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達荷美:祖靈回家》:聲音敘事的去殖民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達荷美:祖靈回家》電影劇照/佳映娛樂

《達荷美:祖靈回家》電影劇照/佳映娛樂

讀者投稿/余庭煇

在殖民時期,有數以萬計的文物遭列強掠奪至歐洲,作為戰利品進入博物館或私人收藏。這些文物不僅見證了殖民剝削的過去,也反映了二戰後前宗主國和前殖民地之間延續的不平等關係。近年興起的文物歸還(repatriation),指的是將文物歸還至其來源地、修復擁有權的過程。對於遭掠奪的原生社群而言,這些文物承載著文化記憶與精神意義,其歸還是對社群價值的肯定。

榮獲 2024 年柏林影展金熊獎,由法國導演瑪蒂・迪歐普(Mati Diop)執導的《達荷美:祖靈回家》(Dahomey)透過記錄非洲達荷美王國(1600–1904, 現今的貝寧共和國)的 26 件文物從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返還至貝寧的過程,探討的是文物歸還如何挑戰並重塑殖民主義遺留下的權力結構,而電影揭開文物回到原生地的過程,更呈現出此一過程對貝寧社會的影響,並喚起與挑戰了當地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理解。

《達荷美:祖靈回家》電影劇照/佳映娛樂

《達荷美:祖靈回家》電影劇照/佳映娛樂

文物歸還不僅旨在修復前殖民地的歷史創傷,亦致力改變西方博物館作為殖民權力象徵的角色,同時也是對「博物館作為知識生產機構」之根基的挑戰。在以歐洲為中心的敘事框架下,博物館往往將文物簡化為單一的物質存在,以異域奇觀的形式展現,從而抹去了它們原有的文化語境和精神意義。近年來,博物館去殖化運動(decolonizing museums)正試圖重新審視這些展示方式,將話語權交還給文物的原生社群,並重塑博物館作為多元文化對話的平台。

在博物館去殖化運動的背景下,《達荷美:祖靈回家》的價值在於透過旁述敘事(voice-over)以構建全新的主體性。片中,文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發聲」,講述它們從被掠奪到重返來源地的旅程。例如,一尊皇家雕像訴說自己在巴黎玻璃展櫃中的孤獨感,並表達出渴望回到故土與人民建立聯結的渴望。

這種聲音突破了博物館與後殖民論述中,前宗主國與前殖民地之間二元對立的權力框架,為全球權力結構的反思提供了新的契機。此敘事方式呼應了物質文化研究(material culture studies)中「物件的社會生命」(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的概念,將文物視為活生生的文化載體,而非靜態的歷史遺物。電影透過文物的「聲音」,使它們從被觀看和解釋的客體,轉變為能夠主動講述自身經歷的主體,從而重新分配了話語權。文物的價值並不僅存在於其藝術或歷史意義,更體現在它與社群的精神連結,片中所出現的文物,作為與神靈溝通的媒介,達荷美文物的「聲音」實際上就是祖靈的聲音,承載著深厚的宗教意義。

《達荷美:祖靈回家》電影劇照/佳映娛樂

《達荷美:祖靈回家》電影劇照/佳映娛樂

此種以物為主體的敘事方式具有強烈的參與性,使觀眾能夠在情感上深刻理解文物返還的重要性。例如,有一宗教器具講述自己如何失去與信徒的聯繫,從而喪失其存在的意義。這種情感的深度挑戰了博物館中常見的、冷峻客觀的學術展示方式,將焦點轉向文物的文化意義以及其與人類之間的深刻聯繫。文物甚至會向觀眾提出質疑:「你是否曾想過,我原本的家是什麼樣的?」或「在你凝視我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我的孤獨?」。這些問題將觀眾置於博物館訪客的角色,迫使觀者在觀看文物時開始反思,我們是否忽視了它們背後的文化背景與歷史創傷?

文物的回歸不僅是物理位置的變化,更是新文化意義的生成。文物歸還並非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這一過程承載著多重意義:它既是對歷史正義的追尋,也是對未來文化的展望。當文物重新回到其社群時,這些物件不僅帶回了過去的故事,還激發了當代社會對文化認同的深刻思考。

《達荷美:祖靈回家》電影劇照/佳映娛樂

《達荷美:祖靈回家》電影劇照/佳映娛樂

劇照提供/佳映娛樂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4 年底,【LINE TODAY 聚光賞】召集影視好手組成「電影打光團」,回顧 2024 年眾多精彩院線電影作品,選出今年照亮人心、聚集眾人目光且自帶鎂光燈的精彩作品。
本片從題材的殘酷程度,乃至炸彈使用的頻繁程度,其實都超乎預期。劇情尾聲,當最後一個尚未被回收的炸彈包裹送至單親家庭的小女孩手中時,我甚至無法肯定到底會如何收尾。雖然過往野木亞紀子總會替角色們留下一絲曙光,但此次整體基調實在太過尖銳,讓人一度懷疑最終會否再次賜死角色,藉由悲劇強化作品的批判性。
《派特森》的美妙之處,除了它對於生活本身的建設──你可以寫詩,在乎形式與否、內容與否;無關乎好壞,關乎你可以選擇這樣去做──形塑出一個具豐沛感官細節的世界,也關乎它透過呈現愛情關係中其中一方的感知,去表現純粹的、與人產生連結的狀態。儘管無法終極地被理解,你仍然能去表達與接收,在這個世界裡愛與被愛。
「拉札洛。」響亮的呼喊聲漸漸成為呢喃細語,彷彿聖性的耳語;再後來,拉札洛發高燒,長輩們輪流替他量額溫,手掌時而碰觸額頭,時而輕輕拂過,或奉上祝福親吻。與其說這是再尋常不過的日常情境,或許更像是某種儀式;更不用提教堂裡的聖樂,隨著拉札洛一行人被神職人員驅離後,也一齊離開教堂,跟著拉札洛走遠。
《刺心切骨》的故事有些架空於現實之外,其餘的角色也很明確地只為服務故事裡的兄弟而存在,子滐與男友在對話之間小心翼翼地彼此確認,對比子涵向子滐不斷地灌輸與遊說;單親母親與將結婚的男友的故事線,則揭示了母職的犧牲,以及母親對子涵純然的恐懼、對子滐費盡一切的保護,他們為情節而存在的功能,都遠遠大過生活。
《東京教父》的冒險之旅近尾聲,從平安夜一路瘋狂、笑鬧、荒謬、轉折起落直到新年,曙光在城市的樓房之間乍現,萬事萬物彷彿重置又重生。秉住呼吸看新年的曙光洗禮城市,上帝的禮物也許正是眼前的這片風景——城市亮起,你終於相信生命裡真的有光,這就是奇蹟。
2024 年底,【LINE TODAY 聚光賞】召集影視好手組成「電影打光團」,回顧 2024 年眾多精彩院線電影作品,選出今年照亮人心、聚集眾人目光且自帶鎂光燈的精彩作品。
本片從題材的殘酷程度,乃至炸彈使用的頻繁程度,其實都超乎預期。劇情尾聲,當最後一個尚未被回收的炸彈包裹送至單親家庭的小女孩手中時,我甚至無法肯定到底會如何收尾。雖然過往野木亞紀子總會替角色們留下一絲曙光,但此次整體基調實在太過尖銳,讓人一度懷疑最終會否再次賜死角色,藉由悲劇強化作品的批判性。
《派特森》的美妙之處,除了它對於生活本身的建設──你可以寫詩,在乎形式與否、內容與否;無關乎好壞,關乎你可以選擇這樣去做──形塑出一個具豐沛感官細節的世界,也關乎它透過呈現愛情關係中其中一方的感知,去表現純粹的、與人產生連結的狀態。儘管無法終極地被理解,你仍然能去表達與接收,在這個世界裡愛與被愛。
「拉札洛。」響亮的呼喊聲漸漸成為呢喃細語,彷彿聖性的耳語;再後來,拉札洛發高燒,長輩們輪流替他量額溫,手掌時而碰觸額頭,時而輕輕拂過,或奉上祝福親吻。與其說這是再尋常不過的日常情境,或許更像是某種儀式;更不用提教堂裡的聖樂,隨著拉札洛一行人被神職人員驅離後,也一齊離開教堂,跟著拉札洛走遠。
《刺心切骨》的故事有些架空於現實之外,其餘的角色也很明確地只為服務故事裡的兄弟而存在,子滐與男友在對話之間小心翼翼地彼此確認,對比子涵向子滐不斷地灌輸與遊說;單親母親與將結婚的男友的故事線,則揭示了母職的犧牲,以及母親對子涵純然的恐懼、對子滐費盡一切的保護,他們為情節而存在的功能,都遠遠大過生活。
《東京教父》的冒險之旅近尾聲,從平安夜一路瘋狂、笑鬧、荒謬、轉折起落直到新年,曙光在城市的樓房之間乍現,萬事萬物彷彿重置又重生。秉住呼吸看新年的曙光洗禮城市,上帝的禮物也許正是眼前的這片風景——城市亮起,你終於相信生命裡真的有光,這就是奇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掉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音樂、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就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笑忘書》——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這段論述,講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Thumbnail
宗教建築不僅是人類信仰的物質象徵,更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這些建築體現不同宗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宗教的獨特信仰系統、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宗教實踐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建築對於理解宗教多樣性、深入地方文化和宗教實踐至關重要。
Thumbnail
大宅改建而成的博物館,由私人擁有,收藏前哥倫布時期的文物,包括情色主題陶瓷藝術品。
Thumbnail
踏入令我興奮不已的博物館,埃及博物館,誰能想到自己有機會來到~心裏大聲尖叫 法老外棺、石碑、大量陪葬品,ㄧ個人的旅行是可以看整天,慢慢欣賞古文明。除了某些限定區域。在這裡,遊客可以近距離觀賞許多展品,盡情沉浸其中。
Thumbnail
如果到卡達轉機或是能到卡達一趟,杜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絕對值得前來一看,除了可以更了解台灣難以見到與了解的伊斯蘭文化與風俗民情,博物館整體的建築風格以及杜哈港口的景色更是值得細細品味。如果不能親自到杜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也可以透過Google Art Project線上去參觀
Thumbnail
到塞浦路斯的第二天,到首都尼克亞區走走,透過博物館文物了解在這塊島上的歷史足跡,加深對塞浦路斯的認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掉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音樂、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就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笑忘書》——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這段論述,講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Thumbnail
宗教建築不僅是人類信仰的物質象徵,更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這些建築體現不同宗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宗教的獨特信仰系統、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宗教實踐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建築對於理解宗教多樣性、深入地方文化和宗教實踐至關重要。
Thumbnail
大宅改建而成的博物館,由私人擁有,收藏前哥倫布時期的文物,包括情色主題陶瓷藝術品。
Thumbnail
踏入令我興奮不已的博物館,埃及博物館,誰能想到自己有機會來到~心裏大聲尖叫 法老外棺、石碑、大量陪葬品,ㄧ個人的旅行是可以看整天,慢慢欣賞古文明。除了某些限定區域。在這裡,遊客可以近距離觀賞許多展品,盡情沉浸其中。
Thumbnail
如果到卡達轉機或是能到卡達一趟,杜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絕對值得前來一看,除了可以更了解台灣難以見到與了解的伊斯蘭文化與風俗民情,博物館整體的建築風格以及杜哈港口的景色更是值得細細品味。如果不能親自到杜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也可以透過Google Art Project線上去參觀
Thumbnail
到塞浦路斯的第二天,到首都尼克亞區走走,透過博物館文物了解在這塊島上的歷史足跡,加深對塞浦路斯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