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備份檔案的習慣如同我的桌面,總是喜歡隨手一放,需要的時候再來翻找,雖有3顆硬碟,但檔案備份非常隨興,有的備份全部檔案、有的只有部分備份。
本想新的4T硬碟最新、最有保障,且筆電記憶體不足,於是把所有的檔案都放到這個4T硬碟當中,沒想到憾事發生,新的硬碟在甚麼徵兆都沒出現的情況下,12月的某一天接上電腦怎麼也讀不到。
看著資料救援、雲端硬碟、SSD、HDD硬碟…各種報價,讓我開始思考所有資料存在的必要性,近5年的繪畫、攝影、文章創作在電腦裡沒有影響,最心痛的就是硬碟裡近20年的家庭照片。
硬碟保固、資料救援價格與注意事項,請參閱這一篇👉我的硬碟壞掉了~|被動式年末大掃除|硬碟保固、資料救援價格與注意事項
我很幸運因為自己過去的壞習慣(?),絕望時刻驚奇的在某顆硬碟深處找回了那些不捨的照片🎉,至於其他檔案已在我腦中模糊到根本不會去動,僅剩一份存在的安全感,考慮3周最後決定不進行資料救援,直接將硬碟交給原廠保修,剛好藉著這次做資料斷捨離。
整件事件從報修硬體保固、檔案救援、檔案失而復得、到重新思考如何保存檔案,縱然捨不得但必須承認檔案越多、分類就會越多,整理和備份檔案這件重要的事情也會跟著令人頭痛,而且還非常的花時間,思考之後規劃了一個我能接受的方式。
檔案篩選和備份機制,必須設計得省時、省力、適合自己,這樣才可持續、重複進行
📢❗❗❗
說到這裡保固期限要特別提醒一下朋友們,雖然各品牌的硬碟銷售時在網站上都會寫「至客戶購買之日起享有N年的保固服務」,但某些品牌的保固其實購買發票日期不等同於保固服務的起始日期喔!
這次我2024年9月初買卻在12月底就壞掉的「軍規防震」4T硬碟,送到原廠門市要求送修,正當我要拿發票給服務人員時,他卻告知不須發票以系統查詢為主,才發現我的保固起始是2024年的8月10日,保固整整少一個月。
我將所有的檔案資料分成4大類:
照片:已整理好的珍藏照片
日用:英文筆記、記帳、創作…等等,照片以外其他的檔案都在這裡
臨時存取:還沒整理分類的檔案先放在這,等有時間在歸檔至「照片」和「日用」兩個資料夾中
旅遊照片暫存:外出旅遊手機拍照的暫存區,回國後在整理到「照片」資料夾裡
「照片」與「日用」2個資料要定時整理,盡量不超過650G左右,其他儲存空間給「臨時存取」和「旅遊照片暫存」使用。
未來「照片」和「日用」這兩個資料若無法再精簡,將分成2個1T硬碟分開儲存(這樣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硬碟壞掉還有保險)。
算一算我總共有5個備份硬碟,如果每天都備份,我大概也不用做其他事情了,所以,這5個硬碟的檔案備份順序目前我這樣安排:
同事教了我妙招,「救援20年照片」對比「一次3~7萬的婚紗照」想一想3萬塊是不是很划算~👰
老碟不死,只是凋零
特別感謝🙏🙏🙏,2025過年前差點完全灰飛煙滅的資料們,因為我的丟三落四回到了我的身邊~蛇年大吉~歲歲平安~新年快樂~
文章創作日期:202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