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大車廠合併:強強聯手能否重返榮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4年底,日本三大車廠:本田,日產,三菱,宣布合併成立一家新公司,  未來將要推出單一品牌的日本汽車跟電動車。對於昔日的日本三大車廠的合併,市場充滿了期待,合併之後三大車廠的銷量將會超過900萬輛,ㄧ舉成為全球第三大車廠。

不過,合併之後是否ㄧ切順利,未來整合後對於營運的挑戰是加分還是扣分,有待觀察。那麼,日本車廠的強強聯手對於未來汽車產業會有什麼改變?對於日本引以為傲的汽車工業會重回領先集團嗎?

我認為,合併後如果本田佔有比較大的主導權,將會對於本田有加分的作用,等於『如虎添翼』。但是日本過往整合的能力不佳,是否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阻礙,拖累本田成為未來的絆腳石。

首先,我想先從日產跟雷諾的恩怨情仇說起。

1.關鍵時刻伸出援手的雷諾。

過往,日本的汽車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汽車集團,在二戰之後透過強大的工業能力加上很好的SOP規範,很快地在亞洲帶出一波炫風,成為亞洲的汽車強權,跟歐洲的德國互別苗頭。

也因此,日本產生了許多強大的汽車公司:豐田,本田,日產,三菱,一眾品牌在市場推出。而日本汽車強大的部分在於『省油』跟『穩定』,對於汽車的長途使用妥善率高,成為許多消費者的首選。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車廠投入,開始瓜分日本的汽車市佔率,日本在199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股市跟經濟的崩盤,也影響到了日產的經營。身為日本第三大車廠的日產不得度尋求援助,但是當時的日本企業都自身難保,所以只能接受來自法國的車廠『雷諾』的補助。

當時,雷諾入股擁有43%的股權,日產只有15%,而且沒有否決權,所以等於被雷諾牽著鼻子走。但也正是因為如此,雷諾開始把日產東京跟京都工廠縮編,減少車款的日產,開始出現獲利。

2.不甘心當小弟的日產。

但是,日產並不是這樣想的。被併吞之後的日產,沒有表決權,也把許多日本員工開除,都與日本政府保障員工的政策相反,讓日產對於驕傲的汽車工業卻被外國人指手劃腳感到相當反感。

因此,日產一直想要擺脫雷諾的控制,只是苦無機會。2018年,拯救日產的法國CEO戈登,被日本爆出『低報薪資』跟『挪用公款』,遭到開除,甚至一度傳出被日本政府監禁,最後戈登逃到黎巴嫩,才得已脫離日本控制。

這個事件,也讓後來雷諾發現到無法真正『掌握』日產,加上在疫情後,日本在電動車佈局緩慢,導致虧損,最後雷諾在2023年把持股從43%降低到15%,換取日產未來跟雷諾合資電動車公司。

3.日產重回大哥的懷抱。

很快地,經過一年後,2024年日產就傳出『經營不善』需要援助,在日本政府有意的協調下,日產跟本田進行整併。即便這次,鴻海再次表達意願想要『購買』日產,但是在日本的文化下,日本並不願意把企業交到外國人的手裡,即便過去鴻海曾經買下『夏普』,但是日本政府並不能接受外國公司的管理方式。

所以,自此之後,不論是記憶體的鎧俠,或是車用電子的瑞薩,都在日本政府『刻意』的主導下,並且投入國家資金,守住『日本製造』的最後一道防線。

而本田是目前日本第二大車廠,但是在全球排名只有第八名,完全無法跟歐美車廠競爭,但是透過併購之後,可以迅速成為全球第三大車廠,對於本田來說,有好無壞。

4.日本整併危機重重。

本田併購日產之後,連帶獲得子公司三菱,三強聯手,預計2026年成立新品牌上市,將會結合本田的油電混合,日產的純電技術跟三菱的機電能力,成為互補的效應。

整合後的新公司,將會在2030年切入純電動車的市場,也意味著要把雷諾完全排除在日本的電動車合作計畫外。

但是,從過往日本的公司整併計畫來看,日本公司時常『合而不併』,『各自爲政』,變成互相拉扯,最後一事無成的例子極為常見。如果沒有真正的關閉工廠,適度解散車廠員工,甚至是資源共享,未來都有可能是新車廠的困境。

不過,難就難在,日本政府極度保障車廠員工,不會輕易讓車廠員工被資遣,加上未來三間公司的派系鬥爭,很有可能本田不會獲得太多主導權,最後只能相互協商,成為『弱化版』的豐田,如此一來反而會讓整體的汽車銷量下滑,才會迎來二次改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黑麥的沙龍
22會員
100內容數
黑麥先生的關鍵報告,主要以產業趨勢跟投資理財為主題,提供深入淺出的觀點,以最容易的方式分享當今產業看法,也讓讀者在投資上可以有更多知識,面對變化迅速的當今投資局勢!
黑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針對美國禁止輝達H20晶片銷售至中國的禁令,本文分析其成效及影響。首先,回顧美國先前限制ASML設備至中國的經驗。其次,分析AI晶片禁令的困難度。最後,探討禁令對中國和輝達的影響,認為中國自研晶片,加速中國晶片研發。結論指出,美國應更專注於自身AI應用發展,而非過度倚賴禁令,避免加速中國技術提升。
2025/04/29
針對美國禁止輝達H20晶片銷售至中國的禁令,本文分析其成效及影響。首先,回顧美國先前限制ASML設備至中國的經驗。其次,分析AI晶片禁令的困難度。最後,探討禁令對中國和輝達的影響,認為中國自研晶片,加速中國晶片研發。結論指出,美國應更專注於自身AI應用發展,而非過度倚賴禁令,避免加速中國技術提升。
2025/04/25
歐盟為因應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正考慮取消對中國電動車的高額關稅,改採最低價格限制。此舉將有助於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銷售,但特斯拉等公司可能因此受衝擊。中國車廠也積極佈局油電車市場,以規避關稅,搶佔歐洲市場份額。
Thumbnail
2025/04/25
歐盟為因應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正考慮取消對中國電動車的高額關稅,改採最低價格限制。此舉將有助於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銷售,但特斯拉等公司可能因此受衝擊。中國車廠也積極佈局油電車市場,以規避關稅,搶佔歐洲市場份額。
Thumbnail
2025/04/22
Wolfspeed,曾是碳化矽晶片巨頭,如今面臨財務危機,股價暴跌。本文分析Wolfspeed由盛而衰的原因,包括來自亞洲國家的競爭,以及在電動車市場的策略失誤。作者認為,Wolfspeed未來的發展前景不明朗,除非獲得美國政府的持續補助,否則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2025/04/22
Wolfspeed,曾是碳化矽晶片巨頭,如今面臨財務危機,股價暴跌。本文分析Wolfspeed由盛而衰的原因,包括來自亞洲國家的競爭,以及在電動車市場的策略失誤。作者認為,Wolfspeed未來的發展前景不明朗,除非獲得美國政府的持續補助,否則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最近的日本車廠資本市場很熱鬧。 從最一開始傳出大廠日產(Nissan)想要出售,到傳出鴻海想要出面搶親,再到本田(Honda)與Nissan的結盟(據傳旁邊還帶個拖油瓶三菱),最近一次是2025/2/13傳出的公開新聞顯示:Nissan與Honda的合併正式破局,不但鴻海重新跳出來高喊「選我...
Thumbnail
最近的日本車廠資本市場很熱鬧。 從最一開始傳出大廠日產(Nissan)想要出售,到傳出鴻海想要出面搶親,再到本田(Honda)與Nissan的結盟(據傳旁邊還帶個拖油瓶三菱),最近一次是2025/2/13傳出的公開新聞顯示:Nissan與Honda的合併正式破局,不但鴻海重新跳出來高喊「選我...
Thumbnail
日產與本田合併破局後,鴻海成為日產可能的合作夥伴,因其在電動車製造和供應鏈的優勢,能幫助日產快速開發新產品並提升效率,實現雙贏。
Thumbnail
日產與本田合併破局後,鴻海成為日產可能的合作夥伴,因其在電動車製造和供應鏈的優勢,能幫助日產快速開發新產品並提升效率,實現雙贏。
Thumbnail
日本汽車產業近期傳出震撼消息,本田汽車(Honda Motor)與日產汽車(Nissan Motor)正洽談合併計畫,並可能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共同運營。長期以來,日產汽車因市場競爭壓力而深陷財務困境,其生存危機日益明顯。而本田汽車與日產汽車的合併計劃或許是日產汽車走出困境的契機。
Thumbnail
日本汽車產業近期傳出震撼消息,本田汽車(Honda Motor)與日產汽車(Nissan Motor)正洽談合併計畫,並可能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共同運營。長期以來,日產汽車因市場競爭壓力而深陷財務困境,其生存危機日益明顯。而本田汽車與日產汽車的合併計劃或許是日產汽車走出困境的契機。
Thumbnail
三大車廠股東會前瞻:車市風向球揭曉 前言 汽車產業是台灣重要的產業之一,每年約有四十萬輛的新車銷售量,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隨著電動車、智慧車、共享經濟等新趨勢的興起,汽車產業也面臨著轉型與創新的挑戰。 在這個變動的時代,三大車廠股東會將於本週登場,分別是和泰汽車、三陽工業和裕隆日產汽車。這三
Thumbnail
三大車廠股東會前瞻:車市風向球揭曉 前言 汽車產業是台灣重要的產業之一,每年約有四十萬輛的新車銷售量,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隨著電動車、智慧車、共享經濟等新趨勢的興起,汽車產業也面臨著轉型與創新的挑戰。 在這個變動的時代,三大車廠股東會將於本週登場,分別是和泰汽車、三陽工業和裕隆日產汽車。這三
Thumbnail
目前鴻海 3+3=∞ 策略的三大未來產業中,發展進度最快也最熱絡的莫過於「電動車」了。不過為什麼鴻海要將事業重心從專業代工逐漸轉往自行製造,甚至是建立品牌呢?接著我們要探討的是鴻海電動車事業的前世今生。
Thumbnail
目前鴻海 3+3=∞ 策略的三大未來產業中,發展進度最快也最熱絡的莫過於「電動車」了。不過為什麼鴻海要將事業重心從專業代工逐漸轉往自行製造,甚至是建立品牌呢?接著我們要探討的是鴻海電動車事業的前世今生。
Thumbnail
愛車的人有研究過台灣路上跑的車子種類嗎? 據說,日本車和歐洲車的比例越來越接近50% vs 50%喔! 但是汽車售服市場的狀態卻和我想像中不一樣,在保固期內可以回原廠保養,過了保固期後就到認識的車廠保養,這時不同族群對於零件選擇就有不同的考量,一般來說日本車車主傾向選擇便宜好用的零件,而歐洲車車主則
Thumbnail
愛車的人有研究過台灣路上跑的車子種類嗎? 據說,日本車和歐洲車的比例越來越接近50% vs 50%喔! 但是汽車售服市場的狀態卻和我想像中不一樣,在保固期內可以回原廠保養,過了保固期後就到認識的車廠保養,這時不同族群對於零件選擇就有不同的考量,一般來說日本車車主傾向選擇便宜好用的零件,而歐洲車車主則
Thumbnail
日本製造業對大陸的投資 、 日本製造業對大陸投資之因素 、 日本製造業在大陸經營特色改變、優劣因素 台灣重電製造業對大陸的投資及市場特性的挑戰 、 台灣重電製造業產業概況 、 台灣重電製製造業的發展分析 、 台灣重電製造業在大陸市場分析
Thumbnail
日本製造業對大陸的投資 、 日本製造業對大陸投資之因素 、 日本製造業在大陸經營特色改變、優劣因素 台灣重電製造業對大陸的投資及市場特性的挑戰 、 台灣重電製造業產業概況 、 台灣重電製製造業的發展分析 、 台灣重電製造業在大陸市場分析
Thumbnail
「日本必須要重新檢討產業政策與企業文化」 日本與中國的技術差距已非過去的10倍。無論是現場勞工的能力,或是尖端產業的技術,筆者認為,中國可能已經超越日本。 而不只是日本,鄰近亞洲國家勢必面對與日本同樣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Thumbnail
「日本必須要重新檢討產業政策與企業文化」 日本與中國的技術差距已非過去的10倍。無論是現場勞工的能力,或是尖端產業的技術,筆者認為,中國可能已經超越日本。 而不只是日本,鄰近亞洲國家勢必面對與日本同樣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Thumbnail
隨著Apple進軍電動車領域的傳聞甚囂塵上,他們究竟會跟哪一家現有車廠合作,也成了另一個話題。最近傳出的是跟韓國車廠起亞、現代都已經結束會談,跟日本的日產汽車也已經破局。那麼,接下來還會有什麼可能性呢?
Thumbnail
隨著Apple進軍電動車領域的傳聞甚囂塵上,他們究竟會跟哪一家現有車廠合作,也成了另一個話題。最近傳出的是跟韓國車廠起亞、現代都已經結束會談,跟日本的日產汽車也已經破局。那麼,接下來還會有什麼可能性呢?
Thumbnail
這是個既競爭、也要合作的世代;因為很少有公司能單獨做出創新時代、顛覆市場的產品。本文主要以汽車市場為例,為讀者解說現今各大產品陣營的競爭與合作局勢、合作對於業界不同角色的重要性、以及各種不同型態的合作可能。
Thumbnail
這是個既競爭、也要合作的世代;因為很少有公司能單獨做出創新時代、顛覆市場的產品。本文主要以汽車市場為例,為讀者解說現今各大產品陣營的競爭與合作局勢、合作對於業界不同角色的重要性、以及各種不同型態的合作可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