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凌晨FOMC過後,美股與加密貨幣就迎來了一波下跌,市場對於聯準會的策略與預期有落差:明年的降息幅度縮窄(從4碼變成2碼),最近大家都在為市場的下跌找理由,像是FOMC鷹派降息、美國政府可能又要關門了、美國債務不斷攀高引發恐慌,我常常提到常常是由價格帶動故事,而不是故事去帶動價格,只要價格上漲市場就編出一堆好故事來蹭,但只要下跌市場就開始找理由去解釋下跌的原因,但其實短期的價格走勢根本不需要原因,因為漲多就是會有修正,跌深就是會反彈,例如剛剛提到的以上這些下跌的原因,你如果仔細分析這些理由,就會發現市場找的這些理由還蠻牽強的,
接下來我來一一破解市場的揣測到底有什麼問題,對於下跌市場上對於行情解讀有以下三個理由:
美國債務攀高:這不是眾所皆知的事情,過去股市上漲大家不擔心,現在股市下跌反倒變成理由了。
美國政府因預算問題可能要關門:這好像每年美國政府都會玩類似的把戲,請問有那一次美國政府真的關門了嗎?所以發生這種原因的恐慌下跌,往往是可以買進的時候。
FOMC鷹派降息:這理由就更有趣了,你想想明年縮窄降息的幅度原因是什麼?其實FOMC會議有提到,就是預期美國明年的經濟穩健,不只上調明年GDP的表現,還下調了明年預期的失業率,既然經濟保持穩定增長,聯準會就沒有必要加快降息步調,而且因應川普上任後可能會實行關稅戰,會造成通膨上揚的不確定因素,聯準會保留較高利率的策略可以讓自己的利率工具在面對市場變化更保有彈性,如果你看到FOMC提到近期要大幅度的降息,就表示聯準會的官員一定看到什麼問題可能會引發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美國經濟有可能會發生硬著陸,我相信如果是這樣的結果應該不是投資者樂見的事情,聯準會有穩定就業與經濟的使命,每次的利率決策會議都是僅審評估的,所以本次的FOMC會議反而讓我對於明年的美國經濟更有信心,記住,聯準會不是笨蛋。
雖然目前我認為市場仍然在牛市進行式中,但要熬過整個牛市並不容易,除了要有穩健的心態外,數據的觀察也是讓我們可以有信心的在牛市繼續走下去,若過去在相對低點佈局,在牛市的回調就會有比較大的忍受空間,要在牛市加倉也不是不行,接下來我來分享一下如果要在牛市加倉,可以觀察的指標:
相對強弱指標介於0~100的數值,越高代表市場越熱;越小代表越冷,可藉此指標來判斷,目前的價格是相對強、還是相對弱。我的判斷是只要數值低於30,通常就是可以加倉的時機,我拉出今年SP500的走勢圖,今年有四個時間點低於30,分別是4月、8月、9月、11月、還有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幾個時間點都發生什麼事情:
4月發生以伊衝突,中東情勢出現緊張,通常發生戰爭衝突短時間都會造成市場的下跌,但只要戰事不要擴大,不久後股市都會出想反彈。當然也有發生戰事後出現較長的市場下跌,例如烏俄戰爭發生,在當下的情境是聯準會因通膨攀升要開始高強度升息,烏俄戰爭又讓通膨狀況雪上加霜,導致這波股市下跌維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一般來說這樣的狀況較罕見。
8月則是因7月非農就業僅新增11.4萬人,遠低於市場預期,而且失業率飆升觸發薩姆規則,導致市場擔心要衰退了,股市發生崩跌,我當下也有發文觀察基本面其實並無問題,股市因情緒性崩跌就是加碼,可以參考:短期美股從崩跌到上漲,你學到了什麼?
9月又因8月非農數據表現不佳出現下跌,我當下又分析了情境,指出8月份新增非農就業人口低於預期,好消息是失業率比上個月低來到4.2%,也讓上個月數據觸碰到薩姆法則的擔憂,稍微可以得到喘息,且觀察工資項目是上漲的,但可以確定的是,就業狀況已經不像今年初這麼強勁,確實已經出現趨緩,但你說這樣的數據就判定可能即將進入衰退,我認為還言之過早需要再觀察,畢竟非服務業PMI仍然呈現擴張格局,本週公佈的初請失業金人數也低於預期,JOLTS職缺空缺數雖然從2022年就開始逐步下滑,但其實數值仍然高於疫情前的水準,觀察失業率維持在低檔且工資還上漲,至少目前數據看來還不至於衰退。可以參考:9月投資魔咒:非農就業數據引發市場恐慌,美國經濟還有機會軟著陸?
11月則是因為選舉的不確定性引發市場下跌,我之前也有做分析認為選舉前的股票市場通常是震盪較大的,但等選舉結束後這些不確定消除,股市通常會重回上行軌道。可以參考:美國選舉即將到來,美股、台股、加密貨幣可能走向?
12月份就是現在了,因為FOMC會議的鷹派態度導致市場崩跌,但就如我所說,美國的降息步調放緩主要是聯準會認為明年的經濟是穩健的,所以才有底氣放緩降息進度,所以這次的下跌反而應該是適時加倉的時候。
除了RSI,我通常也會參考CNN恐慌與貪婪指數,你會發現此指標的相對低點基本上也發生在今年的4月、8月、9月、11月還有現在的12月,尤其現在已經跌到極度恐慌了。
以上,我主要會用此兩個指標還判斷目前市場的情緒高低點,進行加倉或佈局,這樣也可以避免自己產生FOMO的心態,或是下跌就恐慌賣出的情緒操作。我同步還會用均線來判斷目前跌到什麼位階,像是日線、季線、年線來判斷自己買入的成本價為多少。
不過要注意的是,技術指標只是輔助,絕對不能單用技術指標就來判斷行情,首先你必須要了解現在的市場處在什麼位階,到底是牛市還是熊市,整個走勢是lower high還是higher low(更低的高點還是更高的低點),所以了解總經就很適合拿來判斷大方向,先了解大方向趨勢,再輔用技術指標來當作進出場的依據,才能讓自己依紀律操作,不受心理情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