建立了視覺接觸,並繼續在4至5英里(6.4至8.0公里)的距離處對其進行追蹤。俄羅斯軍官建議季諾維海軍上將進行過干預,但季諾維拒絕了,並堅持在嚴格的無線電靜默中繼續他的行動。6點40分,信濃丸號被換下,森川第一次報告造成的混亂得到了解決,現在聯合艦隊掌握了有關俄羅斯航行的準確資訊,這項情報最終導致了決定性的對馬之戰。 戰鬥結束後,信濃丸號和大南丸號找到了正在沉沒的西索伊大號。事後信濃丸號將俄國倖存者載往佐世保。
1906年,信濃丸號重返民用服務,負責日本郵船 (Nippon Yusen) 前往西雅圖的航線。在有更多現代化船舶可用後,信濃丸被轉移到區域服務,特別是神戶到基隆的航線。1913年,國民黨領袖孫中山避難日本,搭乘信濃丸號前往神戶。1923年,該船被轉讓給日本郵船的子公司金海郵船。1929年,該船被出售,並於1930年再次出售給漁業公司,該公司將其改裝為一艘浮動工廠船,以支援北太平洋堪察加半島海岸加工鮭魚的捕撈船隊。 信濃丸號在太平洋戰爭中被迫重新投入使用,作為運輸工具,於1944年1月18日被魚雷擊中,造成中度損壞,然後於1945年6月1日被水雷輕微損壞,並於1945年7月14日再次遭受空襲,造成兩名船員死亡,在戰爭的最後幾天,她停靠在長崎港口。 那時信濃丸號已經過時且鏽跡斑斑,著名漫畫家水木茂在日記中寫道,船體的鐵質生鏽又薄,他認為這艘船能保持漂浮是奇蹟,即使是魚雷的尾流也足夠了使其沉沒。日本投降後,她被用作從西伯利亞帶回日本前戰俘的遣返船。搭乘信濃丸號返回日本的人之一是未來的小說家大岡昌平。在韓戰初期,該艦被用作美國海軍登陸行動的母艦。信濃丸號於1951年被當作廢品出售。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