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從〈女傭浮生錄〉窺看共依附的親子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1年10月上映了一部很暢銷的影集,叫做〈女傭浮生錄〉,本劇主要是在講述一名單親媽媽艾莉克絲(Alex)逃離先生對她與她女兒(Maddy)的家暴(特別是精神暴力中的精神虐待與經濟控制、限制行動等手段),而開始擔任女傭、居住在家暴收容中心的生活,最終帶著女兒圓夢,完成她上大學夢想的勵志故事。
  我一開始是因為網友評論說這是一個溫馨感人的故事,想說可以暫時放下平時與受暴個案的工作,看個溫馨好劇讓自己切換成休息模式一下,所以才點入影集追劇,殊不知,劇中真的是有太多暴力的情節跟畫面,讓我開始歪頭思索:「溫馨在哪裡?說好的溫馨呢?」(哭)但既然都看了,就來記錄一下自己追完劇的感慨吧!
  這齣劇比較讓我關注的並非「暴力循環」(詳見備註一),而是「共依附」(詳見備註二)的現象。為何我會特別關注這樣的現象呢?因為我有不少個案也有類似的共依附的議題。
  劇中Alex帶著Maddy離開充斥精神暴力的家,開始自力更生的生活,過程中,Alex也開始面對自己過往原生家庭的暴力夢魘,開始理解自己種種PTSD反應是從何而來的。其中最讓我關注的是Alex跟她媽媽Paula的互動,劇中有提及,因為Alex父親會酗酒,以至於Alex大約在5、6歲的年紀就開始保護自己、照顧媽媽。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帶她逃離父親的暴力,四處流浪,母女倆相依為命。但在相依為命的過程中,可以看到Alex即便自己身處在受暴的各種困境中,還是習慣於照顧媽媽,放不下媽媽,堅持自己的意見對Paula最好,然後為媽媽做各種重大決策,包括:要求Paula一定要遵照她的指示去看醫生、治療受傷的手,甚至想試圖帶著Paula一起去Montana,規劃好Paula往後的生活就是可以在Montana幫她帶女兒兼畫畫;對於媽媽擇偶的狀況,Alex也很少表達對媽媽的祝福,甚至試圖要介入媽媽與其他男人交往的狀況。
  從這邊就可以很明顯看出兩人之間的共依附關係。
  共依附是什麼呢?共依附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失功能的家庭,像是有精神疾患、酗酒者、慢性疾病患者、沉癮者等無法照料自己生活起居或善加照顧子女的家庭中,就常見共依附的狀況。共依附指的是以他人為重,自己與他人的生活近乎融合,兩個人綁在一起的狀況。其中一人(以下簡稱照顧者)要負擔另一人(以下簡稱失功能者)很多時刻的生活起居,通常因為失功能者真的能力不太好,很難自我照顧,也很難負擔起工作養家與照顧家庭、提供情緒支持的責任,所以變成照顧者的功能就會越來越強大,甚至變成「替代父母」的角色,一邊照顧失功能者,一邊為了掌控局面,避免自己的不安全或失控的感覺,也會不由自主地想去控制失功能者的行為,希望失功能者「照做」就好。
  以〈女傭浮生錄〉的狀況來說,雖然最後結局是蠻有希望感的,看起來Alex最終有接受跟媽媽Paula分離,自己開車帶著Maddy長途跋涉到Montana開啟新生活,但若以劇中Paula跟Alex母女倆互動的狀態來看,我自己腦補劇情,推測共依附的狀況可能還是會持續進行,只要Alex心理上沒辦法放下母親,選擇以自己的人生為主體去行動,還是始終習慣顧慮Paula跟Maddy,以他們兩個人的需求優先考慮,那麼,Alex始終也還是無法邁向健康的獨立,還是會綑綁於自己與Paula的共依附關係中,甚至,共依附的狀況也會複製到下一代,發生在Alex與Maddy未來的關係中。
  共依附的處理有賴於失功能者自己要對自己的狀況有所覺察,能夠開始學習自我照顧,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到較為適應社會的程度,才能鬆動照顧者的「控制」,讓照顧者逐漸相信失功能者可以自我照顧,照顧者才敢「放手」,不用再去擔任失功能者的「替代父母」。道理上講起來很好懂,但實務上,光是失功能者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擔負起自己的人生,恐怕這就有好長一段路要走,有賴多種專業資源一起進駐啊!

*備註一:沃克認為婚暴的受害者會陷入暴力循環三階段,讓他們反覆掉入受暴的情境中而難以逃脫。詳細資訊可見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網站中的親密關係暴力中的「暴力循環模式」解說。
*備註二:共依附的概念跟參考資料,可見吳麗娟老師於2012年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https://www.facebook.com/244299408930993/posts/402589453101987/
*備註三:封面照為Netflix上的美劇劇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建築,對安藤忠雄來說,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挑戰自我的過程。   以下就我個人拙見,分享一下我看他幾個有名作品的心得,談論他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青蘋果精神。
提到抗壓性、壓力相關的主題,就要先提跟壓力有關的一個理論模式,叫做「素質壓力模式」。一句話解釋「素質壓力模式」,就是一個人的先天體質(基因)和後天環境給予他的刺激跟種種累積的人生經驗(成長史、戀愛史、求學史、工作史中的挫折經驗等)交互作用下,造就了他的心理壓力、心理困擾跟心理疾病。
五月中下旬,聯合報刊載了一系列的「照顧殺人」相關報導,由於過去也曾擔任過家庭照顧者的角色,知道照顧家人的身心壓力有多沉重,讓我也想寫一篇文章來回應這個主題,希望更多政府部門可以更加重視照顧者的權益與身心狀況!
「如果我當時選擇另一條路,是不是會更好?」 「我是不是當初做錯決定,現在才會過成這樣?」 「如果我不是XXX(自己的名字),那就好了!」   這是我在晤談室中很常聽到個案會說的話,或者嚴格來說,很多個案沒有辦法明確地說出這些心聲,但我有感受到他們的心情大致是如此。
  在影評的一開頭,想先向我的某位大學友人致敬,要不是你,我根本不會去看這部片!但這部片揉合了眾多元素與五花八門的風格,既科幻又搞笑又有好看的武打動作,完全超出我的想像與預期......
  可能我始終是念舊的人。每隔一陣子,就想念著我和朋友們過去的時光,期盼著未來繼續保有聯繫,想念青春,想念你。
  建築,對安藤忠雄來說,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挑戰自我的過程。   以下就我個人拙見,分享一下我看他幾個有名作品的心得,談論他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青蘋果精神。
提到抗壓性、壓力相關的主題,就要先提跟壓力有關的一個理論模式,叫做「素質壓力模式」。一句話解釋「素質壓力模式」,就是一個人的先天體質(基因)和後天環境給予他的刺激跟種種累積的人生經驗(成長史、戀愛史、求學史、工作史中的挫折經驗等)交互作用下,造就了他的心理壓力、心理困擾跟心理疾病。
五月中下旬,聯合報刊載了一系列的「照顧殺人」相關報導,由於過去也曾擔任過家庭照顧者的角色,知道照顧家人的身心壓力有多沉重,讓我也想寫一篇文章來回應這個主題,希望更多政府部門可以更加重視照顧者的權益與身心狀況!
「如果我當時選擇另一條路,是不是會更好?」 「我是不是當初做錯決定,現在才會過成這樣?」 「如果我不是XXX(自己的名字),那就好了!」   這是我在晤談室中很常聽到個案會說的話,或者嚴格來說,很多個案沒有辦法明確地說出這些心聲,但我有感受到他們的心情大致是如此。
  在影評的一開頭,想先向我的某位大學友人致敬,要不是你,我根本不會去看這部片!但這部片揉合了眾多元素與五花八門的風格,既科幻又搞笑又有好看的武打動作,完全超出我的想像與預期......
  可能我始終是念舊的人。每隔一陣子,就想念著我和朋友們過去的時光,期盼著未來繼續保有聯繫,想念青春,想念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我對養母的記憶雖然稀少,但她給我的影響卻深遠難忘。透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家庭暴力所造成的嚴重問題,並反思家庭中成員之間應有的愛與尊重。讓我們從養母的遭遇中學習如何更好地珍惜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面對困境與困難,而是他人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這種情況尤其在較為親密的相處關係及利害衝突中尤其尖銳。 婚姻,親情,友誼,職場合作伙伴,甚至社交軟體,個人特質明顯如軟弱,強勢,角色處於付出一方,很容易成為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的對象。 得到好處的一方,往往不自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我對養母的記憶雖然稀少,但她給我的影響卻深遠難忘。透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家庭暴力所造成的嚴重問題,並反思家庭中成員之間應有的愛與尊重。讓我們從養母的遭遇中學習如何更好地珍惜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用原生家庭母系關係一開始療癒完愛自己之後,就要轉而開始療癒跟自己最親近的關係,也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分父親跟母親。一個家庭的組成,必定是父母都有遺傳跟相關,所以先從愛開始療癒,也就是母親。一直以來在社會上其實存在著階級複製,但靈性上也存在複製連這一說。我們投生到這個家庭,父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所
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面對困境與困難,而是他人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這種情況尤其在較為親密的相處關係及利害衝突中尤其尖銳。 婚姻,親情,友誼,職場合作伙伴,甚至社交軟體,個人特質明顯如軟弱,強勢,角色處於付出一方,很容易成為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的對象。 得到好處的一方,往往不自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
Thumbnail
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資格談放下。 一間藍色大宅,母親的離開,繼母的出現,父親的離世,讓姐弟兩人不得不離開,但是心中的厭惡卻使得他們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藍色大宅附近,彷彿對於過往的恨,是支撐他們走到現在的力量。 梅芙彷彿要一直抓著不放,才能讓自己的人生繼續走下去,而丹尼卻是一個陪伴梅芙的角色,因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