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到我們為止>(上)—跳脫暴力循環不易,但可以練習並做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過年年假期間,趁放假追了不少影劇,其中一部電影,就是<到我們為止>(It Ends with Us)。這部愛情片的劇情牽涉到家庭暴力、親密關係暴力等議題,所以不禁讓我想到幾年前看過的<女傭浮生錄>(見備註一)。

      即便前面2/3電影運進的手法,是故意混淆視聽,觀眾不一定有發現女主角其實已經遭到男主角暴力的對待,很多電影片段操作的手法會讓人覺得女主角受傷只是意外,男主角無意傷害女主角。但可能因為長年接家暴的案,讓我對於暴力的訊號比較敏感,大概看了電影約1/2,我就已經猜到劇情的走向,然後想說:不會吧!大過年的,怎麼剛好又挑到一部這麼不放鬆的暴力片?我還以為這部片是純然的浪漫愛情片耶!但我想,會剛好看到這部片也是天意,後來還是有頭有尾地分段把這部片看完了,並書寫出上下兩篇的影評。本篇是上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如何跳脫暴力循環的看法。

      暴力循環是什麼?一段暴力的歷程,會經歷「緊張期」、「爆炸期」跟「蜜月期」三階段,並周而復始的循環。「緊張期」指的就是兩人相處起來的氣氛已經有點緊張,開始有衝突,也已經出現暴力的警訊或輕微的暴力行為。通常受害者在「緊張期」時,還會自責自己可能哪裡做得不好,所以才導致對方對自己態度「比較不好」或對方的「反應比較激烈」,快速地合理化對方的行為,淡化暴力的警訊或輕微的暴力行為;到了「爆炸期」,相處時已有強烈的暴力訊號與行為,包括:明顯的言語貶低、精神虐待(如果不順對方的意就會得到懲罰,讓人心生畏懼)、人身自由被限制、肢體上的傷害(打、拉扯、推)、強迫對方發生性行為或肢體碰觸等。受害者在「爆炸期」經歷的會是強烈的恐懼、憤怒或焦慮不安,有時會因為情緒過於強烈且過於複雜,會經歷解離的狀態,因而覺得「麻木、空洞或沒有感覺」甚至對於施暴的經驗失憶,忘記自己受暴當下的狀況或只殘留片段的記憶。最後,來到了爆炸期過後的「蜜月期」,加害者會對於自己過往的施暴行為表現歉疚(實際上他們內心是否有悔過之意,真的因人而異),會向受害者示好、道歉,保證往後不會再說出那麼難聽的話,或不會再傷害受害者,或承諾自己不會再讓受害者難過。有些加害者會在這個階段下跪請求原諒,舉凡送花、請客吃大餐、送貴重的禮物,做各種浪漫的舉動進行補償,甚至有加害者會動用受害者周邊的親友來勸說受害者繼續交往、繼續維持這段婚姻,讓受害者感受到這段關係有甜蜜、美好的部分,感受到離開後可能會面對更多外界的壓力,因此更難離開這段關係。

跳脫暴力循環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每次在「爆炸期」過後,受害者會經歷「蜜月期」。這時受害者很容易因為加害者強烈示好、隆重地請求原諒、保證不會再施暴、做各種浪漫之舉意圖要彌補以往的過錯,受害者就會聚焦在加害者過往至今與自己相處得還不錯的時光,所以再度動搖心意,選擇繼續留在受暴的關係,放大兩人關係中覺得甜蜜或得到好處的部分,低估暴力重複發生的風險性。

      因此,跳脫暴力循環的首要關鍵,就是讓受害者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對自己的照顧與滋養,或者依靠其他外界支持系統或資源(如:親友、社福單位)的支持,去得到受害者在原先受暴關係中最想得到的資源、照顧或心理需求(例如:金錢/經濟條件、物質生活、被愛的感覺、握有權力、有人幫忙提供生活照顧或加害者會照顧小孩等等),受害者才會有動力離開這段受暴的關係。試想:如果我想要的東西只能依靠加害者給我,那我又怎麼有勇氣離開這段關係呢?所以重建受害者的信心,培養受害者生活自理/工作的技能、自我照顧的方法與能力,讓受害者可以自立自強、自給自足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讓受害者有可能在往後的人生多一個選項,可以放棄並離開現在這段受暴的關係,開啟離開關係之後更美好的選項受害者才可以有Guts脫離受暴的關係,知道靠自己或靠其他加害者以外的親友支持,是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如此一來,受害者就會漸漸反覆練習如何自立自強、自給自足,同時尋求加害者以外的支持與資源,適度依靠社會福利或其他親友來幫忙自己離開加害者、重建新生活,如此反覆練習好幾次過後,「跳脫暴力循環」的目標指日可待,有一天,受害者一定能完全地與加害人在心理上、物理空間上完全隔絕,專注於過好自己當下的每一天,且感受自由、不再恐懼!




l   備註一:2022年曾寫過<女傭浮生錄>的影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點入閱讀<【劇評】從〈女傭浮生錄〉窺看共依附的親子關係>

內容總結
到我們為止
5
/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題~下次發文,就是2/9(日)之後囉~
這篇文章,我們將與大家分享「情緒七巧板」,讓我們更健康地宣洩情緒,並達到調適情緒的效果。
回顧了一下自己在2020年7月21日在方格子發表的文章「放鬆專案計畫三:安心流淚」,當時闡述的焦點比較在於「允許自己好好哭一場」,比較沒有提到如果要哭的話,可以怎麼哭會比較健康?要哭多久?哭的時候的狀態大概是什麼?這篇文章將會好好向大家交代~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活到一定歲數了,累積足夠多的人生歷練了,心智上老了,身體機能下降了,對於很多事情也就沒那麼計較,也不像過往那樣那麼積極爭取了。
這週和女性友人一起去看在松菸展出的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看到世界不同女性展現愉悅、美、愛、力量、智慧與希望,覺得很感動,所以特別紀錄我的觀展心得在方格子這裡,以茲紀念,提醒自己未來在2025年不要忘記看展的感動......
為了迎接接下來的重要節日—聖誕節,希望大家有情人終成眷屬,所以我們就來談談「感情關係」吧! 以下針對觀劇時,我看薛亞之(老薛)、李子齊(李導)與周凡、流氓這兩對伴侶在戲中的感情戲,融合我自身進行伴侶諮商時的體會,對「感情關係的破裂與修復」這個議題梳理、闡述我個人的反思。
5/5影后
如題~下次發文,就是2/9(日)之後囉~
這篇文章,我們將與大家分享「情緒七巧板」,讓我們更健康地宣洩情緒,並達到調適情緒的效果。
回顧了一下自己在2020年7月21日在方格子發表的文章「放鬆專案計畫三:安心流淚」,當時闡述的焦點比較在於「允許自己好好哭一場」,比較沒有提到如果要哭的話,可以怎麼哭會比較健康?要哭多久?哭的時候的狀態大概是什麼?這篇文章將會好好向大家交代~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活到一定歲數了,累積足夠多的人生歷練了,心智上老了,身體機能下降了,對於很多事情也就沒那麼計較,也不像過往那樣那麼積極爭取了。
這週和女性友人一起去看在松菸展出的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看到世界不同女性展現愉悅、美、愛、力量、智慧與希望,覺得很感動,所以特別紀錄我的觀展心得在方格子這裡,以茲紀念,提醒自己未來在2025年不要忘記看展的感動......
為了迎接接下來的重要節日—聖誕節,希望大家有情人終成眷屬,所以我們就來談談「感情關係」吧! 以下針對觀劇時,我看薛亞之(老薛)、李子齊(李導)與周凡、流氓這兩對伴侶在戲中的感情戲,融合我自身進行伴侶諮商時的體會,對「感情關係的破裂與修復」這個議題梳理、闡述我個人的反思。
5/5影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電影雖然主打情慾滿溢的裸露畫面,然而,觀影的過程卻不會帶有男性凝視的強逼與服從。周旋在四個角色之間的多樣態性愛,反而更加敦促著觀眾直面回應,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性愛,在關係中缺失的我們可以獲得什麼?
Thumbnail
看完這部片,或者在看的過程中,一再浮出你腦海的記憶畫面是什麼?
Thumbnail
看到片名時我以為是一部愛情喜劇片,想不到是不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前面的鋪梗會讓你覺得劇情很普通無聊,但是細看真的每個細節都是是高智慧ㄟ,且假冒的殺手非常高塑性的扮演不同的樣貌及個性出現,運用高智慧完全沒有血腥的將嫌犯繩之以法,再來遇到女主角從買兇者變成心儀的對象,兩個互相鬥智到最後卻也變成了一對佳偶
Thumbnail
一年容易又完咗香港國際電影節,當日很幸運地買到《從今以後》的門票,應該是首次搶到電影節開幕電影的門票? 導演將同志伴侶踏入遲暮之年、生離死別「以後」的故事帶到大銀幕,是跟前作《叔‧叔》一樣含蓄而真摰之作 (下有劇透)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Netflix紀錄片《雙面女弒親案》的影評文章,講述了一個涉及家庭和壓力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往事如煙,幽微苦澀—現實情懷,早就把妳留在身邊。 往事如煙,卻難以走出--願來世,我們都有好的結局。
Thumbnail
「性和愛能分開嗎?」是老生常談,本片則能滿足所需的新鮮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完整版影評及每月選片等獨家文章。
Thumbnail
文/陳婉伶 「愛情」是從古到今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題材之一,從我國小第一次自己去看電影,一直到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成了影展從業人員,進入紀錄片領域,多數時候的觀影內容都被戰爭、難民、移工、殖民、貧窮等議題包圍,漸漸地少在電影中追逐那些愛情故事,也讓人不禁要想:「難道真實生活中沒有愛情?紀錄片中的愛情會呈現
這部電影也是刷了好幾次,每次都是那幾個片段而已,不是其他的不精彩,是那些片段太刻苦銘心了,明明很相愛的兩人,最後某一方卻親手了結對方,你選擇了你的理想世界,我選擇了所有的人,沒有誰對誰錯,只有世俗的眼光在批判,我覺得電影結尾讓我最難以忘懷的是,只剩下一個人看著朋友幫忙辦婚禮,自己只能背負著世俗的委託
Thumbnail
2023結束,順應每年的習慣來盤點一下去年看到的好看電影。懸疑的、溫暖的、荒謬的、驚艷的,電影的魔法是:你永遠能在其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謝謝拍出好電影的人。好的電影永遠需要觀眾。配點酒,做點荒謬的夢,跟親近的人吵吵鬧鬧(或打一架),一年又過了。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電影雖然主打情慾滿溢的裸露畫面,然而,觀影的過程卻不會帶有男性凝視的強逼與服從。周旋在四個角色之間的多樣態性愛,反而更加敦促著觀眾直面回應,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性愛,在關係中缺失的我們可以獲得什麼?
Thumbnail
看完這部片,或者在看的過程中,一再浮出你腦海的記憶畫面是什麼?
Thumbnail
看到片名時我以為是一部愛情喜劇片,想不到是不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前面的鋪梗會讓你覺得劇情很普通無聊,但是細看真的每個細節都是是高智慧ㄟ,且假冒的殺手非常高塑性的扮演不同的樣貌及個性出現,運用高智慧完全沒有血腥的將嫌犯繩之以法,再來遇到女主角從買兇者變成心儀的對象,兩個互相鬥智到最後卻也變成了一對佳偶
Thumbnail
一年容易又完咗香港國際電影節,當日很幸運地買到《從今以後》的門票,應該是首次搶到電影節開幕電影的門票? 導演將同志伴侶踏入遲暮之年、生離死別「以後」的故事帶到大銀幕,是跟前作《叔‧叔》一樣含蓄而真摰之作 (下有劇透)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Netflix紀錄片《雙面女弒親案》的影評文章,講述了一個涉及家庭和壓力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往事如煙,幽微苦澀—現實情懷,早就把妳留在身邊。 往事如煙,卻難以走出--願來世,我們都有好的結局。
Thumbnail
「性和愛能分開嗎?」是老生常談,本片則能滿足所需的新鮮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完整版影評及每月選片等獨家文章。
Thumbnail
文/陳婉伶 「愛情」是從古到今電影中最常出現的題材之一,從我國小第一次自己去看電影,一直到二十多年後的現在成了影展從業人員,進入紀錄片領域,多數時候的觀影內容都被戰爭、難民、移工、殖民、貧窮等議題包圍,漸漸地少在電影中追逐那些愛情故事,也讓人不禁要想:「難道真實生活中沒有愛情?紀錄片中的愛情會呈現
這部電影也是刷了好幾次,每次都是那幾個片段而已,不是其他的不精彩,是那些片段太刻苦銘心了,明明很相愛的兩人,最後某一方卻親手了結對方,你選擇了你的理想世界,我選擇了所有的人,沒有誰對誰錯,只有世俗的眼光在批判,我覺得電影結尾讓我最難以忘懷的是,只剩下一個人看著朋友幫忙辦婚禮,自己只能背負著世俗的委託
Thumbnail
2023結束,順應每年的習慣來盤點一下去年看到的好看電影。懸疑的、溫暖的、荒謬的、驚艷的,電影的魔法是:你永遠能在其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謝謝拍出好電影的人。好的電影永遠需要觀眾。配點酒,做點荒謬的夢,跟親近的人吵吵鬧鬧(或打一架),一年又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