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貨了,文佳煐的《PATA》。從韓版預購時就在Instagram上分享了許多次,總覺得有必要和大家聊聊,為什麼我會這麼期待這本書。所以誕生了這篇,寫在閱讀前。
其實,近兩年我所養成的閱讀習慣,很大的原因來自文佳煐。
2023年初,因信任的演員柳演錫和琴世祿,好久沒有地跟追了韓劇《愛情的理解》,然而整部劇的氣質和文佳煐飾演的安秀榮是如此貼合,讓我深深著迷。雖然比起文佳煐的演藝年資是來得晚,但是由此開始,我想認識這位演員。
《愛情的理解》劇照。
發現,文佳煐出生於德國,父親是物理學家、母親是音樂家,文佳煐和姊姊擁有一口流利的德文與英文,並從小養成閱讀經典的習慣。後來一些出道後的採訪,更了解到文佳煐愛書成痴,休假日最常去小區內的咖啡廳讀書,而一踏入書店,就能因為不同譯者的譯本研究上一整天。
不過文佳煐不把愛讀書當成高人一等的習慣或展示,受訪時幾乎只推薦同一本書,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的《沉思錄》。直到《PATA》在韓國出版後舉辦座談,才揭示自己受到米蘭昆德拉的影響很深。
閱讀時,文佳煐有做筆記的習慣,且會在筆記本留下一面空白,讓第二次的體會能夠寫在第一次的旁邊。另外,當粉絲提問該怎麼選擇米蘭昆德拉作品的閱讀順序,文佳煐給出的回答是《無謂的盛宴》,玩笑般地說了是因為厚度最薄。
但我想言中之意是因為篇幅短小,最能讓沒有閱讀習慣的人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和成就吧。這幾件乍看不相干的事,似乎都代表著,文佳煐不希望閱讀是被侷限的行為。我認為這內化到更多層面。好比在韓國的儒家社會中,「女性主義」會是公眾人物想避免的話題,然而文佳煐則曾表示自己對女性主義和正確的事的堅持及想法。
正因文佳煐予我的啟發,我常對想培養閱讀習慣的讀者或朋友說,去了解你喜歡的偶像、演員或憧憬對象,他們擁有你喜歡的特質,這讓他們喜歡的作品能更添一層吸引力。閱讀的作品相像,不是隨波逐流,而是一起體會樂趣。
比起說閱讀是要獲得大量知識,我更認為閱讀能讓自己知道到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讀著同一本書,讀著喜歡的演員寫的書,是一起成為更好的人。
《파타》韓國版封面。
關於《PATA》的TMI:
額外的TMI: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社群平台:
Instagram(主要):https://www.instagram.com/cinemawriter_1/
FB:https://www.facebook.com/cinemawriter1
Letterboxd:https://boxd.it/38NRd
Goodreads:https://www.goodreads.com/user/show/144739427-cw-gray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user/21di5g3i56zuvqqjssnsw55pq?si=32f57f74fbec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