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1
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大量數據與統計結果支持持有資產的策略。理由如下:
1.通膨對現金的侵蝕
現金的購買力隨通膨而下降,無論通膨高低,都會對持有現金造成損失。而資產(如股票或房地產)則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通膨,甚至在通膨環境中獲益。
2.長期收益的支持
長期持有股票等資產的回報通常遠高於現金收益,尤其在市場統計中,節假日後的「新春紅盤」效應顯示資產價格在節後通常有上漲傾向。因此,從長期角度出發,持股過年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短期角度:槓桿與風險控制的重要性
對於短期交易者或槓桿較高的投資者來說,是否持股過年需要更謹慎的考量:
1.高槓桿下的風險
持有高槓桿部位(如融資買股或期貨)在春節期間風險較高。由於台灣市場休市期間,國際市場仍然運行,若發生重大事件,投資者可能無法及時應對,面臨「被關廁所」(無法交易)的風險。
2.避險與資產配置
短期投資者若選擇持股過年,可考慮降低槓桿部位,或利用海外期貨進行對沖,以減少國際市場波動對資產的影響。
3.市場效率與價格反應
市場通常是「半強效率」的,許多壞消息可能已提前反映在價格中。因此,節後價格未必會跌至更低點,甚至可能因不確定性解除而上漲。這提醒短期交易者,減持或清倉後,可能面臨更高成本重新買回的風險。
總結來說,除非槓桿部位極高且無法承受風險,否則建議在春節期間持股過年。理由如下:
1.新春紅盤的歷史傾向支持持股策略
2.長期持有資產能更好地抵禦通膨與市場波動
3.減少不必要交易,避免重倉或清倉後錯過反彈機會
對於槓桿較高的投資者,則應注重風險控制,避免因短期波動承受過大的壓力。透過減槓桿或簡單的對沖策略,仍可穩健度過春節。
科技巨頭調整策略以應對新政府
多家科技巨頭已開始調整策略,以迎合未來的政治環境。例如,Meta 最近進行了以下調整:
這些舉措被視為向共和黨及民意靠攏的動作,反映出企業對政治和市場氛圍的靈活應對。
從商業角度分析多元價值的影響
近年來,強調多元價值(如在影視、遊戲、軟體等產品中灌輸特定價值觀)的做法屢屢遭遇市場反彈。實際案例顯示:
Google Gemini:早期過度強調多元價值,在市場上迅速受挫。
UBI:持續推廣多元價值相關議題,導致業績受損。
市場數據和消費者反應清楚顯示,過於激進地推動特定價值觀,可能對業績和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響。
近期的市場動向表明,企業若忽視消費者需求,強推意識形態,將付出高昂代價。投資者需特別關注企業在市場中的定位與應對策略,以避開潛在風險。
相關新聞 : 川普嗆封殺 歐風電股臉綠
川普對風電產業的態度
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曾在多個場合表達對風力發電的厭惡。早前,他在一場演講中提到風機設施的廢棄問題,稱其為“像垃圾場一樣”,並獲得知名主持人Joe Rogan的附和。川普的核心立場顯示,他並不支持風電產業,並可能採取措施削減相關補貼或政策支持。
對風電投資的警示
投資者應對這一政策取向保持高度警惕。若美國風電市場因政策導向萎縮,風電企業是否能依賴歐洲或其他市場來填補業績將成為關鍵。若無法彌補,該產業可能在未來數年面臨重大挑戰。然而,這並非意味著風電產業的終結。美國總統任期有限,未來政策可能再度改變,長期趨勢仍有望保持正向。
川普的政策重點與市場影響
除了對風電的批評,川普還計劃處理電動車補貼等議題。這些舉措將直接影響相關產業的發展,並對供應鏈及盟國政策造成壓力。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某些核心理念和政策承諾具有一致性,投資者應留意他上任初期的行動,這些將為市場帶來深遠影響。
市場的提前反應與應對策略
市場對川普的政策導向已提前進行了定價反應,但對於仍持有受影響部位的投資者,當下可能是調整投資組合的最後機會。雖然部分產業的長期趨勢依舊正向,但短期內若政策風向不利,持續押注可能帶來風險。因此,靈活應對政策變化,避免在政策壓力下持續受到衝擊,是目前的首要考量。
美股現況與挑戰
近期美股市場的表現似乎開始進入台股過去兩季經歷的“磨人期”。美股投資者若已感到現階段的波動與低迷帶來壓力,可以參考台股的經驗,因為台股已在類似狀況下運行約兩季。這種盤勢極其依賴事件催化,若缺乏突出的利好或政策推動,市場上行可能面臨挑戰。
產業成長趨勢與挑戰
以COWOS封裝技術為例,2025年的成長性仍然樂觀,但2026年可能進入低增長期。這類現象類似於輝達(NVIDIA)的成長曲線:從初期三位數增長逐漸放緩到兩位數增長。儘管基本面仍健康,但成長率下降導致市場對其估值的興趣降低。對於類似產業,需密切觀察市場對成長放緩的反應,以及是否有新的成長動能出現。
總經數據與市場解讀的矛盾
近期的非農就業數據表現優異,但市場反而下跌。這種反應體現出當前總經數據解讀的困難。市場有時將“好數據”解釋為壞消息,例如經濟數據向好意味著聯準會可能延緩降息,對市場構成壓力。這種反向解讀的現象,讓投資者面對數據時感到困惑,甚至影響投資判斷。
盤勢複雜化下的策略思考
面對盤勢複雜化,一些投資者試圖通過追逐市場短期波動進行操作,但結果往往不如預期,甚至造成更大損失。觀察過去幾個月的台股,若投資者選擇穩定持倉而非頻繁操作,可能收益反而更佳。這表明,在市場方向不明確時,保守應對、不輕易進場可能是更好的策略。
投資建議與總結
在當前盤勢難以解讀的情況下,減少交易次數、回歸基本面分析,甚至選擇暫時觀望,可能是一種更穩健的策略。此外,借鑑巴菲特或Peter Lynch等投資大師的經驗,也可為應對市場不確定性提供啟發。總體而言,保持耐心和理性,專注於長期目標,或許是面對困難市場環境的最佳方式。
—來自股市癲瘋 IV伊凡發佈於股市癲瘋 https://vocus.cc/article/67827436fd8978000109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