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跟著家人斷斷續續看了多部港劇,模糊的記憶中,那一卷又一卷的錄影帶,因為家人大多偏好看律政相關題材劇情,曾一度夢想著可能是自己未來的職業樣貌。而今進入影視產業一段日子了,沒想到因緣際會下,港劇的份量再度出現到我的世界中。
從較近年的新劇《法言人》(2023年)、《家族榮耀之繼承者》(2024年),跳回到40多年前的經典劇《鹿鼎記》(1984年)、《上海灘》(1980年),再推進到童年依稀有點印象的《尋秦記》(2001年)、《創世紀》(1999年)...
一部接著一部細看研究,跟著重溫了當年港劇的高光時刻,看著周潤發、羅嘉良、劉德華、梁朝偉、古天樂等人在成為一線港星前的代表作品(帥得無話可說...),雖然以如今的技術手法回看40年、30年甚至20年前的片子,難免會覺得略顯粗糙,但考慮到當時的製作技術與既有條件的限制,各種出現的「bug」反而讓人會心一笑。
然而,在那個年代的環境與氛圍下,港劇除了用直白的台詞直接道出「現實」,引人深思之外,還像主角們常說的【一定行】那般,劇中的創意與突破、前衛的嘗試與影像運用,卻確實展現了【可能性】這三個字所蘊含的力量,使人產生無限的想像!
當然,這些輝煌的背後,少不了演員以及幕後各崗位工作人員,沒日沒夜地辛苦加班趕工。然而,如今的社會中,當年的影視榮景難以被複製。畢竟很多時候,成功的瞬間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就像港劇中常提到的【命】與【運】一樣。
決定撰寫這篇分享文,起因是《創世紀》這部將近25年前的時裝商戰劇。主要講述葉榮添、許文彪和馬志強三位好友白手起家的奮鬥歷程。而劇中的情節套用到當今社會的現實情況(貧富不均、低薪),竟發現有些重疊的影子在...不禁讓人感嘆戲如人生(?)
影像取自網絡
『我不是沒有嘗試過,我嘗試安分守己,拼命幹活!掙那麼一點點錢!我試過!但是外面那些人,外面那些人!他們懂建築懂蓋樓嗎?他們只是拿一點點錢出來,花一點點時間,把房價炒高不斷的賺大錢!這叫做公平嗎?你去問問他們!隨便問一個人!問問他們需要些什麼!他們的答案你很簡單,只想要一間很普通很普通的房子!為什麼他們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供一間房子呢?因為是那些有錢人在耍他們!越有錢的就越玩的起!這個世界公平嗎?這個世界公平嗎?』一許文彪
如今,面對高通膨、高房價,為了一個小小的空間,付出一輩子的努力。
以前常說的「千萬豪宅」,現在會不會只能戲稱「千萬好窄」?這好窄如鳥籠般,可能不僅是由個人承擔,或許還需動用到全家人之力,才能稍微沾上點邊。令人不禁感嘆的是,空屋率高居不下,就擺在那裡。你說這樣的現象是否公平?是否正常?是否應該耗盡全力去追趕?還是該選擇閉上雙眼,打不過就加入,甚至踏上詐騙之路,掠奪資源,成為實現理想,看似稱頭的一員?
《創世紀》全劇拆分版51集,也看了快半,主角開始走向黑化,當然,為了戲劇張力,會渲染上過多暴力、仇恨、狗血等情節,但主角起初所經歷的掙扎與無助,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你我當下的處境?
在道德與慾望之間,做著極限的拉扯,一旦行差踏錯一步,就是萬丈深淵不得回頭...
在隱隱的自我投射中,我們為主角的遭遇感到難過;然而,我們明明曾經都有著自己的原則底線,曾經堅守著「不要成為小時候所討厭的大人」的信念,可是,人類是否依舊在不斷重演著歷史?
鑑古觀今知未來,是一條明路,卻也是在人性的貪婪與恐懼下,最容易忘記的智慧解方。或許如今的生存法則,就是先從照顧好自己做起,選擇降低對世界的過多感受,累積儲備好穩定的心態再前行,才能走的長,走的遠,走的最久....而我依舊相信,選擇善良,才是永續的正道。
共勉之。
(如有機會再來分享各部港劇觀後感想~)
by Mel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