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接觸中醫的時候,覺得把脈準很重要,套句統計的概念,我一開始認為<醫術好>跟<把脈準>應該是高度正相關,但最後我認為
- 如果你不是疑難雜症或看過五個中醫以上(街頭巷口中醫不算)都沒效,不用追求把脈很準的醫生,BUT要有具備基本把脈水平。
我尋訪中醫的過程下來,把脈超準的醫生超過十位,強的人連你的性格都能預測,也有遇過發現以前未曾想起的受傷處,但這些醫生最終我願意一直看的醫生不到一半。原因通常有以下幾點:
- 有些善於把脈者,過分自信不改藥,美其名為"捨證從脈":我有遇過中醫說你一定有某某症狀齁?我:沒有。中醫:你說謊,你的脈像就是XXX。我內心OS:我最好是花錢到這裡說謊給你聽。有些把脈沒有很厲害的中醫,卻會接受患者反饋思考。
- 知道敵人在哪裡跟怎麼打才能贏是兩件事:我見過把脈很準的中醫,開藥卻是西藥的開法就是鼻子過敏就用A藥,流清白鼻涕就用B藥的疊加法。
- 善於發現小毛病,但問題把不到就治不了:遇過把脈不錯的醫生,看診半年並未能把出該人有腦萎縮失智,雖口頭告知有該症狀,但醫生說如果沒把出來他就不知道怎麼治。
如果你不是疑難雜症,應該找尋的是
- 願意討論病機與用藥思路: 每次用藥怎麼進攻,如果不見效,下一次要試甚麼,有章有法。每次都不重複,做調整。其實醫生不講可以主動問,例如"我主要是哪邊的問題造成"我就發現某個醫生老是兩三個固定思路轉來亂去,醫生一天看那麼多病人,不一定有時間翻以前他開了甚麼藥用過了甚麼思路,只有你最在乎自己身體。另外,把藥單留下來,看一下這次的藥跟上次的藥有沒有重複,可以提醒醫生之前有吃過特定藥物為主,但那次效果不好。其實藥單看久了,google多了也會對中藥有概念。
- 把脈有基本水平:老實說這題不好辨別。善於把脈者,常會先把脈才聽病人說話,這是一種如果一開始把脈講得很準,病人信心會大增。但先問病患哪裡不舒服的人也不代表把脈不行(如果是的話95%的醫生把脈都不行XD),但我通常只會講重要的主證 \睡眠\大小便次數顏色形狀\胃口\口渴與否\寒熱,並期待醫生能說出我的其他病症(大概三成)﹑如果醫生並未這麼做,請下修對這個醫生的期待值,但建議詳細告知症狀(除非你心中已經覺得把這次診療費丟到水溝也沒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