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作者的第三本作品,在寫這篇之前,又回去翻翻之前兩本書的讀後感,覺得還是有那麼些不一樣,以及那些沒變的。與其說是廚房裡的偽魚販,不如說是遊走餐廳廚師間的魚販,只是拿起筆來,寫了這些有憑有據再經過一點巧手的故事。
從以前就不愛排隊,跟風吃過幾次名店之後,不知是自己品味不佳,抑或是其實用餐本是一件再主觀不過的事,就是覺得也還好。流行過去了之後,許多店家確實仍舊一位難求,但也有不少店家就此生意平淡,甚或無聲無息的關了門。
網路時代,從部落客到油土伯乃至於各種評分,無非是把某些訊息透過一個不對稱的擴大器放大,透過大大小小的業配換貼文或評分的亦所在多有,搞得最後想知道真實評價還得從評分偏低的留言開始確認,那些五星好評都彷彿點綴,不知道是否真的起了什麼樣加分的效果。過去紅級一時的王品式服務,演一齣把顧客當成某種神祇,各種進貢或者討好,標準化了的服務,以及早就算進成本裡的各種貌似餽贈,都顯得狗尾續貂,不再新奇之後,甚至是種負面資產,得要進行一個檢討的動作(?)才可能再有點什麼樣的進展。花招百出,最後用餐的體驗顯然就不只是吃而已,還包含了裝潢、氣氛等等,餐飲行業也就更複雜許多。
講起大廚、老闆的經營,拓點、開發以及各種成本計算、人力安排,有些是食材供應商直接相關的,也也就是增廣見聞,或者臭不可聞。廚房裡有太多能說的故事,送貨之餘能聊到的,就有不少顧客不太清楚的部分。再熟一點,就可能會聊些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內容。極長的工時,無薪的空班休息都影響著餐飲從業人員的生活安排。算起錢來傷感情,講起付出和回報又凸顯了世代差距。時代在變,餐飲行業生態也是,不跟上的很常就被淘洗出去,但回頭想想,可能每個行業都面臨差不多的狀況,只是強度不同。
一些行業需要洗學歷,餐飲可能需要洗經歷。那些名廚名店許多是主廚威能,其實也有不少鍍上了海龜的色澤。那些異國烹調有時會有些水土不服,或者是新奇的吸引力,怎樣可長可久的經營又是另一番學問。至於從廚助、副廚到大廚、主廚之路,多少無薪實習或政治不正確的養成之路造就的,一樣是時代在變,生態在變。
回到魚販與作家的角色,學經歷也成了冒牌者效應的緊箍咒,繞著這個作品。出版業有時也是如此,海象不佳,好不容易弄條新鮮、符合市場的魚,卻可能在趕路的過程中出了什麼樣的差錯而沒能有預期的成果。但做這行,也只能面對這些風險,呈現出較佳的那一面,然後面對運氣和實力的交互作用。
推薦給也想望望自己職涯的朋友,也許你不遊走廚房也不是魚販,但到處都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