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經節:馬可福音14章3-9節「耶穌在伯大尼痲瘋病人西門家裏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着一玉瓶極貴的純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有幾個人心中很不高興,說:「何必這樣浪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百多個銀幣賙濟窮人。」他們就對那女人生氣。耶穌說:「由她吧!為甚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在一起,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但是你們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了我的安葬,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都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來記念她。」」
我的領悟:當我在讀馬可福音第14章時,發現裡面講了好幾個有關價值觀的故事,其中之一就是這個為耶穌準備極貴的香膏,膏抹耶穌的女人的故事;另外還有賣耶穌的使徒,猶大的故事:他因為愛錢,不珍惜耶穌對他的愛,就把耶穌以30銀元賣掉了;及三次不認主的彼得的故事:彼得懾服於大祭司、長老、文士對耶穌的逮補、審判,對上帝的國產生質疑,而在主最脆弱的時候選擇不站在真理的主那一邊。在現今這個世界許多對事情價值的看法已經與我當初在上中學的時候有許多的不同,可能跟現代人使用許多3C產品、氾濫的快資訊、社群媒體、短影音、網紅經濟有關?卻看不到以前我在念書時講究的「禮義廉恥、四維八德」等觀念。我並不是說「禮義廉恥、四維八德」是絕對正確的,畢竟那是儒學所主張的;但我也不認為現在的網紅經濟、譁眾取寵的做法是對的,我也深為目前的社會風氣對年輕人認知上的影響深以為慮。這次的經文故事發生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前,耶穌到一個人的家裡去作客。有一個女人拿一瓶極貴重的香膏膏抹在耶穌的頭上。跟隨耶穌的人就發出評論說:這太浪費了吧,這一瓶香膏值許多錢哪,可以餵養許多窮人!我記得我以前也對他們的評論深表贊同,這並不表示我會拿錢去賙濟窮人,就是不贊同把那麼貴重的東西給耶穌用!我自己很節儉,買東西以前都要調查某件產品的CP值是不是最高?可是這是買給自己的東西時適用的原則;若我要討一個人的歡心時,我當然是花最多錢買最貴重的東西來取悅他。這就牽涉到價值觀的問題:我到底有沒有把耶穌視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標的?否則,把那些錢或者用在我自己身上,或者我捐給別人當個大善人有礙著任何人嗎?我覺得有句經文非常有意思:「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在一起,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但是你們不常有我。」年末時我都會捐款,真的發現需要捐助的單位有好多;但是主耶穌只有一個,尤其能夠膏抹耶穌的機會是何等難得!當我把敬拜主耶穌當成我人生最重要的事時,上帝的律例、典章成為我行走人生路的光明指引,其他的需要似乎就自然列隊排好,讓我逐一的去處理其他似乎很重要的事件了。禱告:親愛主,謝謝祢藉著這個用香膏膏抹祢女人的故事提醒我,把上主放在我人生中最重要地位是何等重要的事。在現今這個價值觀念愈來愈混亂的世界,人們用金錢、愛情、權勢當作他們的主,所以社會上的衝突不斷,國與國之間也是劍拔孥張,隨時都有擦槍起火的可能。主啊,我們呼求,求讓我們重新拾起天父上帝所賜下的律法典章,讓我們的人生順序再次導正,求主引領我們眾人在主面前承認我們的罪,帶領我們走永生的道路。感謝禱告是奉耶穌基督之名所求,阿們!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unhun Lo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羅馬書7章18-23節和以西結書23章後的靈修心得。作者發現自己像以西結書23章中所描述的姊妹一樣,「戀慕、縱慾、行淫亂」,追求外在的條件和虛榮,而非專注於敬拜上帝。作者因此悔改,祈求上帝堅定自己的心,單單敬拜上帝。
聖經經文:羅馬書4章19-25節「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也不可能生育,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仍仰望上帝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而起疑惑,反倒因信而剛強,將榮耀歸給上帝,且滿心相信上帝所應許的必能成就。所以這也就算他為義。 「算他為義」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寫的,也是為我們將來得算為義
在馬可福音2章1-12節中,耶穌醫治了一位癱子,並赦免了他的罪。這段經文提示我們信心的力量以及耶穌的神性。癱子因朋友的信心而得醫治,讓我們思考赦罪的艱難和信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今天,面對世界的混亂,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在神的國度上,尋求內心的平安,也為社會的和平而禱告。
本文探討馬太福音中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及其對救贖任務的認識。在聖誕節的時刻,我們反思耶穌的犧牲和奉獻,祂在面對艱難時的憂傷,以及對人類的無私愛。透過此篇,聖經經文和個人見證交織,讓我們更深刻理解耶穌所帶來的希望與救贖的重要性。
在馬太福音第23章中,耶穌針對法利賽人的責備,引導我們反思自己的信仰實踐。這篇文章探討法利賽人如何依賴表面的宗教行為而忽略了內心真正的公義與憐憫,並警示我們是否在現代生活中也犯了類似的錯誤。透過禱告和反思,鼓勵讀者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尋求真正與上主的關係。
本文探討馬太福音16章21-28節的經文意涵,尤其聚焦於耶穌提到的十字架與生命的取捨。在個人經歷中,作者分享了照顧年邁父母的辛勞與掙扎,並從中領悟到承擔責任的重力和隨之而來的信任與支持。文章強調了「捨己」的重要性,以及在基督裡尋求生命深意的必要性,從而展現出生命的成長與突破。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羅馬書7章18-23節和以西結書23章後的靈修心得。作者發現自己像以西結書23章中所描述的姊妹一樣,「戀慕、縱慾、行淫亂」,追求外在的條件和虛榮,而非專注於敬拜上帝。作者因此悔改,祈求上帝堅定自己的心,單單敬拜上帝。
聖經經文:羅馬書4章19-25節「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也不可能生育,他的信心還是不軟弱,仍仰望上帝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而起疑惑,反倒因信而剛強,將榮耀歸給上帝,且滿心相信上帝所應許的必能成就。所以這也就算他為義。 「算他為義」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寫的,也是為我們將來得算為義
在馬可福音2章1-12節中,耶穌醫治了一位癱子,並赦免了他的罪。這段經文提示我們信心的力量以及耶穌的神性。癱子因朋友的信心而得醫治,讓我們思考赦罪的艱難和信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今天,面對世界的混亂,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在神的國度上,尋求內心的平安,也為社會的和平而禱告。
本文探討馬太福音中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及其對救贖任務的認識。在聖誕節的時刻,我們反思耶穌的犧牲和奉獻,祂在面對艱難時的憂傷,以及對人類的無私愛。透過此篇,聖經經文和個人見證交織,讓我們更深刻理解耶穌所帶來的希望與救贖的重要性。
在馬太福音第23章中,耶穌針對法利賽人的責備,引導我們反思自己的信仰實踐。這篇文章探討法利賽人如何依賴表面的宗教行為而忽略了內心真正的公義與憐憫,並警示我們是否在現代生活中也犯了類似的錯誤。透過禱告和反思,鼓勵讀者重新檢視自己的信仰,尋求真正與上主的關係。
本文探討馬太福音16章21-28節的經文意涵,尤其聚焦於耶穌提到的十字架與生命的取捨。在個人經歷中,作者分享了照顧年邁父母的辛勞與掙扎,並從中領悟到承擔責任的重力和隨之而來的信任與支持。文章強調了「捨己」的重要性,以及在基督裡尋求生命深意的必要性,從而展現出生命的成長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