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新舊難合比喻:活出生命更新的喜樂

聖經新舊難合比喻:活出生命更新的喜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聖經經文:路加福音5章36-39節「耶穌又講一個比喻,對他們說:「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會把新的撕裂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新酒會脹破皮袋,酒就漏出來,皮袋也糟蹋了。相反地,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裏。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

我的領悟:這次的經文發生在主耶穌傳道的初期(可能施洗約翰還沒有殉道),眾人詢問主耶穌為什麼祂的學生沒有像法利賽人或施洗約翰的學生一般禁食?耶穌就講了這個新舊難合的比喻:也就是在新約時代的問題應該是用新約時代的思維去處理,而無法用舊約時代的思想方式來解決。主耶穌在這邊用了兩個比喻,1)是舊衣服的破洞不能用新衣服上的布料去補,這樣不僅把新衣服弄破了;舊布與新布的磨損程度不同、張力也不同,補上去後恐怕會造成舊衣服的更大損壞;2)新酒裝在舊皮袋裡,會脹破皮袋:因為新酒還在持續發酵,產生的氣體會傷害到舊皮袋(皮袋用久了磨損,材質較薄);但新皮袋皮質較厚,可以承受新酒發酵產生的氣體膨脹而不會脹破,所以新酒要放在新皮袋裡。可是最後主耶穌又加上一句:「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我想一般人總是對老習慣難於放下,但對新做法除非有很強的驅動力否則很難去持續執行,過不久又再轉回老習慣去了。但是這跟新舊約的轉換有什麼關係?我自己雖然對猶太教不熟,但經由閱讀聖經及牧師的教導,我知道猶太教裡有很多規矩,好像教友只要在行為上符合了規矩、行割禮,且是猶太人或皈依猶太教的人,就可以算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但是在新約裡,耶穌將祂的門徒從猶太人更擴展至其他的外邦人(非猶太人),而且按照使徒保羅的說法,基督徒是受「心的割禮」(羅馬書2章28-29節「因為外表是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表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惟有內心作猶太人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裏的,在乎聖靈,不在乎儀文。這樣的人所受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而是從上帝來的。」),基督徒不是靠外在的遵循律法成為耶穌的門徒,而是靠我們內住的聖靈提醒、審視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的動機,來判斷我們在主面前是否犯罪、虧缺祂的榮耀?所以對舊約時代的人而言,我只要做好1-10項(比方)的表面功夫就可在人面前被稱為大好人,雖然骨子裡我欺騙、忌妒…但沒人看的出來,我就過關了。但是新約的基督徒做任何事必須通過聖靈、自己良心的審核,而且別人又看不出來(因為都發生在當事人的腦海裡),難怪那時主耶穌會被祭司長、文士、法利賽人所迫害,因為耶穌所提出的看法實在太挑戰猶太人的價值觀了。時至今日,基督教已發展了2000多年,新酒也已窖藏多年成為老酒,然而聖靈的內住依然提醒我們每天的靈修禱告、認罪悔改、將自己的生命、生活擺在上主面前懇求他的帶領,上主自會引領我們經過草原、樹林、幽谷、河流、高山、大海、曠野,為著使我們經歷上主的恩典與供應,我們的生命更加豐盛。我一位朋友說得好「生命是需要不斷的更新,才能抓的住神要給我們的禮物;故步自封的人生,只能原地踏步,無法活出生命的美好,所以過去美好的經歷是要幫助更有信心往前邁進,而不是一直往後看,生命就會愈走愈褪色!」

禱告:親愛主,謝謝祢透過這個更新的比喻讓我從以前只要遵照一些表面的規定就覺得完成我的職責義務的死氣沉沉的人生,轉變為我每天經歷上主的更新,不斷數算上主奇異恩典的喜樂人生。我的人生充滿感恩、更是每天都有驚喜發現,順境、逆境都是我的遊戲場。認識主真好,愈認識主愈有好酒沉甕底的感覺。期盼我每日更加、更深的認識祢。禱告是奉耶穌基督之名所求,阿們!

avatar-img
Junhun Loo的沙龍
7會員
72內容數
在人生的旅途中,聖經像個指南針導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藉由研讀聖經、思想日常生活所發生的事、或世界新聞,思想其中上帝的心意,而能夠更加瞭解這位三位一體的上帝的偉大,及對我們的指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unhun Lo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退休後的西面與他的省思:本文作者分享閱讀路加福音2章25-35節後的心得,反思西面對彌賽亞的期盼,以及自身在退休後如何尋求生命價值與貢獻社會,並期盼臺灣基督教會復興。
馬可福音15章31-32節的經文反思,探討祭司長、文士和耶穌同釘十字架的人對耶穌的質疑,以及作者個人對信仰真諦的領悟,並藉由馬可福音9章23-24節以及其他人物的反應,深入剖析「信」的課題。
這篇文章探討馬可福音14章3-9節中,女人用香膏膏抹耶穌的故事,並反思現代社會價值觀的轉變。作者藉由自身經歷與經文,闡述將耶穌置於人生首位的重要性,並呼籲重新拾起上帝的律法典章,導正人生順序。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羅馬書7章18-23節和以西結書23章後的靈修心得。作者發現自己像以西結書23章中所描述的姊妹一樣,「戀慕、縱慾、行淫亂」,追求外在的條件和虛榮,而非專注於敬拜上帝。作者因此悔改,祈求上帝堅定自己的心,單單敬拜上帝。
聖經經文:羅馬書4章19-25節「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也不可能生育,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仍仰望上帝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而起疑惑,反倒因信而剛強,將榮耀歸給上帝,且滿心相信上帝所應許的必能成就。所以這也就算他為義。 「算他為義」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寫的,也是為我們將來得算為義
在馬可福音2章1-12節中,耶穌醫治了一位癱子,並赦免了他的罪。這段經文提示我們信心的力量以及耶穌的神性。癱子因朋友的信心而得醫治,讓我們思考赦罪的艱難和信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今天,面對世界的混亂,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在神的國度上,尋求內心的平安,也為社會的和平而禱告。
退休後的西面與他的省思:本文作者分享閱讀路加福音2章25-35節後的心得,反思西面對彌賽亞的期盼,以及自身在退休後如何尋求生命價值與貢獻社會,並期盼臺灣基督教會復興。
馬可福音15章31-32節的經文反思,探討祭司長、文士和耶穌同釘十字架的人對耶穌的質疑,以及作者個人對信仰真諦的領悟,並藉由馬可福音9章23-24節以及其他人物的反應,深入剖析「信」的課題。
這篇文章探討馬可福音14章3-9節中,女人用香膏膏抹耶穌的故事,並反思現代社會價值觀的轉變。作者藉由自身經歷與經文,闡述將耶穌置於人生首位的重要性,並呼籲重新拾起上帝的律法典章,導正人生順序。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羅馬書7章18-23節和以西結書23章後的靈修心得。作者發現自己像以西結書23章中所描述的姊妹一樣,「戀慕、縱慾、行淫亂」,追求外在的條件和虛榮,而非專注於敬拜上帝。作者因此悔改,祈求上帝堅定自己的心,單單敬拜上帝。
聖經經文:羅馬書4章19-25節「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也不可能生育,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仍仰望上帝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而起疑惑,反倒因信而剛強,將榮耀歸給上帝,且滿心相信上帝所應許的必能成就。所以這也就算他為義。 「算他為義」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寫的,也是為我們將來得算為義
在馬可福音2章1-12節中,耶穌醫治了一位癱子,並赦免了他的罪。這段經文提示我們信心的力量以及耶穌的神性。癱子因朋友的信心而得醫治,讓我們思考赦罪的艱難和信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今天,面對世界的混亂,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在神的國度上,尋求內心的平安,也為社會的和平而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