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現代驅逐艦的前身 - 魚雷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1891年智利內戰期間,魚雷艇攻擊智利海軍的考科藍海軍上將號鐵甲艦。

1891年智利內戰期間,魚雷艇攻擊智利海軍的考科藍海軍上將號鐵甲艦。


魚雷艇是一種相對於其他種類艦艇小、快速,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海軍艦艇。 最初的設計是蒸汽動力小艇,帶著魚雷撞擊敵艦。後來演變成發射帶有自有動力的懷特黑德魚雷。 魚雷艇噸位小,屬於近海艦艇,以速度、敏捷性、威力強大的魚雷、低廉成本而能大量製造,對抗速度較慢而裝甲堅厚的敵軍艦艇。以一批魚雷艇集體攻擊,可能可以壓倒一艘較大型、具備較大但操作緩慢的火炮的軍艦。魚雷艇較小的噸位與有限的燃料量限制其僅能在近海活動,但對此區域的敵軍主力艦仍可能構成威脅。 19世紀後期,高速魚雷艇的出現,引起海軍戰略家的高度關切,提出了「不對稱戰爭」的概念。而大型軍艦先是裝配了小口徑速射砲用於防禦魚雷艇,接著出現小型但適於遠航的艦艇,可以伴隨艦隊航行,安裝輕型速射砲,承擔防禦魚雷艇攻擊的任務,稱為「魚雷艇驅逐艦」(後來簡稱為「驅逐艦」)。驅逐艦最初主要承擔防禦任務,在主力艦可能遭受攻擊的射程之外,以火砲應對魚雷艇的威脅。後來驅逐艦的噸位漸形增大,任務也多元化,包括進行魚雷攻擊、防禦潛艇和飛機,最後裝上了導彈,成為現代水面艦艇的主角之一。而今天的「攻擊快艇」就承繼了以小型、快速、廉價的水面艦艇但配備強大進攻性武器的概念。


長杆魚雷艇

邦聯的魚雷艇 CSS David。

邦聯的魚雷艇 CSS David。


美國內戰中出現了許多海戰的創新,包括一種早期的魚雷艇,配備長杆魚雷(spar torpedo)。 1861 年,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對南方邦聯實施海上封鎖,影響了邦聯的貿易能力,但是邦聯沒有能力建造一支能夠與聯邦海軍抗衡的海軍艦隊,因而出現了幾種對抗海上封鎖的策略,其一就是發展魚雷艇,以小型快艇對抗敵軍艦隊的大型戰艦,是一種不對稱戰爭的手段。 大衛級魚雷艇(如CSS Midge)採用蒸汽動力,船體部分封閉而為半潛式(並非真正的潛艇),裝載壓載物後時,在水線以上的只有煙囪和幾英吋高的船體。爆竹號(CSS Squib)和蠍子號(CSS Scorpion)是另一類魚雷艇,結構也很低,但有開放式甲板,沒有大衛級的壓載艙。 邦聯的魚雷艇裝備長杆魚雷,這是將火藥裝在防水箱裡,安裝在魚雷艇船頭水線以下的一根長杆。攻擊時,魚雷艇撞擊目標,魚雷前部的倒鉤將魚雷固定在目標船上,魚雷艇再後退到安全距離並引爆魚雷(通常是使用長繩拉動扳機)。 邦聯的魚雷艇不算成功,低乾舷使其容易入水,也常被魚雷爆炸引發的水霧撲滅鍋爐。魚雷過早引爆或不引爆也是常見的問題。1864年,聯邦海軍中尉威廉 B. 庫欣(William B. Cushing)用蒸汽發射裝置發射長杆魚雷,攻擊邦聯海軍的鐵甲艦「阿爾伯馬爾號(Albemarle)」。同年,聯邦海軍也推出了魚雷艇,有多項技術創新,包括用於攻擊任務的可變壓載物,以及可擴展和可再裝載的魚雷放置長杆。

有動力魚雷

魚雷設計圖

魚雷設計圖


有動力魚雷的發展,起自奧匈帝國里耶卡城的奧地利海軍軍官喬瓦尼·盧皮斯 (Giovanni Luppis),和當時城裡工廠的經理,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Robert Whitehead)的計畫。1864年,盧皮斯向懷特黑德提出了Salvacoste(海岸保護者)計劃,這是一種由陸地繩索驅動的浮動武器,但由於轉向和推進機制不實用,遭到海軍當局駁回。 懷特黑德無法對機器進行實質性改進,因為發條馬達、繩索和水面攻擊模式,結果使得這種武器緩慢而笨重。雖然合約結束了,他仍然思考這個問題,最終開發出一種管狀裝置,以壓縮空氣為動力,能在水下自立行動。結果是一種潛水武器(稱為Minenschiff,地雷船),這是第一種現代有動力魚雷,於1866年12月21日正式提交給奧地利帝國海軍委員會。 第一次試驗並未成功,魚雷無法在穩定的深度上保持航向。後來懷特海德終於努力克服了此一問題,並在1868年介紹這個「秘密」,這是一種由靜壓閥和擺錘組成的機構,可以調整魚雷的水平尾翼以保持預設深度。


第一代魚雷艇

皇家海軍閃電號,興建於1876年的第一艘現代魚雷艇。

皇家海軍閃電號,興建於1876年的第一艘現代魚雷艇。


在19世紀中葉,配備重型火砲和重型裝甲的大型蒸汽動力船(鐵甲艦)成為艦隊主力,這條發展路線最後演化出無畏級艦。 但沉重的裝甲減低了航速,而為了穿透敵方裝甲所裝配的巨砲,發射的速度相當緩慢。於是一艘小而快的船,有機會以低得多的成本攻擊主力艦,而魚雷就是一種可能使任何戰艦癱瘓甚至沉沒的武器。 第一艘攜帶有動力魚雷的軍艦是1873年的英國海軍維蘇威號巡洋艦(HMS Vesuvius),而第一艘專門設計用於發射懷特黑德魚雷的海上船艦是,由約翰·桑尼克羅夫特建造,於1876年入役。 另一艘早期的魚雷艇,閃電號(HMS Lightning),原使用兩個吊環發射魚雷,但在1879年被裝在船頭的單一魚雷發射管所取代。她還在船中部攜帶了兩枚魚雷,可由發射管再度發射。本艇後來更名為1號魚雷艇。法國海軍在1875年就下訂的1號魚雷艇,於1878年下水。 另一艘早期的魚雷艇是挪威的說唱號(HNoMS Rap),於1872年或1873年向英格蘭的桑尼克羅夫特公司(Thornycroft) 造船公司訂購,航速為14.5節,完工時是世界上最快的船隻之一,最初計劃配備長杆魚雷,但可能從未安裝過;在1879年裝上了新型懷特黑德魚雷的發射架。

早期的戰鬥

智利魚雷艇,投入了太平洋戰爭。

智利魚雷艇,投入了太平洋戰爭。


史上第一次由魚雷艇發射魚雷的戰役是1877-1878年俄土戰爭期間,在1878年1月16日,斯捷潘·馬卡羅夫 (Stepan Makarov) 使用懷特黑德魚雷攻擊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砲艇 İntibâh號(此戰役中,魚雷艇是由魚雷艇母船放出的)。被魚雷艇所擊沉的第一艘鐵甲艦,是在1891年智利內戰期間期間,智利鐵甲艦布朗寇恩卡拉達號(Blanco Encalada)。 19世紀後期,多國海軍開始建造長度為30至50(98至164英尺)、配備多達三個魚雷發射器和小型火砲的魚雷艇。它們以蒸汽機為動力,最高速度為20至30節,造價相對便宜,可以大量興建,對以大型船隻組成的艦隊進行大規模攻擊。就算一個魚雷艇中隊損失在敵人火力,相較於擊沉一艘主力艦,也還是划算的。 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是二十世紀的第一場大戰,也是對新型鋼鐵戰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魚雷艇的首次實戰測試。戰爭期間俄羅斯帝國海軍除了軍艦外,還派出了86艘魚雷艇。在三個主要戰役,所有艦艇共發射了27顆魚雷,命中5次。日本帝國海軍和俄羅斯海軍一樣,經常將魚雷艇(其中較小的只有舷號,只有較大的第一級魚雷艇有命名)與魚雷艇驅逐艦 (通常簡稱為驅逐艦)混合使用,在戰爭期間發射了270多枚魚雷(計入1904年2月8日在亞瑟港海軍基地的首次交戰)。戰役期間日本海軍部署了大約21艘魚雷艇,在1905年5月27日的對馬海峽戰役中,準備追擊俄羅斯艦隊的東鄉平八郎海軍上將,命令他的魚雷艇擊沉受重創的俄方旗艦,齊諾維·羅熱斯特文斯基海軍上將的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Knyaz Suvorov)。魚雷驅逐艦與魚雷艇向俄羅斯戰艦發射了16枚魚雷,只有四枚命中,其中兩枚來自72號與75號魚雷艇。傍晚時分,俄軍旗艦沉入對馬海峽,到戰爭結束時,魚雷擊沉了一艘主力艦、兩艘裝甲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剩下的80多艘艦艇是被槍砲、水雷擊沉,或是自沉。


魚雷艇驅逐艦

HMS Spider,早期的魚雷砲艇。

HMS Spider,早期的魚雷砲艇。


魚雷艇的出現對世界各國的海軍是一大衝擊,在現有艦艇上加裝了較小但發射速度更快的火砲以抵禦魚雷艇帶來的新威脅。在1880年代中期出現了魚雷砲艇,這是第一種以摧毀魚雷艇為目標的艦艇,本質上是非常小的巡洋艦,配備魚雷發射管和適當的火砲,用於追擊較小的敵方船隻。 這類艦艇的第一個例子是響尾蛇號(HMS Rattlesnake),由Nathaniel Barnaby於1885年設計。這艘砲艇配備魚雷,專為追擊並摧毀較小的魚雷艇而設計。裝備一門4英寸/25磅後膛砲、六門3磅速射砲和四支14英寸魚雷發射管,在船頭裝置兩根固定式魚雷發射管和,兩側各有一組投擲式魚雷發射器,艦上攜帶了四枚魚雷。隨後在1880年代和189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建造了數種魚雷砲艇,但到了1890年代末,更快速的魚雷艇驅逐艦淘汰了魚雷砲艇


海軍少將傑基·費舍爾於1892年向亞羅船廠訂購了正式命名為「魚雷艇驅逐艦」(TBD)的艦艇,基本上是將魚雷艇加大,航速等於或超過魚雷艇,但裝備了更重的火砲,可以在能夠魚雷艇接近艦隊之前就攻擊它們。


勇敢號(HMS Daring)與誘餌號(HMS Decoy)都是由桑尼克羅夫特公司(Thornycroft)建造的,配備 1門12磅砲 和 3門6磅砲,船頭有一個固定式18英寸魚雷發射管,另外兩個魚雷發射管安裝在煙囪後面的旋轉支架上。後來拆除了船頭魚雷發射管,改裝兩門6磅砲,裝配的兩具爐可產生4,200馬力(3,100千瓦),最高航速達到27節,使得本型艦擁有與戰鬥艦隊配合的航程與航速。


日俄戰爭後,這類艦隻被簡稱為驅逐艦。驅逐艦比魚雷艇適航性更好,功用更多,最終取代了大多數魚雷艇。一戰後的倫敦海軍條約限制了軍艦的噸位,但對600噸以下的艦艇並未設限。法國、義大利、日本和德國海軍於是針對該排水量開發魚雷艇,大致上船身長70至100米,配備兩或三門口徑100毫米(4 英寸)左右的火砲,以及魚雷發射器。二戰後,這類艦艇被分類為護衛艦


德國的奧匈帝國級(Kriegsmarine)魚雷艇,艇號頭字為「T」。1930年代中期設計的魚雷艇,幾乎沒有火砲而完全依賴魚雷。但在實戰中發現不足,後來出現了「艦隊魚雷艇」(Flottentorpedoboot),噸位高達1700噸,幾乎是小型驅逐艦。英國巡洋艦卡律布狄斯號(HMS Charybdis)被德國魚雷艇T23和T27發射的魚雷擊沉於布列塔尼。



(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5.4K會員
757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魚雷巡洋艦是一類使用魚雷作為自身的主要攻擊方式的軍艦。1860年代,帶動力自推進的懷特黑德魚雷(又譯「白頭魚雷」)問世,各主要海上強國立即紛紛開始建造魚雷巡洋艦。隨後綠水學派逐漸崛起,其所鼓吹的以魚雷為主要武器、價格相對低廉的小型軍艦,可以擊敗耗資巨靡的戰艦等大型軍艦。
埃克塞特號(HMS Exeter)是20年代末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第二艘也是最後一艘約克級重型巡洋艦。除了1935年至1936年阿比西尼亞危機期間臨時部署在地中海艦隊之外,她在193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分配到大西洋艦隊或北美和西印度群島基地。
什羅普郡號(HMS Shropshire)是英國皇家海軍(RN)郡級巡洋艦倫敦級的一艘重型巡洋艦,她是唯一一艘以英國什羅普郡命名的軍艦。什羅普郡號於1929年竣工,一直在皇家海軍服役,直到1942年,在姐妹艦坎培拉號(HMAS Canberra )損失後,她被轉移到澳大利亞皇家海軍(RAN) 。
英國皇家海軍肯特號(HMS Kent),舷號54,是1920年代末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郡級重型巡洋艦。她是肯特級的首艦。完工後,除了1937–38年的一次重大改裝外,該船被送往中國區海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薩福克號(HMS Suffolk),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郡級重型巡洋艦,屬於肯特級。她由英國樸次茅斯的朴茨茅斯造船廠建造,於1924年9月30日安置龍骨。薩福克號參加了挪威戰役,1943年4月完成改裝後,巡洋艦在遠東地區服役直至戰爭結束。戰後不久,薩福克號承擔了遠東、澳洲和英國之間的運輸任務。
信濃丸號(Shinano Maru)是一艘由日本郵船KK航運公司(NYK) 營運的6,388噸商船。她在格拉斯哥建造,專門為NYK的日本至西雅圖航線提供服務。原本日本三菱長崎造船廠負責建造該船;然而,三菱造船廠在日立丸號的完工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導致了相當大的延誤。
魚雷巡洋艦是一類使用魚雷作為自身的主要攻擊方式的軍艦。1860年代,帶動力自推進的懷特黑德魚雷(又譯「白頭魚雷」)問世,各主要海上強國立即紛紛開始建造魚雷巡洋艦。隨後綠水學派逐漸崛起,其所鼓吹的以魚雷為主要武器、價格相對低廉的小型軍艦,可以擊敗耗資巨靡的戰艦等大型軍艦。
埃克塞特號(HMS Exeter)是20年代末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第二艘也是最後一艘約克級重型巡洋艦。除了1935年至1936年阿比西尼亞危機期間臨時部署在地中海艦隊之外,她在193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分配到大西洋艦隊或北美和西印度群島基地。
什羅普郡號(HMS Shropshire)是英國皇家海軍(RN)郡級巡洋艦倫敦級的一艘重型巡洋艦,她是唯一一艘以英國什羅普郡命名的軍艦。什羅普郡號於1929年竣工,一直在皇家海軍服役,直到1942年,在姐妹艦坎培拉號(HMAS Canberra )損失後,她被轉移到澳大利亞皇家海軍(RAN) 。
英國皇家海軍肯特號(HMS Kent),舷號54,是1920年代末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郡級重型巡洋艦。她是肯特級的首艦。完工後,除了1937–38年的一次重大改裝外,該船被送往中國區海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薩福克號(HMS Suffolk),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郡級重型巡洋艦,屬於肯特級。她由英國樸次茅斯的朴茨茅斯造船廠建造,於1924年9月30日安置龍骨。薩福克號參加了挪威戰役,1943年4月完成改裝後,巡洋艦在遠東地區服役直至戰爭結束。戰後不久,薩福克號承擔了遠東、澳洲和英國之間的運輸任務。
信濃丸號(Shinano Maru)是一艘由日本郵船KK航運公司(NYK) 營運的6,388噸商船。她在格拉斯哥建造,專門為NYK的日本至西雅圖航線提供服務。原本日本三菱長崎造船廠負責建造該船;然而,三菱造船廠在日立丸號的完工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導致了相當大的延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艘配備強大火砲和魚雷武器的高速戰艦。該艦以 1910 年代製定的項目為基礎,繼承了許多古老的特徵,包括在砲台中安裝反水雷砲,這艘戰艦的特點是其數量不多但精確的主砲,她擁有四座410毫米主炮及射程優良的魚雷發射器。
Thumbnail
格里德利級驅逐艦是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的1500噸級驅逐艦,共製造4艘。她們的輪機系統大幅改進,外觀上改成單管煙囪,並裝設更多魚雷發射管。4艘均存活到戰後並迅速除役解體,本級設計時,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戰術思想仍重視魚雷戰,艦體設計基於馬漢級。
Thumbnail
馬漢級驅逐艦(英文:Mahan class Destroyers ),是美國建造的一系列重魚雷武裝的驅逐艦。「馬漢」級除裝有強壯的魚雷武備外,與當時英國的A—I級相似,在該級參加二戰的艦隻有較大改進,並拆除後桅。
Thumbnail
海天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為海天級防護巡洋艦(或稱海圻級)首艦。本艦為清朝在甲午戰爭後重建海軍時期擁有的大型軍艦之一,然並未來得及發揮太多作用,便在日俄戰爭之初觸礁沉沒,本艦艦名在西方著作中多按當時的拼音寫作Hai Tien。
Thumbnail
此篇為出現在歷史中的真實船艦目錄,可以點擊連結直接查看相關船艦的歷史資料。
Thumbnail
從1840年末開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一種新型商船 - 飛剪式快船(Clipper Ship)。這是一種三桅帆船,他的航速較傳統帆船更快,用於長距離運輸具有較高利潤的貨物,為了提高航速,它在水線以下的橫截面呈「V」形,尖銳的船身設計可以劈開海浪,細長的船體,較高的長寬比設計減少了航行阻力。
Thumbnail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
Thumbnail
英國海軍根據戰鬥力的大小將其大型軍艦分為六個等級,第一、第二、第三級軍艦上至少有64門重炮,這三級軍艦稱之為戰列艦,其主要任務是編成海軍戰鬥縱隊,進行大規模艦隊炮戰,第四、第五、第六級是一些較小的軍艦。
Thumbnail
1937到1938年間提出的一款大型遠洋驅逐艦設計方案,配備3座雙聯裝150mm主砲,一座88mm雙聯裝高射砲和2座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舷側裝備輕型裝甲,滿載排水量接近5000噸。本級配備了極具特色的動力系統:同時搭載巡航用柴油機和高壓蒸汽渦輪機,和萊比錫號和紐倫堡號輕型巡洋艦類似。
Thumbnail
今天清晨驚現意外轉折,一艘在澎湖附近海域作業的台灣漁船,驚訝地發現一艘中國094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於大約5點鐘浮出水面接近他們。據報導,該潛艇似乎遭遇了某種困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艘配備強大火砲和魚雷武器的高速戰艦。該艦以 1910 年代製定的項目為基礎,繼承了許多古老的特徵,包括在砲台中安裝反水雷砲,這艘戰艦的特點是其數量不多但精確的主砲,她擁有四座410毫米主炮及射程優良的魚雷發射器。
Thumbnail
格里德利級驅逐艦是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的1500噸級驅逐艦,共製造4艘。她們的輪機系統大幅改進,外觀上改成單管煙囪,並裝設更多魚雷發射管。4艘均存活到戰後並迅速除役解體,本級設計時,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戰術思想仍重視魚雷戰,艦體設計基於馬漢級。
Thumbnail
馬漢級驅逐艦(英文:Mahan class Destroyers ),是美國建造的一系列重魚雷武裝的驅逐艦。「馬漢」級除裝有強壯的魚雷武備外,與當時英國的A—I級相似,在該級參加二戰的艦隻有較大改進,並拆除後桅。
Thumbnail
海天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為海天級防護巡洋艦(或稱海圻級)首艦。本艦為清朝在甲午戰爭後重建海軍時期擁有的大型軍艦之一,然並未來得及發揮太多作用,便在日俄戰爭之初觸礁沉沒,本艦艦名在西方著作中多按當時的拼音寫作Hai Tien。
Thumbnail
此篇為出現在歷史中的真實船艦目錄,可以點擊連結直接查看相關船艦的歷史資料。
Thumbnail
從1840年末開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一種新型商船 - 飛剪式快船(Clipper Ship)。這是一種三桅帆船,他的航速較傳統帆船更快,用於長距離運輸具有較高利潤的貨物,為了提高航速,它在水線以下的橫截面呈「V」形,尖銳的船身設計可以劈開海浪,細長的船體,較高的長寬比設計減少了航行阻力。
Thumbnail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
Thumbnail
英國海軍根據戰鬥力的大小將其大型軍艦分為六個等級,第一、第二、第三級軍艦上至少有64門重炮,這三級軍艦稱之為戰列艦,其主要任務是編成海軍戰鬥縱隊,進行大規模艦隊炮戰,第四、第五、第六級是一些較小的軍艦。
Thumbnail
1937到1938年間提出的一款大型遠洋驅逐艦設計方案,配備3座雙聯裝150mm主砲,一座88mm雙聯裝高射砲和2座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舷側裝備輕型裝甲,滿載排水量接近5000噸。本級配備了極具特色的動力系統:同時搭載巡航用柴油機和高壓蒸汽渦輪機,和萊比錫號和紐倫堡號輕型巡洋艦類似。
Thumbnail
今天清晨驚現意外轉折,一艘在澎湖附近海域作業的台灣漁船,驚訝地發現一艘中國094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於大約5點鐘浮出水面接近他們。據報導,該潛艇似乎遭遇了某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