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人工智慧:一部圖解的歷史》c. 1352 ~c. 1651

1352 RELIGIOUS AUTOMATA 宗教自動裝置

《Clifford A. Pickover 的人工智慧:插圖歷史》書中 1352 年:宗教自動裝置(Religious Automata) 章節,描述了中世紀和早期現代歐洲與基督教教會相關的各種自動裝置,這些裝置包括機械基督像、機械魔鬼以及能動作和發聲的宗教象徵。這些裝置既展示了宗教的虔敬,也表現出當時對技術和工藝的高度興趣。

raw-image


主要內容摘要:

1.機械基督與宗教事件自動裝置: 15世紀時,英格蘭肯特郡 Boxley 修道院的「恩典十字架(Rood of Grace)」是一個機械化的耶穌像,其眼睛、嘴唇和身體其他部位能夠移動,模仿耶穌的表情和動作。 自動裝置還被用於模擬聖經場景,例如天使的行動或耶穌復活等,這些技術不僅為宗教儀式增添神秘感,也吸引了信徒和觀眾。


2.斯特拉斯堡天文鐘: 位於法國阿爾薩斯斯特拉斯堡聖母大教堂的天文鐘,是宗教自動裝置的典型代表。 該天文鐘於 1352 年開始建造,其特色之一是安裝了一個能夠移動的公雞自動裝置。這隻機械公雞能夠移動頭部、拍動翅膀並以蘆管和風箱模仿啼叫聲。 除此之外,天文鐘還展示了天使和其他聖經相關場景,帶有日曆功能,並能計算復活節的日期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時間。


3.文化與科技的融合: 教堂和大教堂中的自動裝置不僅是虔誠信仰的表達,也成為展示技術工藝的舞台。 這些自動裝置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行動被帶到中國,作為展示歐洲技術與信仰力量的禮物。 宗教自動裝置體現了對基督教宇宙觀的讚頌,也為未來的機械技術奠定了基礎。


影響與意義:

宗教自動裝置展示了機械技術在宗教儀式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了人類利用技術模仿生命和神聖場景的願望。這些裝置不僅是中世紀工程與藝術的結合,也是現代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發展的文化前驅。


c. 1495 DA VINCI’S ROBOT KNIGHT 達文西的機械騎士

達文西設計的機械騎士,這是一項結合了藝術與工程的早期機械創作。達文西(1452–1519)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才多藝的學者,涉足繪畫、建築、解剖學和工程等多個領域。他在約1495年左右於其《大西洋手稿》(Codex Atlanticus)中描繪了這位機械騎士的設計。


這位機械騎士的機構包含多個關節部位,可活動的手臂、下巴和頭部,採用了一套由滑輪系統驅動的機械結構。這位機械人穿著德意志-意大利風格的中世紀盔甲,可以坐下和站起。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別由不同的齒輪系統控制,實現了精密的機械操作。

雖然我們無法確定這位機械騎士是否曾被實際製造,但類似的設計可能啟發了後來的工程師。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工程師胡安尼羅·圖里亞諾(Juanelo Turriano)曾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設計了一個用於宗教儀式的機械修士,這個機械修士使用了類似的滑輪和鐘錶機械。

研究者普里爾(Phillips)與普里威爾(Priwer)指出,達文西的機械騎士設計是其對解剖學和幾何學研究的巔峰成果。他將羅馬建築的比例與運動學結合起來,創造出了一個將人類形式與機械技術結合的奇妙作品。

相關影響

達文西的設計不僅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對機械技術的深刻理解,還預示了後來機器人學的發展方向。作為一個先驅,他的創作啟發了後世對機械人類行為的模擬與探索。



1580年:魔像(Golem)

猶太民間傳說中的一個人工造物——魔像,並將其與人工智慧(AI)的概念聯繫起來。魔像是一種由黏土或泥土製成的被賦予生命的生物,展現了人造物體的人工智能特性,但一旦啟動後可能會難以控制。

魔像的起源與意義

魔像的概念源於猶太傳說,其中最著名的魔像故事來自布拉格的猶太教拉比尤達·勒夫·本·貝扎列爾(Rabbi Judah Loew ben Bezalel,約1520–1609)。據傳,他於1580年創造了一個魔像,以保護布拉格猶太人區免受反猶太主義的襲擊。


魔像的製作通常與宗教或神秘儀式有關,其身上被刻上或插入象徵神聖的文字。例如,有些魔像的額頭上刻有希伯來文的「真理」(emet),而要使魔像失去生命,只需擦去其中的第一個字母,變成「死亡」(met)。這種儀式性的操控象徵了神聖力量與人類創造力的結合。

聖經與猶太文化中的魔像

在《聖經》中,魔像的概念僅出現於詩篇139:16中,提到「未成形的身體」(unformed body)。在希伯來語中,魔像(golem)有「未成形的質塊」或「無腦」的意思。在塔木德經中,魔像通常被用來描述「不完美」的事物,這使得文學中的魔像多半被描繪為笨拙但服從命令的存在。

創造魔像的挑戰在於如何停止其任務,因為它常常無法自主停止工作,甚至可能變得危險,象徵人類對於自己創造物的無法完全掌控。

魔像與人工智慧的聯繫

魔像的傳說蘊含了對人工智慧核心問題的早期反思:一旦賦予人造物體某種智能或自我運行能力,人類是否能夠預測並控制其後果?在今天,這一問題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系統的倫理風險高度相關。

此外,魔像也成為文化中人造智能形象的早期象徵,類似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塔洛斯(Talos)或文藝復興時期的機械騎士。它預示了未來科技與人性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引發了對於創造力與責任的深刻思考。


1651 HOBBES’S LEVIATHAN

〈Hobbes's Leviathan〉 主要探討英國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如何將機械類比用於解釋自然界與人類心智的運作,並暗示人工智慧的可能性。

章節內容概述

  1. 霍布斯的機械類比 在1651年出版的著作《利維坦》(Leviathan)中,霍布斯將人體視為一個機械裝置,認為生命的本質可以用運動與機械結構來解釋。他提到: 「自然(即上帝創造並統治世界的技藝)可被人類的技藝模仿,從而製造出人工動物。既然生命不過是肢體運動的產物,其起點在於某個內部的核心部位,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說,所有自動機(如靠彈簧與齒輪運動的鐘錶)都擁有某種人工生命?」 他將心臟比作「彈簧」,神經比作「弦」,關節比作「齒輪」,以此解釋人體的運作機制。
  2. 推理與計算的關聯 霍布斯認為,推理(Reasoning)實際上是某種形式的計算(Computation)。他說: 「所謂推理,我指的是計算。計算就是加總多項事物,或從中減去一些。」 這暗示,如果推理可以被簡化為數學運算,那麼機械是否也能進行推理?這個問題為未來人工智慧的概念埋下了伏筆。
  3. 霍布斯的現代啟發 霍布斯的觀點啟發了後來的科學家與哲學家。科學史學家喬治·戴森(George Dyson)稱霍布斯為「人工智慧之父」,因為他首次將思維與計算聯繫起來,並以機械運作類比於心智活動。
  4. 關於機械心智的探討 書中引用計算機架構專家丹尼爾·希利斯(Daniel Hillis)的推測: 他提到,隨著網絡規模與互聯性的增強,一個具有「人工心智」的利維坦(Leviathan)可能會在網絡中出現。這種巨大的智能體不再只是單個機器,而是一種由無數計算設備聯繫而成的整體智慧。

思考與意義

霍布斯的思想預示了人工智慧的某些核心問題,例如:

  • 機器能否模擬人類的推理過程?
  • 機械運作是否足以產生複雜的行為?
  • 智慧的本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還是某種超越機械的屬性?

霍布斯在《利維坦》中雖未明確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但他的觀點無疑為未來的人工智慧理論提供了哲學基礎,特別是關於「機器思維是否可能」的初步探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Jauh Tom的啦滴賽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