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netflix韓劇《一箱情緣》,這部影集有人覺得很悶,有人很喜歡,我是屬於喜歡那一派。劇中男、女主角的契約婚姻,根本是我對長期親密關係理想的具現——不是因為對象是孔劉,而是我想在婚姻裡扮演韓正元(孔劉飾演的男主角)的那一方。
男主角韓正元的控制狂前妻,幫他安排了這樁契約婚姻。他契約結婚的對象、女主角盧仁智,如男主角的期待,盡心演出了一場「安靜的婚姻」。
劇中角色用詩意的比喻,說明平穩的長期關係,所能帶來的情緒價值——
「就像有人把扣錯的扣子解開,再一一扣回正確的位置」、「就算外界驚濤駭浪,海浪也打不到這個房間」。這段婚姻是混亂日常中一股穩定的力量,讓身負創傷的男主角不用依賴藥物就能睡著。
未婚的朋友有時會問我,結婚的好處是什麼?
我相信一段穩定關係所帶來的情緒價值,可以轉換為經濟價值。就像《一箱情緣》裡的韓正元,在關係中得到支持後,能夠好好入睡、正常工作。
事實上,除了這種間接的經濟效益外,婚姻本身對男性的經濟助益是有學術研究證明的。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指出,近40年來,婚姻為男性多帶來一份加戶收入,這是多數未婚男性無法享受的經濟優勢。這種優勢使已婚男性在家庭收入中位數上,超越並遙遙領先於未婚男性。婚姻帶來的經濟收益,對男性的正面影響已超過女性。
至於女性能不能從婚姻當中,得到這些好處?現實來說,女性從婚姻中得到的情緒或經濟利益,恐怕遠不如男性。有許多社會學研究探討女性因婚姻所蒙受的潛在損失,最常見的是因生育導致的職涯中斷,或為了照顧家庭轉換至工時較短、薪資也較低的職位。(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菁英媽媽想上班》)
我常認為普通的異性戀婚姻,本來就是一種設計不良、分工失靈的package。結婚的伴侶必須是情感支持、經濟合作、家務、育兒分工等多層次功能的最佳伴侶,不覺得不切實際嗎?
說到理想的「婚姻」,不得不提另一個我喜歡的作品,漫畫《今晚吃壽喜燒喔》。
友子跟愛子在同學會上重逢,決定展開同居生活。
高收入但是不善打理家務的室內設計師愛子,和擅長做菜、做家事、接案有一搭沒一搭的插畫家友子。
友子向剛被未婚夫分手的愛子提議,不如和她「結婚」。只要愛子願意負擔多一點房租,她可以包辦家務,讓兩人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只有戀愛我無法提供,請你去跟別人談。」
友子和愛子都是異性戀,他們並沒有愛上彼此。(故事中愛子有穩定交往的男友)
但在漫畫中,友子是這麼描述她和愛子「婚姻」的美好:
「今天早上,我從平凡的日常中感受到幸福。
用愛子設計內裝的咖啡館咖啡豆沖泡的咖啡,
一次得要買一整條好吃的麵包店吐司,
憑我自己的經濟能力根本買不起的高級奶油,
用愛子的漂亮傢俱和我的插畫裝飾的客廳,
心有餘裕地笑著觀賞他人的優雅生活」
故事的後半段,愛子被男友求婚,但又不想放棄她和友子平穩又舒適的生活,怎麼辦呢?
作為故事尾聲的戲劇轉折,漫畫給了友子和愛子一個富有巧思又皆大歡喜的結局。此處不暴雷,大家可以自己找漫畫來看。如果現實生活的婚姻制度也能如此彈性又自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