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這本書-有看過-讚-閱讀高手角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14年館長選書相簿

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

《我可能錯了》這本書在前兩年就超紅的,當時我是有讀這本書的,當下對這本書沒有特別的感覺,甚至覺得大家對這本書的讚譽有點言過其實。最近生活遇到了一些事,我又想起了這本書,重新把它從書櫃拿下來看。這一次閱讀感受完全不一樣,覺得這本書根本就是在對我說的嘛!•••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瑞典的經濟學家,某一天他竟然選擇到泰國出家隱居山林,這一隱居就是17年,後來他竟然還俗了。這本書就是記錄他如何走進山林修行,又如何走出山林,回到我們原本居住的世界。這本書有幾個觀念幫助我很大:#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只一種理性不是唯一的工具,我們還有另外一種或許知識和做出決定的方式,我們擁有受到其他的時刻,稱之為「智慧」。知識是好的,科技、醫療、民主,但作者提醒我們,我們擁有的不只是理性。書中引用愛因斯坦的話:「理性是忠實的僕人,直覺是上天的恩賜。但我們創建的社會卻只遵從這個僕人,忘記這項恩賜。」#沒有什麼事恆久不變的,就連最艱難的時期也是一樣。書上說,大部分的心理痛苦都是自願和自己造成的。也就是說一切都會過去,或許再當下會這樣的痛苦糾結,以為會一輩子這麼痛苦,但事實上,這一切會過去的。#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他說他在修行的時候,有一個老師告訴他:如果你不忙目的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如果你能全身灌注(而且心只在當下),如果你的注意力不被拉走,就會發現一向基本的原則。也就是整個宇宙根據以下原則運行:「#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所有人都受到兩種念頭支配,一種是我們的過去,另一種是我們的未來。我這些念頭有相同的軌跡,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總是背著兩個沉重的背包往前走,一個是過去,一個是未來。他們都是很棒很有價值的背包,但請試試看你是否能放下他們,一下子就好,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在此時更直接的正視一些事情。如果成功了,你之後可以再背起這個背包,如果你還想的話。#關於與人的相處在寺廟裡你以為是獨居,事實上過著團體生活。還是有可能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作者說他曾經到英國的寺院出家的時候,和別人吵架,當時的住持告訴他:「正確從來就不是重點。」書上說,在800年前波斯蘇菲派的大師魯米就說過:「#在是非對錯的想法之外,#還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裡與你相遇。」又有一次,他們的工作是移動一尊巨大的黃銅佛像。大家開始七嘴八舌,提供更快更省力的工作方法。這時候另一位住持告訴他:「#重點不是我們怎樣有效率的執行這件事,#而是每個人在完成工作後的感受。」#喜歡別人本來的樣子作者直白的說,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那要怎麼樣讓一個人變得好相處,自己不會那麼討厭他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結語原來,閱讀也是講緣份的。有時候對一本書沒有感覺,可能只是還不需要,在你人生需要的時候,你就會拿起來閱讀了。一本書的書名,封面的關鍵字,其實都隱藏著某個部分對自己生命的渴望。但願我們都可以在需要的時刻,遇見那本我們需要的書。#我可能錯了#先覺出版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館長選書 114年第3本

avatar-img
4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隆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移除 工作列的 YT小程式 如果。。。。。。
關鍵是:時間應該用來做什麼? 當手機的摯友???!!!
佈施 利他 / 楊斯棓 值得尊敬 推廣閱讀 的 醫師 報導者 優質單位 深度節目 持續收聽 捐款支持
縮小腹 肚子就會不見 只有想像 沒有運動 能減掉喔 這是不切實際 痴心妄想 常常聽 會影響心情的 妳麻幫幫忙 好嗎
盤前試撮都不準 他喊「根本浪費時間」 內行曝大戶手法:不是下好玩的 台股開盤前會進行盤前試撮,原意是讓投資人提前掌握當天市場氛圍,但似乎反而淪為大戶操弄市場情緒的工具,有股民就抱怨每天看盤前試撮都不準,原本撮跌停的股票可能開盤僅開平盤,甚至出現大漲或漲停的狀況,有網友就不懂大戶或法人此舉意義何在?
每天一大早都先練寫鋼筆字 訓練手眼協調 預防失智 其中有二行是 突破框架-跨域學習-獨立思考-堅持不懈 ///李忠憲 以及 你以為的歲月靜好 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許美華 因為臉書追蹤了楊斯棓 也追蹤了李忠憲含書 更追蹤許美華 以及戴資穎的話 相信自己-還有一天 加油!
移除 工作列的 YT小程式 如果。。。。。。
關鍵是:時間應該用來做什麼? 當手機的摯友???!!!
佈施 利他 / 楊斯棓 值得尊敬 推廣閱讀 的 醫師 報導者 優質單位 深度節目 持續收聽 捐款支持
縮小腹 肚子就會不見 只有想像 沒有運動 能減掉喔 這是不切實際 痴心妄想 常常聽 會影響心情的 妳麻幫幫忙 好嗎
盤前試撮都不準 他喊「根本浪費時間」 內行曝大戶手法:不是下好玩的 台股開盤前會進行盤前試撮,原意是讓投資人提前掌握當天市場氛圍,但似乎反而淪為大戶操弄市場情緒的工具,有股民就抱怨每天看盤前試撮都不準,原本撮跌停的股票可能開盤僅開平盤,甚至出現大漲或漲停的狀況,有網友就不懂大戶或法人此舉意義何在?
每天一大早都先練寫鋼筆字 訓練手眼協調 預防失智 其中有二行是 突破框架-跨域學習-獨立思考-堅持不懈 ///李忠憲 以及 你以為的歲月靜好 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許美華 因為臉書追蹤了楊斯棓 也追蹤了李忠憲含書 更追蹤許美華 以及戴資穎的話 相信自己-還有一天 加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我在某本書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是……」   我想,今日試讀的《那本書是》,非常適合這個引言。
Thumbnail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圖書館拿起過這本書,忘記為什麼原因又放了回去,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在我當時習慣以推薦排名讀書的名單裡,後來,我發現能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的書,鮮少是排行榜上的那些,
Thumbnail
我必須說當我開箱看到書本時候被嚇了一跳。 我經常到書店去找書買書,有時候沒辦法去書店我也會使用網路下單功能,但這時就會有個問題出現:【不知道書況如何】。這對我來說是蠻大的問題,因為我對書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完美意識。我沒辦法容忍書本有任何一點瑕疵! 尤其是折痕是讓我看了會發飆的😂。我一像都在誠品網
Thumbnail
這篇開頭其實很剛好的銜接回前一篇,果然書是個好東西?原本我是打算講我去書展買的另一本書的,不過我今天看的另一本(跟前面的那本不一樣,誒對總共四本),這本是『底層邏輯』,有人說這本書很難看懂,很深,雖然大家都很推,我也買了,但是它在我家裡堆著吃灰(在書展聽到路人的談話稍微改一下),那就讓我看了幾十頁的
首先 我承認 我是因為書名而想翻開閱讀的😄😄😄 但書中的內容不能說是勵志類型 比較像是心情分享 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寫了好幾封信給你 而信中的敘述有時候是這人的朋友發生的 有時候是她自己遇到的 很真實 也令人共鳴
Thumbnail
寫在前面: 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很喜歡看暢銷書和買暢銷書的人,總是會等到風潮過後,才會好奇看一下大家的推介和描述。因為我總相信,人在某些時刻、某些機緣,會莫名地被神奇的力量給牽引著,而那本書就會莫名來到你面前,與你邂逅,而那些邂逅都是宇宙想告訴你的事情。書會找到需要他的讀者,讀者也會找到生命中的
Thumbnail
臉書上出現一篇動態回顧。 「既然很用心(其實背後的真相應該是砸錢)地競標到書了,就應該用心地做這本書,虎頭蛇尾,很對不起書。」 十年前的我曾經熱血,雖然我忘了當時是因為哪一本書有此感受,但是我知道是對哪一家出版社發出的感嘆。 換成是現在,可能就只是笑笑而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我在某本書看見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本書是……」   我想,今日試讀的《那本書是》,非常適合這個引言。
Thumbnail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圖書館拿起過這本書,忘記為什麼原因又放了回去,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在我當時習慣以推薦排名讀書的名單裡,後來,我發現能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的書,鮮少是排行榜上的那些,
Thumbnail
我必須說當我開箱看到書本時候被嚇了一跳。 我經常到書店去找書買書,有時候沒辦法去書店我也會使用網路下單功能,但這時就會有個問題出現:【不知道書況如何】。這對我來說是蠻大的問題,因為我對書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完美意識。我沒辦法容忍書本有任何一點瑕疵! 尤其是折痕是讓我看了會發飆的😂。我一像都在誠品網
Thumbnail
這篇開頭其實很剛好的銜接回前一篇,果然書是個好東西?原本我是打算講我去書展買的另一本書的,不過我今天看的另一本(跟前面的那本不一樣,誒對總共四本),這本是『底層邏輯』,有人說這本書很難看懂,很深,雖然大家都很推,我也買了,但是它在我家裡堆著吃灰(在書展聽到路人的談話稍微改一下),那就讓我看了幾十頁的
首先 我承認 我是因為書名而想翻開閱讀的😄😄😄 但書中的內容不能說是勵志類型 比較像是心情分享 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寫了好幾封信給你 而信中的敘述有時候是這人的朋友發生的 有時候是她自己遇到的 很真實 也令人共鳴
Thumbnail
寫在前面: 說實話,我不是一個很喜歡看暢銷書和買暢銷書的人,總是會等到風潮過後,才會好奇看一下大家的推介和描述。因為我總相信,人在某些時刻、某些機緣,會莫名地被神奇的力量給牽引著,而那本書就會莫名來到你面前,與你邂逅,而那些邂逅都是宇宙想告訴你的事情。書會找到需要他的讀者,讀者也會找到生命中的
Thumbnail
臉書上出現一篇動態回顧。 「既然很用心(其實背後的真相應該是砸錢)地競標到書了,就應該用心地做這本書,虎頭蛇尾,很對不起書。」 十年前的我曾經熱血,雖然我忘了當時是因為哪一本書有此感受,但是我知道是對哪一家出版社發出的感嘆。 換成是現在,可能就只是笑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