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公布第四季的交車報告。第四季交付車輛為49萬輛比去年的48萬輛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低於華爾街的50萬輛的預估。而全年交付179萬輛,比去年下降1%,也是至2012年以來特斯拉首次遇到交車數據下滑的情形,市場感到震驚。
所以,在上週盤後特斯拉股價一度跌了超過6%,連續幾天的下挫,特斯拉的股價已在短短數天下跌18%,與特斯拉在去年12/17號創下的479.86美元的高點,已經下跌21%,不過本週股價似乎有所回升,但是看起來已經達到短期的高點。
特斯拉在今年股價上漲超過60%,但是幾乎所有漲幅都發生在美國大選之後。身為川普的『選戰好夥伴』自然成為華爾街加持的對象。
只不過這波高點,是不是已經提前來到?對於未來特斯拉股價還會創下新高?未來特斯拉遇到的逆風局會是什麼?
我認為特斯拉的未來性,成為華爾街押寶的對象,不過,許多數據都顯示,特斯拉並不像輝達或是博通,這樣的AI巨頭,擁有強大的護城河。當然,特斯拉的自駕系統目前並沒有對手,不過要如何透過政治力,讓其他國家的政府開放自駕系統,會是最大的挑戰。
我認為特斯拉的挑戰有幾個方向:
1.中國電動車的強勢持續。
目前中國電動車強勢崛起,三大車廠『為小禮』跟比亞迪,都繳出銷售成長的成績單。蔚來,小鵬,理想,三大廠在2024年總銷售額分別成長了39%,34%,33%。其中原因是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加上中國本土的購車優惠,以及海外的國家購買。
其中,中國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的交付量持續成長,再次從特斯拉手中奪走全球季度銷售冠軍的寶座。目前,比亞迪在 2024 年 12 月的交車量為20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約 9%。第四季交車量約 59.5 萬輛,而 2024 年全年比亞迪純電動車交車量約 176.8 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約 12%,跟特斯拉只有差距3萬輛。
2.特斯拉的應對策略
對於電動車的銷售,特斯拉計劃在2025 年推出一款低價電動車,預計這款新車型可能有助於特斯拉將 2025 年交付量提高 20% 到 30%,達到約 210 萬輛。
不過,中國在2024年的電動車成長率超過30%,即便特斯拉預估可以增加20%的成長,還是很難跟中國電動車的成長率抗衡。更重要的是,低價電動車的銷售對象在哪?我相信即便低價,仍然比中國電動車的價格高,過去,特斯拉嘗試過降價,仍然無法改善電動車的銷售,我不認為推出『低價版』的電動車,可以讓特斯拉迷購買。
而且系統『簡配』之後,不是特斯拉利潤變差,就是電動車的品質可能比中國電動車還不耐用,就如同Iphone 推出SE,因為賣得不好加上利潤不達預期,不見得在市場上有競爭力。
3.歐盟對於電動車的政策
相信2025年,中國會持續透過補貼以及中國盟友的合作,持續把國產電動車輸入各國,這個狀況肯定會持續,而對於其他國家的電動車品牌,只能透過『關稅』來保障自家汽車工業,但是中國肯定會用相對應的『供應鏈』壓力,逼得歐盟達成妥協。
對於歐盟來說,現在主要大國,英法德都有經濟上的問題,尤其是德國的車廠,部分車廠快要經營不下去。透過『關稅』雖然可以保障自己的汽車工業,也要考量到關稅對於整體通膨的影響跟中國的反制,所以我認為歐盟會傾向『中立』的角色,也就是不會跟中國處得太僵。
相反地,對於美國的電動車,歐盟可能也不會太友善,因為特斯拉也威脅到歐洲電動車的發展,過去歐盟對於許多美國企業開刀,例如:Meta跟蘋果的反壟斷,都是向美國收取高額費用。我認為,歐盟會善用自身的資源,持續跟美國電動車斡旋,對於特斯拉來說,在歐盟不會比中國佔到太多便宜。
4.亞洲車廠也自身難保
最近,本田跟日產的合併,也透露了目前亞洲車廠的困境,日韓都面臨轉型跟提高自身銷售額,必須要透過政府協助進行整併,所以不太可能給特斯拉太多的優惠。
5.特斯拉的新技術。
所以對於特斯拉來說,的確還是要靠自駕計程車,拓展新的機會跟市場,只不過,自駕計程車,我相信會遇到跟Uber 一樣的狀況。過去Uber 在美國發展很好,企圖想要切入中國跟東南亞市場甚至台灣,但是最後都因為政府看到商機,透過政策阻擋,導致Uber 把股權跟當地的經營權賣給當地政府,最後並沒有辦法在當地運行。
我認為一旦特斯拉推出自駕計程車也是一樣,最後會遇到當地政府強烈反彈,必須要跟『當地企業』合資,或是透過當地企業的系統叫車,抽取手續費,並不會像賣車一樣簡單,而這才會是特斯拉真正遇到的困難。
所以,我認為目前特斯拉已經來到短期的高點,過了總統大選的興奮期之後,華爾街接下來會更仔細觀察特斯拉是否能夠在自駕計程車上面交出更好的成績單跟應用,否則股價就會進入修正,讓我們繼續觀察下去接下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