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打了沒?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時序來到了年尾,最近天氣突然開始驟冷,雖然總算有點過冬過節的感覺,但也就是這個時候,感冒人數跟著激增,就連柳丁醫師我每天跟來訪的感冒病友打交道,也很擔心自己什麼時候又要中標(曾經最長紀錄一個半月反反覆覆被傳染喉嚨都沒有好...TAT)。為了保護自己和身邊重要的人們,你是否有看到街頭巷尾或是手機電視上,政府宣導大家來打疫苗的廣告呢?除了每年十月的定番──流感疫苗──之外,現在還有新冠肺炎的最新變種JN.1的疫苗;今年衛福部更推出了「左流右新」[註1]的口號,也就是只要你年滿6個月以上,就可以左手臂打流感、右手臂打新冠,讓大家來到門診可以左右開弓同時接種兩劑不同的疫苗,一舉大幅提升對呼吸道疾病的保護力!超讚的吧!


…話雖如此,在門診其實卻很常遇到,明明是很適合(或應該說需要)接種疫苗的對象,在我們要建議或勸說的時候,要不是面有難色說最近聽了哪個街坊鄰居打完疫苗之後全身不舒服,遲疑說下次再看看(這位先生,等你下次會再進來的時候就是跟我一樣已經中標了好嗎🤣);要不就是斬釘截鐵地拒絕某廠牌的疫苗,後者這個我真的是每次解釋都會講到豆頁痛,到最後往往只能半放棄地心中默念「佛渡有緣人」,然後回頭默默詛咒當初那些亂放假消息散佈疑雲、害大家不願意接受疫苗保護的有心人士(喂)。就如同俗話說的「造謠出張嘴,闢謠跑斷腿」,有時候醫師再怎麼苦口婆心解釋,就是無法撼動坐在對面那個人已經植入先入為主的觀念。到底為什麼這麼多人對疫苗有如此根深柢固的抗拒心理呢?想要一次了解疫苗這玩意的前世今生,我們要一路回到18世紀的歐洲說起...


第一支疫苗哪裡來的

彼時是天花肆虐的年代,感染天花的致死率高達三成,全歐洲死於天花的人口數以千萬計。那時的人們雖有原始的免疫學概念,發現感染天花痊癒後的患者具有抵抗力,因此將天花患者水皰中的汁液拿來塗抹在未感染者的傷口上,企圖藉由較輕微的感染(因為不是從呼吸道感染進入全身)來引發個體的免疫效果。但這個做法仍然有一定的死亡率,而且被接種者也還是具有傳染力。當時的英國醫師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 1749-1823)注意到坊間流傳的鄉野奇談:一個人如果得過牛痘,那他便不會感染天花。此外人們發現在牧場擠牛奶的女工極少得到天花,而她們的確多數都曾感染過牛痘。詹納醫師於是推測這兩個疾病之間存在者某種關聯,這層關聯可以成為預防天花的關鍵。

raw-image


在1796年5月14日,詹納醫師做了一個劃時代的實驗:他將一名8歲男孩詹姆斯·菲普斯(James Phipps)的手臂劃傷,並將患有牛痘的工人手上的膿液塗抹在男孩的傷口上。待男孩的牛痘痊癒之後,詹納再次將天花病毒的膿液接種至菲普斯身上,但這一次男孩完全沒有發病跡象!詹納的實驗證明,接觸牛痘病毒能夠有效預防天花,從而首次有效地實現了利用病原體誘導免疫的概念。我們今天所說的疫苗其英文“vaccine”,就是從牛痘的名字沿用而來(牛的拉丁文是vacca,牛痘的學名是Variolæ vaccinæ)。


詹納的研究奠定了疫苗的基礎,並迅速推廣到世界各地,最終成功消滅了天花。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布天花病毒在全球根除,這是疫苗史上的一大勝利。後來隨著時代與科技進步,疫苗技術逐漸從以減毒或滅活病毒單位,發展到使用蛋白質亞單位、基因重組技術及mRNA技術等現代化方法來呈現抗原以激發人體免疫活性;應用範圍也從傳染病擴展到癌症、以及未來針對過敏等非傳染性疾病。其中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能夠預防女性子宮頸癌以及男性生殖器黏膜和頭頸部癌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註2]


真是個好東西

既然疫苗如此有效,那應該所有人都接種才對吧?來看看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一個月後目標客群(也就是比較容易引發重症的老年人和幼兒)的接種率如何呢[註3]

raw-image

鏘鏘!平均竟然只有三分之一,看看旁邊可憐的新冠疫苗,在我們大聲疾呼的年長族群更是只有不忍直視的12%接種率...即使我們在診間或是公共廣告上常看到醫師呼籲定期接種季節性的流感及新冠疫苗,還是有很多人遲疑或不願意接受。在門診遇到拒絕施打疫苗的常見理由有以下幾種,且讓柳丁醫師一邊列舉一邊回應如何讓民眾破解這些疑慮。


raw-image

打啊,怎麼不打!   ──人中之龍7

以下是最常聽到不願意施打疫苗的理由前五名選手(?)

1. 擔心副作用:最常聽到拒絕施打疫苗的理由就是擔心副作用,例如短期的發燒、疲勞或注射部位疼痛,更有人因為注射疫苗後感受到全身不適、長期過敏或腸胃症狀等而不想打疫苗。短期的不適雖然是很常見的反應(通常起因於免疫系統受到刺激而啟動),但多數都能夠以藥物或適度的飲水及休息緩解。比較長期的副作用則需要了解個案的藥物及接種史,釐清是否有交互作用、或其實未必跟疫苗有關。但多數情況下很難找到證據證實,若大型規模研究沒有發現或通報一定比例人數出現這樣的副作用,則難以歸因為疫苗引起;為預防感染而引發重症的風險,我們通常會建議選擇他牌疫苗,但仍然會建議要施打,並預先準備副作用發生的處置對策來讓民眾安心。最近不時有媒體報導接種疫苗後不久突發心肌梗塞或中風死亡的個案,引起民眾恐慌,柳丁醫師要再次強調這種暗示性的連結是錯誤而且危險的,因為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在冬季本來就是好發急性心肌梗塞的時間;而近年的研究甚至告訴我們,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反而可以降低中風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註4],可能的機轉是預防因感染導致的全身性發炎反應造成的血管堵塞。因此不管在預防呼吸道重症,或是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考量,都應該要接種疫苗。比較特殊的情況例如高血壓控制不良、重大手術後或是正在感染疾病有發燒中,則建議諮詢醫師選擇適當的接種時機。

2. 「打了還會感染」:一些人看到即使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案例,便以為疫苗無效,但其實疫苗的保護力本來就不是百分之百,它除了降低發病機率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可以減輕我們受到感染時的病情、縮短病程時間和預防需要住院的重症情況發生。如同柳丁醫師常在診間跟病友講的:「假如你當初沒打,現在會更嚴重!」

3. 對病毒變異的認知不足:很多人以為自己曾經打過,就不需要再打疫苗。對某些疾病而言沒有錯,但流感和新冠這兩種類病毒的特性就是他們基因變異的速度非常快,目的就是要逃過人類免疫系統的辨識才有辦法感染更多人。科學家每年針對最新的流感病毒株預測和新冠變種的研究,讓新的疫苗可以幫我們的免疫系統「更新病毒碼」,這樣才能有效預防感染喔。

4. 假科學和陰謀論:過往曾有一些危言聳聽的研究報告,指出「MMR疫苗會導致自閉症」或「破壞免疫系統」,這些言論雖已被後來的大型研究推翻,但謠言一旦散佈開來,其影響就像海洋裡的塑膠垃圾一樣要很~久很久才有辦法清乾淨。此外還有針對特定廠牌的惡意風向,因為牽扯到商業利益和政治考量,更常常讓醫師感到無力和頭痛... (下略三千字)

5. 我是天選之人/我身體很健康所以不用打:這種我們稱之為低風險感知或是倖存者偏差。很多人都是中標之後才知道流感的威力,之後每年乖乖回來報到接種;另外我們也要提醒所謂「群體免疫」的重要,也就是當一個社群裡面接受過疫苗的人愈多,這個疾病就愈不容易流行起來。講白話一點就是你身上打的疫苗不只保護你自己,也會保護你身邊的老人和小孩不被傳染。

raw-image


我該打什麼

破解了這些常見與疫苗有關的迷思之後,你可能會想問:那我需要打什麼疫苗呢?一般來說我們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會遇到不同傳染病風險來推薦適合施打的疫苗:

1. 嬰幼兒(0–5歲)

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容易感染多種疾病。建議接種的疫苗包括:

  • 卡介苗(BCG):預防結核病。
  • 五合一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防止多種常見兒童疾病。
  • 水痘疫苗 和 MMR疫苗:後者可預防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
  • 日本腦炎疫苗:預防經由蚊蟲叮咬傳染的腦炎病毒。
  • 肺炎鏈球菌疫苗 和 輪狀病毒疫苗:降低呼吸道和腸胃道感染風險。
  • A型肝炎/B型肝炎疫苗:台灣人目前普遍缺乏A型肝炎抗體,自民國107年普及滿周歲幼兒施打A型肝炎疫苗。
  • 腸病毒71型疫苗:提供2個月至6歲兒童接種,降低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重症之風險。

2. 青少年(6–18歲)

這個年齡階段的免疫計劃多為補充疫苗,並針對青春期特有的需求:

  • HPV疫苗:預防由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菜花、子宮頸癌等相關疾病,建議在青春期就開始接種。
  • 流感疫苗:每年接種以防止校園內流行性感冒的傳播。

3. 成年人(19–64歲)

成年人接種疫苗主要是為了補足免疫力,並預防可能威脅健康的疾病:

  • 破傷風、白喉和百日咳疫苗(Tdap):每10年補強一次。
  • 流感疫苗 和 新冠疫苗:特別是在每年流感高峰期(10月至隔年2月)和疫情期間,這些疫苗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和重症機率。
  • 帶狀皰疹疫苗:建議50歲以上或50歲以下經醫師評估為高風險的人接種,以預防帶狀皰疹及降低皰疹後神經痛的後遺症。

4. 老年人(65歲以上)

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逐漸下降,老年人更容易感染疾病並發展為重症:

  • 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肺炎、敗血症等疾病。
  • 流感疫苗 和 新冠疫苗:每年接種,以保護呼吸系統健康。
  • 帶狀皰疹疫苗:減少帶狀皰疹和皰疹後神經痛的風險。

此外還有特殊族群例如先天或後天免疫疾患、出國旅遊、孕前孕後等...根據不同的需求,請至門診諮詢醫師適合您的疫苗。


...還在線上嗎?

感謝願意讀到這裡的你,現在可以來檢查一下今年該打的疫苗都打過了嗎?如果還沒,趕快拿起手機,搜尋你附近可以施打疫苗的診所或醫院,更新一下病毒碼吧!

(臺大醫院曹玉婷醫師為大家說明常見針對新冠疫苗的迷思)


參考文獻:

[註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新聞稿(2024/09/18):https://www.mohw.gov.tw/cp-16-80053-1.html

[註2] Effects of HPV vaccin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HPV-related cancer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United States-based cohort. J Clin Oncol 42, 2024 (suppl 16; abstr 10507)

[註3] 新聞資料(圖片由疾管署提供)

https://tw.news.yahoo.com/%E5%AD%A9%E5%AD%90%E6%8E%A5%E7%A8%AE-%E5%B7%A6%E6%B5%81%E5%8F%B3%E6%96%B0-%E5%AE%B6%E9%95%B7%E6%9C%89%E7%96%91%E6%85%AE-%E7%96%BE%E7%AE%A1%E7%BD%B2%E6%89%93%E7%A0%B4%E5%B8%B8%E8%A6%8B%E8%BF%B7%E6%80%9D-084811206.html

[註4] Influenza vaccine effect on risk of stroke occurr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 Neurol. 2024 Jan 10;14:1324677

avatar-img
4會員
6內容數
每周來一篇,讓您更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最近看診時,很多家長都會問歐醫師,『孩子打完疫苗後,要注意什麼?』所以今天歐醫師想跟家長們分享一些打完疫苗後的小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n8QoDzGJY也好,就當我杞人憂天。 因為,我在三年前,就有慈惠醫院日間部大停課的經驗了。 最近的新冠肺炎再度進入流行期,有的星星兒就有和我類似,容易焦慮不安。 而在打新冠疫苗,也只是降低嚴重程度。 只是,星星兒比較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
這個星期身邊很多朋友都病了,有些是流感,有些是新冠,有些是腸胃不適,各有各的辛苦。儘管大家都不會再像疫情期間如臨大敵,但防範意識實在不宜拋諸腦後,如果家中有長者或幼兒,更要事事小心。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近日的確診人數仍然是持續的出沒,只能說出門在外場所多的時候,口罩還是要有防護,以免又2確.3確診的持續,雖然再次確診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病患)感覺就跟疫苗一樣,頂多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但身旁仍有年長的長輩呀!希望不要傳染給長輩,畢竟長輩還會夾雜很多症狀跟慢性病問題,所以我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最近看診時,很多家長都會問歐醫師,『孩子打完疫苗後,要注意什麼?』所以今天歐醫師想跟家長們分享一些打完疫苗後的小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n8QoDzGJY也好,就當我杞人憂天。 因為,我在三年前,就有慈惠醫院日間部大停課的經驗了。 最近的新冠肺炎再度進入流行期,有的星星兒就有和我類似,容易焦慮不安。 而在打新冠疫苗,也只是降低嚴重程度。 只是,星星兒比較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
這個星期身邊很多朋友都病了,有些是流感,有些是新冠,有些是腸胃不適,各有各的辛苦。儘管大家都不會再像疫情期間如臨大敵,但防範意識實在不宜拋諸腦後,如果家中有長者或幼兒,更要事事小心。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近日的確診人數仍然是持續的出沒,只能說出門在外場所多的時候,口罩還是要有防護,以免又2確.3確診的持續,雖然再次確診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病患)感覺就跟疫苗一樣,頂多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但身旁仍有年長的長輩呀!希望不要傳染給長輩,畢竟長輩還會夾雜很多症狀跟慢性病問題,所以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