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過「鮭魚返鄉」,原意是指鮭魚會在成長後回到出生地產卵,完成生命週期,但是在茫茫大海中,鮭魚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呢?原來,其實鮭魚是透過回憶兒時景像、然後憑著「嗅覺」辨識出生地河川所散發的獨特氣味,而找到回家的路,很神奇對吧!
另一個大家極為熟悉的動物:狗,牠的嗅覺能力比人類高 10000 倍以上,除了當寵物陪伴人們,牠們還被訓練成以下幾個很重要的角色:
■緝毒犬:出國時在機場行李盤旁常看到會到處嗅聞的緝毒犬,就是因為牠們嗅覺靈敏、機動性高,使用範圍廣,可提升海關緝毒能力,彌補人力之不足,因此世界各先進國家海關特別召募訓練緝毒犬。根據海關總署統計,自 1997 年至 2023 年底,海關緝毒犬共查獲各類毒品 1073 起,合計 12529 公斤,市值約 120 多億元新台幣。台灣也設置緝毒犬培訓中心,至 2024 年 12 月已成立 16 年。
■搜救犬:在國內外重大災害發生時,除了救難人員及大型機具、電子探測設備外,搜救犬也是會參與救難的重要成員之一。牠們自幼犬起約 2-3 月進行挑選,過程中需進行社會化、基礎專業養成教育等,參與IRO(International Rescue Dog Organization)國際搜救犬組織的全國災害搜救犬國際評量檢測,檢測資格為:V 級為 15 個月、A 級為 18 個月、B 級為 20 個月。一隻獲得認證搜救犬之平均年齡為 3 至 4 歲。根據政府部門執勤犬照護管理規則規定:搜救犬服役年限為 4 年,最長不得超過 7 年。
■導盲犬:近年越來越常在公共場所遇到導盲犬,協助盲人外出。導盲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中,1916 年,德國首創導盲犬訓練學校,1923 年在波次坦設立國立導盲犬訓練學校,1926 年設立全球最初的導盲犬協會。1929 年 1 月美國的第一所導盲犬學校The Seeing Eye 也在紐澤西州成立了。
最常被訓練成為導盲犬的犬種有拉布拉多、黃金獵犬及德國狼犬等。少數有使用標準貴賓犬及邊境牧羊犬。導盲犬的訓練要經過以下三大階段:
1.寄養家庭階段:幼犬出生後二至四個月即會到寄養家庭學習“社會生活”:定點大小便、到餐廳及搭乘交通工具時需安靜趴在座位下…等,並學習適應各種環境,直到一歲至一歲半左右則回到訓練中心。
2.引導訓練階段:由訓練師接手開始導盲犬的引導訓練,一般而言,需要 8~12 個月才能結訓。
3.共同訓練階段:先安排導盲犬與申請者共同生活,由指導員指導如何照顧導盲犬並與導盲犬培養感情,接下來再安排一至三個月不等的“共同訓練”,若兩方都適應良好即藉可舉行“畢業典禮”,之後指導員將會持續的追蹤輔導。
每一隻導盲犬都有自己的身分證,也由衛福部登記核發。詳細資料,可參閱衛福部網站。
資料來源:台灣導盲犬協會
■心輔犬:心輔犬的全名是“心靈輔助犬”,是由流浪犬培訓完成的專業互助育犬。參閱台灣流浪犬的特質,將這些概念經過調整後,使其能在教育場所聯合上發布效果,成為“教育犬”狗老師,一方面浪浪要經過重重評價,以及針對個體精心設計的社會化與個體化訓練,才能成為合格的專業心養犬,時間可能長達 6 個月至 1 年。成為心輔犬後,狗老師就可以跟隨心輔犬隊伍,一起到各地巡邏上課,接洽各種各樣個案。牠們可以幫助的對象很多~包括兒童、青少年、身心障礙成人、身心障礙族群、長輩等。
資料來源:心輔犬心流幸福研究室
狗狗因為有嗅覺方面的敏銳專才,以及親近人類、跟人類友好相處的天性,除了以上特殊角色,未來可望有更多協助人類身、心健康的特殊角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